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检测大肠杆菌的电化学阻抗谱免疫生物传感器研究

作 者: 张灯
导 师: 王平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生物医学工程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免疫传感器 循环伏安法 交流阻抗谱 表面固定化
分类号: TP2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93次
引 用: 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课题根据电化学阻抗谱良好的界面表征特性,通过在铟锡氧化物(ITO)电极表面,使用硅烷化单分子层的固定化技术,将抗体固定在电极表面来捕获大肠杆菌O157:H7,并且根据对不同浓度的目标菌的响应,来测定它们的浓度;以期建立电化学阻抗谱和免疫传感器联用技术的检测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致病微生物。 本论文主要论述以下三部分工作: 1.首先介绍了大肠杆菌O157:H7检测的重要性和研究依据,用掺锡的三氧化二铟(ITO)作为工作电极,通过硅烷化固定化技术,将抗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固定在ITO电极表面;并通过双抗体夹心法在ITO电极表面吸附病菌。 2.应用电化学阻抗谱及循环伏安法测定修饰电极在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用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氧化还原对研究吸附层的法拉第阻抗。并选择合适的等效电路图,来跟踪了解电极表面每一个反应步骤的电学变化。 3.配制不同病菌浓度的溶液与免疫电极发生结合,通过Niquist图上反映出来的电荷转移阻抗来初步确定电化学阻抗谱传感器对目标菌的定量检测。 通过以上工作,为今后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和免疫传感器联用,快速准确的检测致病微生物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3-7
第一章 致病性大肠杆菌0157∶H7及早期诊断的意义  7-14
  1.1 概述及分类  7
  1.2 生物学特征  7-8
  1.3 致病性及临床表现  8-9
  1.4 流行病学特点  9-10
  1.5 目前的检测技术  10-12
    1.5.1 细菌学分离  10-11
    1.5.2 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11
    1.5.3 分子生物学检测  11-12
    1.5.4 生物传感器  12
  1.6 论文的目的  12-14
第二章 电化学阻抗谱技术  14-27
  2.1 电化学分析的基础知识  14-17
    2.1.1 化学电池  14
    2.1.2 电极电位  14-16
    2.1.3 电极的极化  16-17
    2.1.4 电极过程  17
  2.2 电化学过程中的阻抗特点  17-18
  2.3 用阻抗测定研究电极界面  18-19
  2.4 不同形式的电化学阻抗谱谱图简介  19-20
  2.5 电极在不同条件下的Nyquist图  20-24
    2.5.1 电化学极化下交流阻抗法测定电学参数  21-22
    2.5.2 浓差极化下的交流阻抗  22-23
    2.5.3 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同时存在时电极的法拉第阻抗  23-24
  2.6 阻抗测定与测定装置  24-25
  2.7 电化学体系中固液界面阻抗的直接测定  25-27
第三章 循环伏安法  27-30
  3.1 循环伏安法原理  27-28
  3.2 与线性扫描和循环伏安法有关的实验问题  28-30
    3.2.1 双电层充电效应  28-29
    3.2.2 iR_(u)降  29-30
第四章 免疫传感器  30-37
  4.1 免疫学基础  30-33
    4.1.1 抗原与抗体  30-31
    4.1.2 免疫反应的原理与特点  31-33
  4.2 免疫传感器的分类  33-34
    4.2.1 酶免疫生物传感器  33-34
    4.2.2 免疫荧光传感器  34
  4.3 免疫传感器的测量方法  34-35
  4.4 生物敏感膜的制备技术  35-37
第五章 交流阻抗谱免疫传感器检测E.coli O157∶H7的实验设计  37-41
  5.1 生化试剂  37
  5.2 溶液的配制  37-38
  5.3 细菌的培养和平板计数  38
  5.4 对电极和参比电极  38-39
  5.5 电解质溶液  39
  5.6 ITO电极及其表面修饰  39-40
  5.7 电化学测量  40-41
第六章 实验结果和讨论  41-51
  6.1 生物免疫传感器的准备及其特性  41-42
  6.2 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  42-45
    6.2.1 六氰合铁酸盐在电极表面的电子转移特性  42
    6.2.2 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  42-43
    6.2.3 交流阻抗谱  43-45
  6.3 免疫传感器表面阻抗的Bode图  45-46
  6.4 不同浓度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  46-47
  6.5 实验条件的优化  47-49
    6.5.1 pH的选择  48
    6.5.2 细菌培育时间的选择  48
    6.5.3 温度的选择  48-49
    6.5.4 交流阻抗谱静息电位的选择  49
  6.6 传感器的再生以及重现性  49-51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51-53
参考文献  53-56
致谢  56-57
附录1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7

相似论文

  1.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血吸虫病诊断中的研究和应用,R532.21
  2. CopC、BSA与Cu(Ⅱ)、Cu(Ⅰ)、Cd(Ⅱ)、Ag(Ⅰ)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O646
  3. 预阳极化超薄碳糊膜电极的构建及应用研究,O657.1
  4. 纳米Pt/SiC的制备、表征及其电化学催化性能研究,TM911.4
  5. 检测细菌内毒素的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传感器法的研究,R115
  6. 抗铬毒化、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研究,TM911.4
  7. 基于APTES和蛋白A联合固定化技术的乙肝病毒免疫生物传感器敏感膜的制作研究,TP212.3
  8.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苯胺和硝基苯废水的研究,TM911.4
  9.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于结核病的快速诊断研究,TP212.2
  10. 凉拌菜大肠杆菌O_(157):H_7污染状况及风险评估,R155.5
  11. 多组分污染物在金刚石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与同时测定,X132
  12. 复合氧化物纳米电极的制备及催化氧化降解污染物,X505
  13. 应用生物功能化纳米颗粒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研究,R155
  14. 电沉积稀土-铁族磁性合金膜及其磁性能探究,TB383.2
  15. 不同形貌S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荧光颗粒用于大肠杆菌的检测研究,TB383.1
  16. 循环伏安法对CTAB/SDS混合体系有序组合体性质的研究,O647.2
  17. 基于金纳米构建新型电化学RNA适配体及双功能免疫传感器研究,TP212.3
  18. 铜蓝蛋白的电化学研究,Q51
  19. 硝基苯系物电化学电极行为研究,X756
  20. X8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氢致裂纹行为研究,TG401
  21. 430铁素体不锈钢中稀土作用机理的研究,TG142.7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 自动化元件、部件 > 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