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科学发展观与党的凝聚力关系的研究
作 者: 王力争
导 师: 龙士云
学 校: 武汉理工大学
专 业: 中共党史
关键词: 党的凝聚力要素系统 科学发展观 长效机制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由系列性要素作用产生,大致区分为凝聚力的源泉要素层和流要素层两大部分。源泉要素层部分由指导思想、纲领、奋斗目标、价值原则所构成。它具科学性、普世性和现实性等特点,是使人们结合和聚集而成为中国共产党成员的初始力量。流要素层包括党的组织形式、结构和章程;行为方式、内容和结果;成员关系等系列性要素。流要素层的协调性、有效性使党的成员能够形成平等、融洽、和谐的关系,坚定并增强党员对党的信念,从而不断地保持和增强党的凝聚力。科学发展观借鉴、吸收了人类社会的经验教训,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推向了新的高度,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凝聚力产生的有效源泉。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继承并超越了历史上人本思想的精华:充分考虑了以人为本的实现条件;对人的权利和价值全面、充分的肯定;以发展推动以人为本各方面内容的落实。以人为本思想是党的终极价值与现实社会结合的坚实基础。实践证明,党的终极价值必须在此基础上分步实现。以人为本以人民的利益为导向;尊重和珍惜人的生命;在现有可能的社会基础之上,努力创造促进人的发展条件。这些价值导向的不断实践就是向党的终极价值接近的过程。必须形成坚持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制度,发挥党员的中坚作用。首先加强程序意识,程序设置尽可能周密细致,责权明晰,环环相扣;第二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政绩考评机制,真正体现人民对领导干部的评价;第三建立网络化的监督机制,多方面多渠道监督各级领导干部,保证权力运行的正确轨道。确保党员的政治、经济权利,强化党员的主体意识,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文由绪论、三个章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提出研究的背景和动机,评述相关的研究动态,阐明研究方法和思路,从而宏观把握本文的写作基调。第一章:从党的凝聚力组成部分出发,阐述了党的凝聚力的形成机制的内容和特点。第二章:从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凝聚力的关系出发,多角度阐述科学发展观对增强党的凝聚力的重要作用。第三章:从机制性角度出发,探讨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增强党的凝聚力的基本路向。结论:总结全文,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涵盖了公平、正义、平等、自由这一普世价值,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理念落到实处,就会不断保持和增强党的凝聚力,实现党的终极价值。
|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绪论 10-13 一、研究的背景和动机 10 二、相关理论研究的动态及述评 10-11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1-13 第1章 党的凝聚力的形成机制 13-27 1.1 党的凝聚力的源泉 13-17 1.1.1 党的凝聚力的涵义与构成要素 13-14 1.1.2 源要泉素的特点与作用 14-17 1.2 流聚要素的特点与作用 17-23 1.2.1 加强党员思想信念的修养 18-19 1.2.2 加强党员与党组织的协调 19-21 1.2.3 塑造党的整体形象增强党的魅力 21-23 1.3 党的凝聚力形成机制的特点 23-27 1.3.1 动态性和发展性 23-24 1.3.2 正负向的两重性 24-27 第2章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增强党的凝聚力的有效源泉 27-42 2.1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强固党的价值系统的有力基点 27-36 2.1.1 科学发展观继承并超越了历史上人本思想的精华 27-32 2.1.2 以人为本能够有力地巩固和加强党的价值系统 32-36 2.2 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凝聚全党力量的根本保证 36-42 2.2.1 坚持以人为本是现阶段增强党的凝聚力的根本途径 36-40 2.2.2 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保持党的长久魅力的重要途径 40-42 第3章 坚持科学发展观,增强党的凝聚力的基本路向 42-52 3.1 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42-46 3.1.1 加强程序意识,严密制度设置 42-44 3.1.2 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政绩考评机制 44-45 3.1.3 建立网络化的监督机制,保证权力运行不偏人民利益的轨道 45-46 3.2 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对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中坚作用 46-52 3.2.1 确保党员的政治权利,强化党员在党内事务中的主体意识 47-50 3.2.2 保障党员的经济权利,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员的主动性 50-52 结束语 52-53 致谢 53-54 参考文献 54-5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课题 57
|
相似论文
-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 党的建设科学发展问题研究,D261
-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研究,D61
- 新农村建设中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D422.6
-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 科学发展观的双重维度审视,D61
-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湖北省白酒产业集群发展研究,F426.82
- 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利益整合,D61
- 南马匠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F327
-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X2
-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统筹解决我国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思考,D616
- 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研究,G641
- “90后”群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64
-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当代意义,A811
- 石家庄市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研究,F205
-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环境法治研究,D922.68
-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研究,D422.6
- 社会发展观的理论演进研究,K02
- 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立法观探析,D920.0
- 系统治理视阈下的村民自治研究,D422.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