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转型时期的乡村纠纷及其解决

作 者: 倪兆国
导 师: 秦燕
学 校: 西北工业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乡村纠纷 民间法 国家法 法制现代化
分类号: D42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8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转型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现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乡村,所以乡村广大民众的法制意识和对国家法制现代化的支持程度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关键因素。而乡村人的行为更多的是依据人情、礼俗、宗法、习惯等民间法的规范秩序。随着商品经济逐渐发展,人们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矛盾和纠纷,调查发现,乡村民众在解决纠纷的过程中,通过民间法解决的纠纷占乡村纠纷的比例较高,而对国家法律表现出敬而远之的态度。国家法和民间法的关系到底该如何处理就成为法制现代化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乡村纠纷及其解决给进一步研究国家法和民间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本文以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一个村庄从1978年至2003年之间发生的纠纷及其解决的案例为素材,通过剖析介入乡村纠纷解决过程中国家法律、民间权力等各种力量的表现,廓清民间法是如何渗透在这些案件和纠纷当中去的,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对国家法有什么影响,以便对国家法和习惯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的互动规律作进一步的探讨,探究社会转型时期民间法和国家法的相互融合的特定途径,以期对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途径能有所思考。 调查发现村民在选择纠纷处理的途径和方式时要进行理性的选择。民间法调节纠纷时双方是平等的,依据的是民间的习俗和惯例,办法是说服教育,这样会形成乡村社会特有的舆论压力,使纠纷双方自觉履行义务。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往往会牺牲一方的部分利益。因为民间法在处理纠纷时具有息事宁人、效率较高、费用较少、纠纷双方提出解决纠纷的条件弹性比较大和对纠纷双方现实的“权力文化网络”的伤害较小等特点,受到乡村民众的欢迎。北村村民家庭、邻居之间发生纠纷时一般都依照民间法进行解决,使得乡村社会表现出了较强的“无讼”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大力加强立法工作的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法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乡村民众的法律意识,从而提高了乡村纠纷的“有讼”解决率。但是乡村社会“有讼”的纠纷还是限于一定的范围。这些纠纷包括:村民之间比较严重的纠纷、婚姻纠纷和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的纠纷等。国家法在处理纠纷时,要按照一定的程序,交纳一定的费用,需要的时间比较长,灵活性小。民间西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转型时期的乡村纠纷及其决绝法也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国家法的判决结果,有些当事人依据民间法对抗国家法,使得国家法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困难;有些当事人利用民间法在法庭上为自己辩论,以争取有利于自己的判决;有些当事人拥有国家法的资源比较多,钻国家法的空子等,这样造成国家法在乡村民众中的影响力下降,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纠纷当事人利用国家法和民间法的冲突使得纠纷的解决比较困难。虽然如此国家法在解决乡村纠纷中仍然是民间各种权力争夺的焦点。 民间法、国家法在乡村纠纷处理过程中有各自的作用,但村民在选择纠纷解决的权力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便于纠纷解决原则,纠纷与解决权力相互对应原则,纠纷解决过程的可控性原则,纠纷解决权力选择的“差序格局”原则。通过这些原则的运用,就造成了国家法和民间法在解决纠纷时相互博弈的局面,在相互博弈中,国家法处于一种既和民间法竞争又有作为纠纷解决最后依靠力量的特殊位置。 法制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法和民间法不断相互作用和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民间法在不断地发展演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国家法在制定的过程中也应该从民间法中汲取有益的成分,这样,国家法才能在推行的过程中受到民众的遵从。 [关键词】社会转型乡村纠纷民间法国家法法制现代化

全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7-15
  一 研究意义  7-8
  二 已有研究  8-11
  三 本文研究的思路、对象及方法  11-15
第二章 转型期的北村  15-21
  一 经济结构的变化  15-16
  二 家庭结构的变化  16-17
  三 居处结构的变化  17-19
  四 财产结构的变化  19-21
第三章 无讼的乡村社会  21-35
  一 家庭纠纷及其解决  22-29
    1 父子之间的纠纷及其解决  22-26
    2 分家的纠纷及其解决  26-29
  二 邻里纠纷及其解决  29-32
  三 民间纠纷解决中的“无讼”  32-35
第四章 有讼的乡村社会  35-45
  一 婚姻纠纷及其解决  35-39
    1 悔婚纠纷及其解决  35-37
    2 离婚纠纷及其解决  37-39
  二 村民与基层政府之间的纠纷及其解决  39-45
第五章 纠纷解决中的权力  45-53
  一 乡村纠纷解决的权力变迁  45-46
  二 乡村纠纷解决的权力结构  46-49
  三 乡村纠纷解决的权力选择  49-53
第六章 结论 法制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53-59
  一 民间法的善与恶  53-55
  二 国家法与民间法的权力场域  55
  三 国家司法权力  55-59
硕士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59-61
参考文献  61-65
致谢  65-66

相似论文

  1.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2. 《大公报》舆论建构途径研究(1925-1932年),G219.29
  3.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冲突研究,D648
  4. 白裤瑶婚姻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与融合,D923.9
  5. 契约效力正当性理论研究,D913
  6. 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冲突与互动,D90
  7. 背俗侵权条款研究,D923
  8. 论民间法的价值,D90
  9. 民间法在民事判决中的适用问题研究,D90
  10. 我国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研究,G206
  11. 论民间法的司法适用,D926
  12. 中华民国时期继承制度研究,D929
  13. 虚假新闻的法社会学分析,G210
  14. 弃档现象研究,G275.9
  15. 论转型社会中媒体的角色与功能,G210
  16. 民间法司法适用问题研究,D926
  17. 毛南族习惯法研究,D927
  18.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视域下的价值观念整合,D64
  19. 社会转型中的大规模侵权责任承担研究,D923
  20. 转型时期反社会攻击性行为研究,C912.68
  21. 论社会转型背景下媒介公信力的制约因素及其建构,G20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农民运动与组织 > 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 > 农民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