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胡风、穆旦诗论比较

作 者: 田春荣
导 师: 李怡
学 校: 西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诗论 胡风 穆旦 主观战斗精神
分类号: I207.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49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40年代两个诗歌流派中的头号人物,胡风穆旦在三四十年代复杂混乱的背景中都曾思考和构建过新诗的出路,承载和穿越时代与人生的苦难,形成不同的流派创作风格,理论相互交叉又彼此抵牾,最终又分别付出带血的代价和被强制性的遗忘。比较二者的诗歌理论建设,既有文学史、诗论史的视野,也有个体生命特征的切入分析,寻求他们诗歌理论的相同与不同,深入探索他们的生命与理论的连接状态,便是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论文的第一部分梳理二者理论的基本状态,以此作为后面分析比较的基础和前提。第二部分,把穆旦和胡风的诗论放在整个诗论史的位置上作比较分析,主要揭示他们的相同之处。胡风的诗论“主观战斗精神”,穆旦诗论的“第三条抒情的道路”:胡风关于诗人的“心”与“力”,穆旦关于诗歌的“情绪性”和“思想性”:胡风对“放逐情感”的批判,穆旦关于“新的抒情”的设想等都是可以沟通对话的。在揭示二者的相同之处后,第三部分进一步追问二者的理论互补和根本差异。在这里,我的切入点变成了对个体的关注,更多的是从二者的个体特征上去把握。二者诗论形成的决定性资源,二者所处的具体生存环境的差异,思考的空间的不同,对生命的体验的不同等等,导致了二者理论所采取的思维方式和抒情方式的根本差异。 胡风和穆旦都被视为鲁迅传统的继承者,鲁迅作为二者的精神资源,其意义不是相同的,在胡风那里,更多的是“战斗”,就是“反抗”,而穆旦同时走进了鲁迅的另一个精神层面,“虚无”,即“绝望”。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5
绪论  5-9
第一章 胡风穆旦诗论思想的基本状态  9-26
  第一节 胡风的诗学体系构建历程  9-18
    一、主客观化合论的生成  10-12
    二、“和歌唱对象的完全融合”——“密云期”的收获  12-15
    三、战火中淬炼成熟的现实主义诗论性格  15-18
  第二节 穆旦的诗论构建:  18-26
    一、难以进入的古典世界  18-19
    二、写在现实深处的主体生命激情  19-21
    三、从“第三条路创试的成功”到“新的抒情”  21-23
    四、理论的深入和拓展——“诗的形象现代生活化”  23-26
第二章 胡风、穆旦诗论的共同特征  26-32
  一、告别传统诗学——没有商量的精神约会  26-28
  二、诗与时代——战难时期的抒情主张(手触生活与土地的气息)  28-32
第三章 理论互补与根本差异  32-39
  一、理论互补——思想情感化与思想知觉化  33-36
  二、主体差异——单纯的直线思维与往返置疑的曲线思维  36-39
结语:“人的诗”和“诗的诗”  39-41
附录:参考书目与相关论文  41

相似论文

  1. 李怀民诗歌研究,I207.22
  2. 胡风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观及其当代意义,I206.09
  3. 朱光潜《诗论》研究,I206.09
  4. 新时期先锋诗人诗论研究,I207.25
  5. 胡风文艺批评风格阐释,I206.6
  6. 班固诗论赋论研究,I207.22
  7. 《老学庵笔记》研究,I207.22
  8. 方薰的艺术活动与著作,J205
  9. 宋诗论审美异变研究,I207.22
  10. 论胡风“主观战斗精神”和“精神奴役的创伤”理论,I206.6
  11. 论穆旦诗歌的“非个人化”品质,I207.25
  12. 宋代诗论对高丽诗话批评的影响,I207.22
  13. 论叶燮《原诗》的诗论观及其价值,I207.22
  14. 杜甫对中庸思想的奉守及其诗论和创作,I207.22
  15. 融汇儒道禅思想的司空图《诗品》及其诗论,I207.22
  16. 吴应箕诗歌研究,I207.22
  17. 论穆旦诗歌中的中西文化冲突,I207.25
  18. 《毛诗·颂》诗义的先秦渊源和汉代阐释,I207.22
  19. 《诗纬》研究,I207.22
  20. 两位自由主义学者——胡适与周作人,I206.6
  21. 徐俯研究,I207.2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新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