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木荷、杉木人工林水文效应的研究

作 者: 韩永刚
导 师: 廖福霖;杨玉盛
学 校: 福建农林大学
专 业: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关键词: 穿透雨 茎流 林冠截留 地表径流量 土壤蓄水量 径流泥沙量
分类号: S791.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6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闽江流域的洪涝灾害严重,给农业生产、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与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森林则通过其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以及土壤层发挥了良好的水文生态效益,在减轻洪涝灾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闽江上游的建瓯市东门牛坑垅设立了定位观测站,以木荷林地、杉木林地为研究对象,封山育林地、裸露地为对照,利用水量平衡法原理,建立径流小区,对其水文效应进行了为期二年的研究,较为系统的探讨了闽江上游木荷和杉木人工林穿透雨茎流林冠截留和降雨的关系;以及枯枝落叶层、地表径流、土壤蓄水等与降雨的关系等等,主要研究结果表明: 1.木荷林地、杉木林地在降雨量小于1mm时基本不产生林内穿透雨,降雨量大于1mm时,随着降雨量的逐渐增大,穿透雨量也在呈增大趋势,两者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在一次性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杉木林产生的穿透雨量大于术荷林。木荷林和杉小林的平均透流率分别是67.69%和79.69%。 2.木荷林地、杉木林地茎流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大缓慢增加,两者呈直线相关性。根据同归方程分析得知:理论上木荷林和杉木林试验地分别在P>2.48mm和P>5.56mm时,才出现茎流。在一次性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木荷林产生的茎流量大于杉木林。木荷林地和杉木林地的平均茎流率分别是7.43%和2.07%。在整个观测期间,木荷林茎流量随降雨量的增加比杉木林试验地大。 3.木荷林地、杉木林地随着降雨量的不断增大,林冠截留量呈缓慢增加,最后趋于一个基本稳定的常数,即饱和截留量,木荷林和杉木林的饱和截留量分别是20mm和8mm。一般情况下,林冠截留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木荷林和杉木林的林冠截留率分别是21.41%和12.07%。在一次性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林冠截留量和截留率呈减小趋势。降雨越集中,林冠截留量和截留率越小。 4.杉木林地中处理1、处理2和处理3的原状枯枝落叶层年截留量分别比术荷林地的增加16.55%、16.26%和21.17%,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对降雨截留效果要优于木荷人工林。两种林分处理3枯枝落叶层的截留量均显著大于处理1(P<0.05)。 5.对照地比木荷林地、杉木林地、封山育林地更容易产生地表径流,林地具有较好的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作用。林地地表径流的产生主要是受降雨量的影响,而与降雨强度的关系不大。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之间呈现出极显著的非线性二次抛物线关系(P<0.01)。对照以及三种林地的年平均径流系数分别表现为对照地(30.93%)>封山

全文目录


摘要  6-11
1 前言  11-17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3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13-16
  1.3 森林水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16-17
2 研究地概况  17-19
3 研究方法  19-23
  3.1 土壤性质的测定  19
  3.2 有关气象因子的测定  19
  3.3 降雨量的测定  19-20
  3.4 穿透雨量的测定  20
  3.5 茎流量的测定  20
  3.6 林冠截留量的测定  20-21
  3.7 枯枝落叶层截留降雨的测定  21
  3.8 径流小区设计及地表径流量的观测  21-22
  3.9 土壤蓄水量的测定  22
  3.10 径流泥沙含量的测定  22-23
  3.11 水量平衡方程及计算方法  23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23-70
  4.1 降雨量  23-27
  4.2 穿透雨  27-31
    4.2.1 一次性降雨与穿透雨的关系  27-28
    4.2.2 不同降雨量级与穿透雨的关系  28-29
    4.2.3 穿透雨的月份动态  29-31
  4.3 茎流  31-35
    4.3.1 一次性降雨量与茎流量的关系  31-32
    4.3.2 不同降雨量级与茎流的关系  32-33
    4.3.3 茎流的月份动态  33-35
  4.4 林冠截留  35-44
    4.4.1 降雨量与林冠截留的关系  35-42
    4.4.2 不同降雨量级与林冠截留的关系  42-43
    4.4.3 降雨强度与林冠截留  43-44
    4.4.4 林冠截留的月份动态  44
  4.5 枯枝落叶层截留  44-47
  4.6 地表径流  47-54
    4.6.1 降雨量与地表径流量的关系  47-50
    4.6.2 降雨强度与地表径流量的关系  50-53
    4.6.3 地表径流系数的月变化  53-54
  4.7 土壤蓄水量动态  54-62
    4.7.1 林地土壤年平均蓄水量  54-55
    4.7.2 林地土壤月平均蓄水量  55-57
    4.7.3 林地土壤不同层次月平均蓄水量及其垂直变化  57-62
  4.8 林地对径流泥沙的影响  62
  4.9 木荷、杉木人工林水量平衡分析  62-70
5 结论  70-72
参考文献  72-77
致谢  77

相似论文

  1. 梨树树干液流的动态研究,S661.2
  2. 湘北桤木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S792.14
  3. 枫香人工林生态系统林冠截留对降水水量和养分输入的影响,S715
  4. 长沙城市森林降水化学特性及水质评价,S715
  5. 第二代杉木人工林水文功能恢复研究,S791.27
  6. 枫香人工林林冠层淋溶作用对重金属污染迁移规律影响,S718.5
  7. 祁连山中部青海云杉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S718.5
  8. 渭北高原红富士苹果树蒸腾规律的研究,S661.1
  9. 基于遥感与气象信息的江西省陆地生态系统蒸散及其组分模拟与水源供给研究,P339
  10. 苏南丘陵山区主要森林类型水文效应研究,S715.3
  11. 紫金山栎林涵养水源功能研究,S715.7
  12. 湘潭锰矿栾树人工林水文功能研究,S715
  13. 黄土塬区春玉米农田蒸散过程及其特征研究,S513
  14. 贡嘎山地区四种植被类型林冠截留特征及其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S715
  15. 亚热带城乡森林水文化学特点的研究,S715
  16. 山东丘陵区苹果树蒸腾耗水规律及果园蒸散特征研究,S661.1
  17. 成年富士苹果树茎流特征及需水规律的研究,S661.1
  18. 内蒙古大兴安岭安落叶松林降水化学特征研究,S718.55
  19. 原始红松林降雨截留再分配及其影响因子研究,S715
  20. 表层土壤水分预测下层土壤水分的模型研究,S152.7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树种 > 针叶树类 > 杉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