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楚国君位继承制研究

作 者: 陶亮
导 师: 陈恩林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 楚国 君位继承制 父死子继 兄终弟及 嫡庶之制 分封命氏 封君 公子执政
分类号: K2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50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君位继承制度是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君位继承制的本质是怎样的有时候直接影响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产生,是直接贴近政治生活的。楚国建国八百余年,从受周封伊始便是早已独立存在的政治实体,兼之与周王室之间的战争与融合,楚国一方面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深受中原主体文化的影响。反映在君位继承制上就是楚国早期实行的兄终弟及继承方式慢慢发展到单纯传子之制,春秋以后又受中原影响逐步确立起嫡长子继承制。经过春秋二百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嫡长子继承制在昭王、惠王以后完全得以确立。一方面楚国的立君较少受到他国的干预;另一方面,楚国君权始终较之他国为强,贵族参与选立国君的现象相对较少。上述两个原因使得楚国君位传承较好地保持了自然状态,对于君位继承制的研究具有很大优势。然而楚国受中原影响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得到比他国更为严格的执行,也给楚国带来了一系列的恶果。如原为转移余子权力而设的封君之制,使得楚国在战国后期封君太众,楚王权力不能集中;僵硬执行嫡长子继承制使得楚国幼君继位现象比之他国更为严重,这使得楚国君权的行使不够充分,对于王权的集中以及整个国家的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虽然楚国王权从未被下替,但却显得分散。因此战国以来的楚国虽号称富大,拥有带甲百万,其地数千里,却始终缺乏统一宇内的大气。这是王权不能集中带来的直接后果。研究楚国君位继承制是与楚国各个时期的社会状况以及同中原的文化交流直接联系的。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6
引言  6-11
第一章 熊循以前的君位继承制  11-21
  第一节 世系所见君位继承制  11-16
  第二节 兄终弟及的理论基础与社会基础  16-19
  第三节 商代的继承制度考察,及对楚国继承制度研究的意义  19-20
  小结  20-21
第二章 嫡长子继承制初步确立时期  21-38
  第一节 世系所见嫡长子继承制  21-26
  第二节 嫡长子继承制初创期的特点  26-29
  第三节 嫡长子继承制的内容  29-32
  第四节 春秋时期中原文化对于楚国的影响  32-35
  第五节 公子执政与嫡长子继承制的互补关系  35-37
  小结  37-38
第三章 昭王以后的继承制度  38-46
  第一节 世系所见嫡长子继承制  38-39
  第二节 分族命氏与嫡长子继承制的完全确立  39-41
  第三节 封君之制与嫡长子继承制的稳固确立  41-43
  第四节 严格嫡庶等级制与嫡长子继承制关系  43-45
  小结  45-46
注释  46-52
参考书目及论文  52-58
  参考书目  52-54
  参考论文  54-58
中文摘要  58-60
英文摘要  60-62
后记  62-63
导师简介  63

相似论文

  1. 楚国纪南城南垣水门的复原研究,TU984.114
  2. 东周时期楚国都城形制研究,TU984.114
  3. 论楚国丝绸纹样艺术的审美特点,K876.9
  4. 东周楚国青铜器龙纹饰研究,K876.41
  5. 春秋时期晋楚关系略论,K225
  6. 楚国经济与楚辞创作,I206.2
  7. 春秋时期楚国民族关系研究,K225
  8. 春秋晋楚争霸时期楚国邦交研究,K225
  9. 《左传》中楚国令尹形象研究,I206.2
  10. 楚国丝绸纹样研究,K876.9
  11. 春秋时期楚国邦交研究,K225
  12. 两汉楚彭城国研究,K234
  13. 金朝皇位继承研究,K246.4
  14. 古瑟研究,J632.31
  15. 楚国人殉研究,K878.8
  16. 楚巫觋考略,K225
  17. 屈原赋秦代流传空间考,I207.22
  18. 先秦时期楚国地质矿冶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TF-09
  19. 巴、楚关系诸问题之研究,K225
  20. 英国中世纪赋税形态与封君封臣制,K561.3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年) >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5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