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氮化硅薄膜转移技术与多孔硅基一维光子晶体制备研究

作 者: 包晓清
导 师: 王连卫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
关键词: 射频 衬底损耗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机机沉积 键合 环氧树脂 多孔硅劈裂 表征 光子晶体 全反射镜 阳极氧化 多孔硅 禁带宽度 反射谱 折射率 介电常数 孔度
分类号: TN20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9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项目探索一种利用多孔硅作为分离层实现功能薄膜或由此构成的器件的衬底转移的技术并探索该技术在三维集成以及射频电路中的应用,并同时探索了多孔硅基一维光子晶体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第一章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衬底转移技术可以实现芯片系统三维集成,该技术的产生背景来源于绝缘层上硅的制备技术,应用背景则是为了解决硅射频电路中的衬底损耗问题。光子晶体最基本的特征是存在类似于半导体禁带的光子频率带隙(PBG),频率落在带隙内的电磁波被禁止传播。光子晶体具有各种特殊的光学性质,在各方面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为了得到具有较宽光子带隙且易于构造的光子晶体材料,人们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各种光子晶体结构。而研究内容包括氮化硅薄膜的衬底转移技术和一维光子晶体的制备。 第二章简要介绍了氮化硅薄膜的衬底转移和一维光子晶体的制备方法。其中氮化硅薄膜的衬底转移技术包括腐蚀形成多孔硅、氮化硅的淀积、胶合、剥离及后处理工艺。而一维光子晶体的制备方法包括p型和n型单晶硅在不同电流密度下阳极氧化以形成折射率交替变化的多孔硅层,并采用了不同氢氟酸浓度的腐蚀液,以获得最佳的浓度配比。 第三章为多孔硅表面氮化硅的淀积与转移技术的结果与讨论。在本文中厚达1.1微米的氮化硅薄膜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被均匀地淀积到多孔硅表面上,而没有发生单晶硅上淀积氮化硅薄膜时出现的龟裂现象;然后,用环氧树脂将这样的薄膜层间接键合于玻璃衬底,并最终通过多孔硅的劈裂实现了与硅衬底的分离。实验结果表明这样的转移技术将有助于射频电路衬底损耗问题的解决;并由于氮化硅在红外波段优异的吸收特性,该技术将有助于红外热堆器件芯片系统的三维集成。 第四章为一维光子晶体制备的结果与讨论。在我们的实验中,p型硅基的六十周期反射结构经由阳极氧化得以实现,并在此基础上我们成功制作了基于一维光子晶体的全反射镜,其禁带宽度大于0.25微米,中心反射波长约为1.6微米。作为对比,n型多孔硅的反射结构形成条件也得以研究。我们发现,在特定的条件下,n型多孔硅的高孔度层与低孔度层的交替结构可以实现,而且界面良好,这预示着基于n型多孔硅的一维光子晶体的成功制作成为可能。

全文目录


目录  11-13
第一章 导论  13-23
  1.1 课题背景  13-21
    1.1.1 转移连接(Transfer and Joint)技术介绍  13-16
    1.1.2 多孔硅与电流、超晶格及光子晶体的关系  16-21
  1.2 本文的工作  21-23
    1.2.1 厚膜氮化硅的转移  21-22
    1.2.2 多层反射膜的制备  22-23
第二章 制备方法  23-30
  2.1 氮化硅薄膜的转移  23-27
    2.1.1 实验总流程  23-24
    2.1.2 具体工艺步骤  24-27
  2.2 纳米硅基一维光子晶体的制备  27-30
    2.2.1 p型硅样品实验条件  27-28
    2.2.2 n型硅样品实验条件  28-30
第三章 多孔硅表面氮化硅厚膜淀积及转移机理  30-49
  3.1 多孔硅表面厚膜淀积分析  30-36
    3.1.1 引言  30-31
    3.1.2 多孔硅薄膜应力分析概述  31-33
    3.1.3 多孔硅表面氮化硅厚膜淀积分析  33-36
  3.2 氮化硅厚膜转移分析  36-49
    3.2.1 键合原理  36-40
    3.2.2 固体薄膜转移技术  40-42
    3.2.3 氮化硅厚膜转移的实现分析  42-49
第四章 硅基一维光子晶体的机理、表征及分析  49-72
  4.1 多孔硅单层膜的制备与光学性质研究  49-53
    4.1.1 简介  49
    4.1.2 制备  49-50
    4.1.3 结构特性表征与分析  50-53
    4.1.4 结论  53
  4.2 多孔硅基一维光子晶体理论与设计  53-62
    4.2.1 一维光子晶体的结构与光子禁带  53-54
    4.2.2 一维光子晶体与光学多层介质膜  54-57
    4.2.3 多孔硅基一维光子晶体的设计  57-62
  4.3 多孔硅基一维光子晶体在p型和n型单晶硅上的实现分析  62-66
    4.3.1 p型硅样品微结构(图4.11与图4.12)分析  63
    4.3.2 n型硅样品微结构(图4.13)分析  63-65
    4.3.3 结论  65-66
  4.4 多孔一维光子晶体的光学性质  66-72
    4.4.1 引言  66
    4.4.2 理论  66-68
    4.4.3 光学分析  68-72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72-77
  5.1 结论  72-73
  5.2 展望  73-77
参考文献  77-80
致谢  80-81

相似论文

  1. 应用于中红外波段的多孔氧化硅一维光子晶体研究,TN304
  2. 测量微波材料介电常数的新方法研究,O441.6
  3. 基片参数对微带带通滤波器传输特性影响研究,TN713.5
  4. 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的设计及在材料微波测量中的应用,TM931
  5. PZT膜的应力效应和CCTO替代效应研究,O484.4
  6. 梯度应变对钛酸钡薄膜介电行为的影响与量子操作的实现,O484.42
  7. 超声表面波(LSAWs)法表征low-k薄膜杨氏模量的快速实现,TN407
  8. 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薄膜制备与性能研究,TB383.2
  9. 高导热硅橡胶复合绝缘材料制备与综合性能的研究,TQ333.93
  10. 应力作用下的SiO_2介电特性研究,O482.41
  11. Al_2O_3、GaAs和ZnO薄膜的原子层淀积研究,TN405
  12. 低介电常数工艺集成电路的封装技术研究,TN405
  13. 低介电常数介质膜对器件封装工艺的影响和封装工艺的优化,TN405
  14. 电介质薄膜材料微波性能参数测试方法研究,TN604
  15. 新型RFID抗金属标签天线的研究和实现,TN820
  16. 大介电常数非均质地层中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特征的研究,P631.81
  17. 磷石膏介电性及其微波热分解模拟仿真研究,TQ177.3
  18. TM0n0模圆柱腔法介质复介电常数测试技术研究,TM206
  19. 双负材料半空间中的反向切伦科夫辐射,O441.6
  20. 高性能Ni-Zn铁氧体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TM277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 > 一般性问题 > 材料和工作物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