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命之河在黑暗中流淌

作 者: 骆海燕
导 师: 朱希祥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审丑 丑的真实性 丑的悲剧价值 丑中的生命力 化丑为美
分类号: I106.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9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美国作家赛珍珠曾经因为其中国题材作品中过多地暴露了中国农民的原生态的生活状况而几多受到争议,对于这部分内容除了从政治角度、民族角度或宗教信仰角度对其进行批评鉴赏以外,很少有人从理论的高度对其进行专门的分析研究,从而使得这部分的价值受到了冷落,没有得到广泛的研究而呈现于世。本篇论文主要从美学的角度来挖掘这部分“丑”的价值,希望能够把握其丑中之美。首先我对丑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做了一个界定,即就是一种在引起人的消极否定情绪后,能够继续引起形而上的思索进而达到心灵的和解获得美感的一种理念的外显状态。接着分析了赛珍珠中国题材作品的整体的丑的特色,即它的丑的艺术的真实性、丑中蕴含的巨大的生命力、丑的悲剧价值、丑和美的相互转化互相包含等等。然后本篇论文对其中国题材的作品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具体分析了其丑的具体展现,在此我主要受黑格尔的在论述理想的定性时对理想外在定性的划分方法的启示,试图运用黑格尔辩证美学的方法分析丑,具体而言是把赛珍珠的作品所表现的范围从大到小划分归类来分析其审丑艺术。包括无序动乱的、满目苍夷的时代环境、人物遭遇的整体悲剧性情境、社会大背景下的群体的精神匮乏—精神家园的失落、社会关系的畸形—主要是女性在社会关系中的生活状况的描述。最后跟同样暴露了很多中国问题、描写中国农民那种深层的劣根性的中国作家鲁迅进行对比,从而突出其文章的丑的特色之处。这主要从两位作者的写作目的、情感状况、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以及作品的潜在的接受者等角度来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以上的分析挖掘赛珍珠作品的深刻的美学意义。

全文目录


导论  8-10
一、对赛珍珠研究现状的分析  10-13
  (一) 总的研究分析  10-11
  (二) 以塞珍珠作品种所描写的丑的东西作为评论对象  11-13
二、对丑的界定  13-19
三、赛珍珠作品“丑”的特色  19-25
  (一) 丑的艺术真实性  19-20
  (二) 丑中蕴含着伟大的生命力  20-21
  (三) 审丑的悲剧价值  21-22
  (四) 美丑的相互转化  22-25
四、对客观的文本分析  25-41
  (一) 无序动乱的满目苍夷的时代环境  25-31
    1、从可视可感的物质角度来感受当时的苍凉时代  25-27
    2、从可感知的理性的深层角度来分析造成整个苍凉社会的深层  27-31
  (二) 人物遭遇的整体悲剧性情境  31-34
    1、物理的或自然的情况产生的冲突所构成的情境  32-33
    2、由精神力量的差异产生的分裂对立所构成的情境  33-34
  (三) 社会大背景下的群体的精神匮乏  34-37
    1、人性的愚昧  34-35
    2、人性的麻木  35-36
    3、人性的丧失  36-37
  (四) 社会关系的畸形—主要是女性在社会关系中的状态的描述  37-41
五、赛珍珠审丑艺术的特色——兼论和鲁迅审丑的差异  41-48
  (一) 作者的情感状态和写作目的的差异  41-43
  (二) 根深蒂固的文化和信仰的差异  43-45
  (三) 隐含的接受者的差异  45-48
六、对赛珍珠审丑艺术的总结与思索  48-51
参考书目  51-53
后记  53

相似论文

  1. 作为大众审美文化的选秀现象,G222
  2. 网络审丑文化的传播学审视,G206
  3. 论我国当代动画电影中丑的形象塑造,J954
  4. 论余华小说的审丑现象,I207.42
  5. 新时期女性小说审丑现象研究,I207.42
  6. 明代中后期讽刺喜剧研究,J809.2
  7.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渗透,G633.3
  8. 审美与审丑的换位,G633.3
  9. 杨争光的审丑意识及其表现,I207.42
  10. 论感性学中的审丑,I01
  11. 丑在感性绵延中的纠缠,I01
  12. 电视“审丑”现象的媒介学分析,G222.3
  13. 试论《庄子》的审丑之维,B83
  14. 先锋诗歌美学,I207.25
  15. 论唐纳德·巴塞尔姆小说《白雪公主》的崇高本质,I712.074
  16. 虞通之《妒记》研究,I207.41
  17. 心理学魅力,I561
  18. 张爱玲与苏童小说中女性审丑形象研究,I207.42
  19. 论塞尚的绘画美学思想,J205
  20. 审丑的残雪,I207.42
  21. 《醒世姻缘传》审丑艺术研究,I207.419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世界文学 > 作品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