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与资源利用评价

作 者: 马祥爱
导 师: 白中科
学 校: 山西农业大学
专 业: 土壤学
关键词: 露天矿 生态环境 资源利用 受损特征 层次分析 模糊评价
分类号: X17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688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矿为例,对露天煤矿开采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受损特征进行分析,进而针对露天矿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及其资源利用情况,提出了能够体现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与资源利用主要特征的定性、定量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等方法,对露天矿生态环境质量与资源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1) 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受损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为3个阶段、4个类型。生态受损引发因子包括挖损、压占、占用和污染。生态受损特征表现为时空扰动、岩土结持松散、地层层序紊乱、地表物质更趋复杂、土壤性质更趋恶化、加之区域性气候干旱,天然植被恢复无法使受损生态系统发生顺向演替,新的侵蚀地貌会加速形成,矿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及抗逆能力下降。露天开采将大量破坏土地资源,并对周围水环境和大气造成一定的影响。 (2) 选取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有关污染控制与废物利用、退化土地复垦质量及利用方面的12个指标组成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与资源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分析各指标权重值可见:在系统层中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起到主导作用的因素是退化土地的复垦质量,其次是污染控制与废物利用。指标层中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排在前四位的是土地复垦率、植被覆盖率、地质灾害与景观稳定、煤矸石综合利用率。 (3) 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矿区1995年以前、2000年、2005年、未来状况的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矿区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水平由1995年前的5级水平变为2000年的4级,又转为2005年的2级水平,未来的理想状况会向1级水平发展。也就是说,目前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与资源利用水平已由5级上升为2级,向好的趋势发展。 本文是对我国研究比较薄弱的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在传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加入了资源利用评价。因为露天矿生态环境系统受人类的影响很大,是原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与人工重建生态环境系统的组合,其生态环境的好坏与矿区

全文目录


摘要  5-7
1 绪论  7-20
  1.1 研究目的、意义  7-8
  1.2 工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进展  8-12
    1.2.1 矿区土地复垦的三个阶段划分  9-10
    1.2.2 重点研究领域及若干新进展  10-11
    1.2.3 矿区土地复垦的生态环境效益及可持续发展  11-12
  1.3 国内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12-19
    1.3.1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类型研究进展  12-14
    1.3.2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14-16
    1.3.3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6-19
    1.3.4 生态环境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19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19
  1.5 研究方法  19-20
2 研究区概况  20-24
  2.1 自然环境概况  20-22
    2.1.1 气候状况  20-21
    2.1.2 地形地貌特征  21
    2.1.3 水文状况  21
    2.1.4 土壤状况  21
    2.1.5 植被状况  21-22
  2.2 煤炭资源概况及工程复垦工艺简述  22-24
    2.2.1 煤炭资源概况  22
    2.2.2 复垦工艺简述  22-24
3 平朔露天矿区生态系统演变及受损分析  24-30
  3.1 研究方法  24
  3.2 结果与分析  24-30
    3.2.1 矿区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演替过程  24-25
    3.2.2 平朔露天矿区生态演变阶段、类型及过程  25-26
    3.2.3 平朔露天矿区生态受损引发因子  26-27
    3.2.4 平朔露天矿区生态系统受损特征  27-30
4 生态环境质量与资源再利用评价  30-44
  4.1 生态环境质量与资源再利用综合评价模型与方法  30-31
  4.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1-38
    4.2.1 指标体系理论  31-32
    4.2.2 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  32
    4.2.3 评价因子选择与确定  32-33
    4.2.4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33-38
  4.3 评价标准  38-39
  4.4 评价计算  39-44
    4.4.1 数据的获得  39-41
    4.4.2 评价指标模糊隶属度的确定  41-42
    4.4.3 评价结果的计算  42-44
5 结论与讨论  44-46
  5.1 结论  44-45
  5.2 讨论  45-46
参考文献  46-48
英文摘要  48-49
致谢  49

相似论文

  1. 病险水库溃坝概率分析方法研究,TV697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高职院校教学效果评价的数学模型分析,G712.4
  4. 大连海域消防力量部署方案研究,U698.4
  5.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6.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O225
  8. 公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X826
  9. 基于GIS的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X826
  10. 挥发性氯代烃类化合物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与修复技术筛选研究,X820.4
  11. 露天矿生产事故人因风险管理措施研究,TD771
  12. 初级阶段探矿权评估的价值要素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研究,F426.1
  13. 基于GIS和模型的区域生态农业评价研究,S-0
  14. 环境脆弱区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区域布局研究,X321
  15.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X321
  16. 古树名木综合价值评价研究,S788
  17. 阳城煤矿安全生产综合评价与安全投入优化,X936
  18. HS公司安全管理质量问题与对策研究,F426.21
  19. 大学社会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G647
  20.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化,X321
  21. 基于人类行为下的生态环境构建,X17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生物学 >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