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转型期中国文学的道德观念研究

作 者: 戴红军
导 师: 刘士林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转型期 道德观念 道德重建
分类号: I206.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22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80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市场经济体制的兴起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根本性的转变。社会道德状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主要就社会转型期间的文学文本中表现出来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道德观念进行了分析。并认为王朔小说以游戏方式解构伦理道德的背后掩藏着一种经验论的个体性策略,实际上表现了市民阶层的一种功利主义的伦理态度。贾平凹的《废都》描绘了转型期传统士大夫式人文知识分子的道德沉沦。而士人们道德观念上的迷茫也标志着人们对道德重建的思考重新开始。张承志始终高扬着道德理想主义的大旗。他的《心灵史》为人们指出了一条皈依信仰的道德重建之路。在《白鹿原》里,陈忠实试图返回道德本位,以“白鹿精魂”重构民族精神。这样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新保守主义的兴起。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6
前言  6-9
第一章 转型期的文学与道德  9-13
第二章 转型期的文学道德观念  13-17
第三章 游戏崇高的顽主  17-21
第四章 自甘沉沦的废人  21-25
第五章 以笔为旗  25-29
第六章 回归白鹿精魂  29-34
结语  34-35
参考文献  35-36

相似论文

  1. 我国社会转型期慈善伦理的经济学分析,D632.9
  2. 中国第三次社会转型以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G812.0
  3. 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武术发展环境特征及对策研究,G852
  4.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冲突研究,D648
  5. 社会转型期我国实现民族平等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633
  6. 社会转型期的村落民间信仰传承——以温州睦州垟村陈靖姑信仰为个案,K892.4
  7. 转型期的YJ电信网络运营结构调整研究,F626
  8. 转型经济中我国初次分配不公正的现状及对策分析,F124.7
  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B27
  10. 中国当代私人化写作的道德观念研究,I206.7
  11. 从道德缺失到道德重建,I712
  12. 社会转型期公民政治参与问题分析与模式选择,D621.5
  13. 社会转型期视野下的中国戏曲传播路径探析,J809.2
  14. 东南亚主要国家民主转型期的政治稳定类型研究,D733
  15. 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价值观研究,D663.5
  16. 转型期我国转业军官就业能力提升研究,G647.38
  17. 转型期华语电影的光影留白艺术,J905
  18. 转型期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625
  19. 转型期我国民间慈善组织诚信问题探讨,D632.9
  20. 重建我国农村社会政治信任的路径研究,D422.0
  21. 社会转型期人民调解制度的变迁与路径探析,D926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当代文学(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