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沉水植物对污染水体的水质改善效应研究

作 者: 陈清锦
导 师: 朱伟
学 校: 河海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水生态修复 水质改善效应 季节 生物量
分类号: X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583次
引 用: 9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沉水植物是水体生物多样性赖以维持的基础,它的恢复是水生态修复的关键,其所产生的环境效应是生态系统稳定和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依据。所以系统研究沉水植物对污染水体所产生的水质改善效应是必要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863”—苏州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综合示范项目,开展了以下工作: (1) 选取耐寒沉水植物伊乐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静态试验比较其在不同季节对污染水体的水质改善效应; (2) 研究生物量对不同沉水植物水质改善效应的影响,从试验得出生物量的影响结果,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3) 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不同种类沉水植物对水质的改善效应; (4) 由于不同沉水植物对生境条件的要求不同,通过配制不同氮磷比例的人工污水,在不同水质条件下对比研究沉水植物的水质改善效应。 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 伊乐藻在一年四季中能存活,并且最大生物量出现在秋季;在秋季和夏季具有较好的水质改善效应。秋季伊乐藻对TN、TP的去除率最高;夏季能快速去除NH3-N和有机物,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 (2) 在一定生物量范围内,伊乐藻、菹草和黑藻对水质改善效应随生物量增加而增大; (3) 对黑藻、苦草、伊乐藻和金鱼藻水质改善效应的比较,综合分析得出:利用黑藻改善污染水体的水质是这四种植物中最佳的选择; (4) 在不同水质条件下沉水植物的水质改善效应不同,黑藻和金鱼藻的适应能力高于苦草和伊乐藻。

全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2-20
  1.1 研究背景  12-15
    1.1.1 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12
    1.1.2 水生态修复已成为重要课题  12-13
    1.1.3 高等水生植物的恢复是水生态系统修复的关键  13-14
    1.1.4 沉水植物恢复后产生的环境效应  14-15
  1.2 研究意义  15-16
  1.3 研究现状  16-18
  1.4 研究内容  18-19
  1.5 技术路线  19-20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0-31
  2.1 研究对象  20-24
    2.1.1 苏州水系概况  20-21
    2.1.2 苏州水环境问题  21-22
    2.1.3 苏州试验区不同季节的水质状况  22-24
  2.2 研究方法  24-31
    2.2.1 试验材料  24-27
    2.2.2 试验装置  27
    2.2.3 试验方法  27-28
    2.2.4 水质监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28-29
    2.2.5 数据分析方法  29-31
第三章 不同季节沉水植物的水质改善效应  31-42
  3.1 试验目的  31
  3.2 试验条件  31-32
  3.3 水体中DO的改善效果  32-33
  3.4 不同季节的植物量变化  33
  3.5 不同季节的水质改善效应  33-38
    3.5.1 对TN的去除效果  33-34
    3.5.2 对TP的去除效果  34-35
    3.5.3 对NH_3-N的去除效果  35-36
    3.5.4 对COD_(Mn)的去除效果  36-37
    3.5.5 克藻效应  37-38
  3.6 结果与讨论  38-41
  3.7 小结  41-42
第四章 不同生物量沉水植物的水质改善效应  42-56
  4.1 试验目的  42
  4.2 生物量对伊乐藻水质改善效应的影响  42-45
    4.2.1 试验方法  42-43
    4.2.2 试验结果  43-45
  4.3 菹草的生物量对水质改善效应的影响  45-49
    4.3.1 试验方法  45-46
    4.3.2 试验结果  46-49
  4.4 生物量对黑藻水质改善效应的影响  49-53
    4.4.1 试验方法  49-50
    4.4.2 试验结果  50-53
  4.5 结果与讨论  53-55
  4.6 小结  55-56
第五章 不同种类沉水植物水质改善效应的对比研究  56-68
  5.1 试验目的  56
  5.2 水体DO改善效果的比较  56-57
  5.3 水质改善效应的比较  57-66
    5.3.1 试验A的水质改善效应比较  57-60
    5.3.2 试验B的水质改善效应比较  60-64
    5.3.3 沉水植物水质改善效应与试验时间的回归分析  64-66
  5.4 结果与讨论  66-67
  5.5 小结  67-68
第六章 不同水质条件沉水植物的水质改善效应  68-75
  6.1 试验目的  68
  6.2 试验方法  68
  6.3 试验结果  68-74
    6.3.1 沉水植物对NH_3-N的去除效果  68-69
    6.3.2 沉水植物对TN的去除效果  69-70
    6.3.3 沉水植物对TP的去除效果  70-71
    6.3.4 植物量的变化  71-72
    6.3.5 水质改善效应的综合比较  72-74
  6.4 结果与讨论  74
  6.5 小结  74-75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5-78
  7.1 试验研究结论  75-76
  7.2 研究展望  76-78
参考文献  78-81
致谢  81

相似论文

  1. 人为季节性河流水量恢复的生态补偿研究,X143
  2. 5种园林花卉对Cu2+胁迫的耐性评价研究,S68
  3.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4. 千岛湖岛屿社鼠的巢区和领域研究,Q958.1
  5.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碳库和土壤呼吸,S714
  6. 三种水生植物生长对土壤性状和根际氮、磷耗竭的影响,S154.4
  7. 不同轮作制度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S511
  8. 铁、锰等微量元素对栽培丹参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影响,S567.53
  9. 施氮量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氮素利用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S562
  10. 福建海坛岛主要防护林树种的生物生产力研究和土壤养分特征分析,S727.2
  11. 水土流失治理区马尾松林生物量遥感研究,S791.248
  12. 不同氮磷肥水平下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S158
  13. 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S147.2
  14. 不同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S154.3
  15. 关帝山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碳、氮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S154.4
  16. 不同单因素条件下稗草生殖分配及生殖分株数量特征研究,S451
  17. 能源微藻小球藻的污水培养条件研究,X173
  18. 水绵和刚毛藻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干扰作用对四种沉水植物的影响,X524
  19. 土壤盐分对棉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S562
  20. 南陵县蘑菇多季节栽培技术探讨,S646.11
  21.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氮素矿化与微生物作用机理研究,S81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