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宋美龄的中西文化观

作 者: 闫明
导 师: 程舒伟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宋美龄 中西文化观
分类号: G0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35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旨在对宋美龄的成长和从政历程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为全面把握的基础上,系统剖析她在 20 世纪 30 至 50 年代的言论和行动,探讨其中西文化观的构成与特点,阐释这种观念建构的历史必然性,并揭示两种文化观集于宋美龄一身,通过她的外化表达对当时社会的重大历史影响和对现世社会的启示。本文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考察:第一部分:考察了宋美龄中西文化观的形成背景,阐述成长环境对其观念形成的重要催化剂作用及其观念形成的社会与阶级诱因。第二部分:考察了两种文化观在宋美龄身上既对立又统一的具体表现。说明宋美龄的行为方式与生活习惯上对西方文化的认同,并不违背她中国传统文化本位的原则,追求专制王权是其一以贯之的政治理念,也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两种文化观念在宋美龄这里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第三部分:考察了宋美龄中西文化观的特点。保守性与开放性并行不悖,构成宋美龄的文化观特点。第四部分:考察了宋美龄中西文化取向对抗战时期历史发展的客观意义及其现实性价值。宋美龄的中西文化观从一个侧面再现了中国现代历史本身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同时解读宋美龄的中西文化观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灵活处理中西方国家关系及推动海峡两岸统一等方面有着重要功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5
目录  5-6
引言  6-8
一、中西文化观的形成背景  8-12
  (一) 成长环境对宋美龄文化观形成的影响  8-10
  (二) 宋美龄文化观形成的社会与阶级诱因  10-12
二、中西文化观中两种文化观对立与统一的体现  12-28
  (一) 两种文化观的统一体现  12-18
  (二) 两种文化观的对立体现  18-28
三、中西文化观的特点  28-30
  (一) 保守性  28
  (二) 开放性  28-30
四、中西文化取向的客观意义  30-35
  (一) 历史意义  30
  (二) 现实性价值  30-35
结论  35-36
参考文献  36-38
后记  38

相似论文

  1. 论学衡派的中西文化观,I206.6
  2. 抗日时期宋美龄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K265
  3. 冯友兰中西文化观研究,B26
  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遗族学校研究,K262.9
  5. 胡适中西文化观及其马克思主义解读,G04
  6. 宋恕思想研究,K256
  7. 五四前后梁启超张君劢文化观比较,K261
  8. 张闻天的文化思想研究,K092.6
  9. 论康有为早期文化思想,K256
  10. 儒道互补  中西融合,I206.7
  11. 宋美龄1942-1943年访美述评,K265.2
  12. 心灵“补偿”,J04
  13. 宋美龄战时妇女工作研究,K265
  14. 战争、国家与女性:抗战时期宋美龄的妇女动员,K265.9
  15. 论朱执信的中西文化观,K262
  16. 蒋梦麟中西文化观论析,K25
  17. 从比喻手法看中国和英美国家的文化差异,G04
  18. 中俄传统节日的文化对比,G04
  19. 全球化背景下中俄青年亚文化对比,G04
  20. 中西文化中“水”的原型意象研究,G04
  21.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G0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文化理论 > 比较文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