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中若干方法的研究

作 者: 周晓琴
导 师: 陈东辉;陈亮
学 校: 东华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工业园区 累积影响评价 生态工业园 产业导向
分类号: X82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708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增多,随着全面有效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利用有限资源的呼声不断增强,随着人们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认识不断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在范围和层次上得到了扩展,相继出现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累积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评价,这些环境影响评价类型的产生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在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中,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环保对策,提出生态工业园的理念、构想、实施方案,是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创新点,是实现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论文第一章对国内外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累积影响评价以及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进展及不足进行了系统回顾;并总结了生态工业园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不足;最后提出生态工业园构想是工业园区区域环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论文第二章着重分析了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法,分别对常见的战略环境评价方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以及累积影响评价法和生态工业园实施方法进行了总结。 论文第三章以上海西郊工业园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为实例,介绍了园区的现状和初步规划情况,在对园区环境质量和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将生态工业链的构筑融入到园区区域环评报告书的编制过程中,对园区的规划方案进行了综合论证,并相应的提出环境保护对策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为园区规划提供充分的依据。 虽然本论文对累积影响的分析未能如愿以偿、理论分析的过程中对技术和方法的解释有些脱离、以及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使生态工业园的构想落空。但相信本课题的研究为区域环评的导则、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今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必须考虑累积影响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本论文也提出了王业园区内的王厂企业建立相互合作、相互关联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物质链的重要性,可对我国如火如荼的生态园区建设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全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8-24
  1.1 研究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8
  1.2 环境影响评价的历史沿革  8-9
  1.3 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  9-17
    1.3.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9-12
    1.3.2 累积影响评价  12-14
    1.3.3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14-17
    1.3.4 四种环境影响评价类型的异同  17
  1.4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与战略环境评价的关系  17-19
  1.5 生态工业园  19-22
    1.5.1 生态工业园在国外的发展  19-20
    1.5.2 生态工业园在中国的发展  20-22
    1.5.3 我国生态工业园发展的不足及趋势  22
    1.5.4 生态工业园----工业园区环评的建设性构想  22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22-24
第二章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  24-41
  2.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24-26
    2.1.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24-25
    2.1.2 中国实施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25
    2.1.3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评价专题  25-26
  2.2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26-41
    2.2.1 战略环境评价方法学概述  26-27
    2.2.2 常用的战略环境评价方法探讨  27
    2.2.3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讨  27
    2.2.4 累积影响评价法  27-34
    2.2.5 生态工业园法  34-41
第三章 案例分析——上海西郊工业园  41-73
  3.1 项目背景  41-42
  3.2 评价工作程序  42-44
  3.3 上海西郊工业园区简介  44-51
    3.3.1 上海西郊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44-46
    3.3.2 上海西郊工业园区规划概述  46-51
  3.4 园区环境质量和污染源调查  51-57
    3.4.1 园区环境质量现状  51-54
    3.4.2 园区污染源调查  54-56
    3.4.3 园区空气环境容量分析  56-57
  3.5 园区规划污染源预测分析  57-59
    3.5.1 污水  57-58
    3.5.2 废气  58-59
  3.6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59-67
    3.6.1 园区规划定位合理性分析  59-60
    3.6.2 园区选址合理性分析  60-61
    3.6.3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分析  61-63
    3.6.4 与市、区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63-64
    3.6.5 产业发展定位的合理性  64-66
    3.6.6 规划区域的环境制约因素  66-67
  3.7 环境保护对策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67-72
    3.7.1 环境保护对策  67
    3.7.2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67-72
  3.8 结论  72-73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73-79
  4.1 结论  73-77
    4.1.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经验总结  73-74
    4.1.2 不同类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异同点  74-75
    4.1.3 生态工业链在工业园区环评的应用  75-76
    4.1.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76-77
  4.2 不足  77-78
  4.3 建议  78-79
参考文献  79-84
致谢  84

相似论文

  1.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2. 公路环境影响公众参与评价量化模型研究,U41
  3. 建筑工程生命周期人体健康损害评价体系研究,R131
  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的“回应机制”研究,X820.3
  5.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实施现状的考察分析,X820.3
  6. 基于VGIS系统的煤炭矿区环境空气质量预测模拟,X831
  7. 煤炭矿区规划环评中的循环经济评价研究,F426.21
  8. 典型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F301.24
  9. 基于SD-ECC的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U12
  10. 生态工业共生网络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研究,F223
  11. 区域开发累积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2.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现状及问题研究,X820.3
  13.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完善研究,X-01
  14. 论可供选择制度对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的影响,X820.3
  15.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X820.3
  16.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研究,D922.68
  17.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D922.68
  18. 我国金属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对策研究,F205
  19.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研究,TU984
  20.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研究,F224
  21. 基于平衡计记分卡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 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 一般性问题 > 环境影响评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