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对等网络平台的设计与架构

作 者: 许锋
导 师: 金连甫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关键词: 对等网络 路由 认证 加密 代理 HTTP协议
分类号: TP393.0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289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P2P(peer to peer,对等网络)引导网络计算模式从集中式向分布式偏移,也就是说网络应用的核心从中央服务器向网络边缘的终端设备扩散:服务器到服务器、服务器到PC机、PC机到PC机,PC机到WAP手机……所有网络节点上的设备都可以建立P2P对话。这使人们在Internet上的共享行为被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使人们以更主动深刻的方式参与到网络中去,正如I2(第二代互联网)之父Doug.Van Houweling在中国之行时说到的:“下一代互联网民们将真正参与到网络中来,每个人都能为网络的资源和功能扩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P2P给互联网的分布、共享精神带来了无限的遐想,有观点认为至少有100种应用能被开发出来,但从目前的应用来看,P2P的威力还主要体现在大范围的共享、搜索的优势上。在这方面主要引发了,或者是说更好的解决网络上四大类型的应用:对等计算、协同工作、搜索引擎、文件交换。因此,目前P2P技术正在处于高速发展之中。为了更好地利用对等网络,本文的作者设计了一个在已有的TCP/IP协议上架构的对等网络平台。 本文主要讨论了对等网络平台的设计和实现。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对等网络的产生和发展方向,以及它的技术应用前景和国内外目前的发展状况;第二章介绍了对等网络平台的体系结构,包括系统的概念模型、网络结构和系统服务功能;第三章详细讨论了对等网络架构层的设计与实现,包括对等网络架构层的设计目标、协议设计(P2PP)、路由算法和路由优化以及通信机制等;第四章讨论了对等网络节点管理的设计与实现,其中包括了账号管理、认证加密以及Msg子协议的设计与实现;第五章详细讨论了对等网络平台中节点间通讯如何通过网关,提出以HTTP协议作为中介的方案,并介绍实现中的关键技术;最后一章对全文所做的工作做一个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的展望。 本文作者独立负责设计并开发了对等网络平台,主要有对等网络架构层、逻辑功能层的设计与开发以及接口层的提取。本文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作者在长期软件开发过程中积累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并利用了这一平台,实现了一个简单的基于文本的网络会议系统。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7
第一章 绪论  7-18
  1.1 对等网络的概念  7-8
  1.2 对等网络技术  8-10
    1.2.1 关键技术  8-9
    1.2.2 P2P技术与现有互联网技术比较  9-10
    1.2.3 P2P技术特性  10
  1.3 对等网络的应用  10-14
    1.3.1 对等计算  11
    1.3.2 协同工作  11-12
    1.3.3 搜索引擎  12
    1.3.4 文件交换  12-13
    1.3.5 文件传递  13
    1.3.6 其他应用  13-14
  1.4 国内外发展概况  14-16
    1.4.1 P2P在国外  14-16
    1.4.2 P2P在中国  16
  1.5 本文研究内容  16-18
第二章 对等网络平台的体系结构  18-28
  2.1 设计目标  18-20
  2.2 逻辑结构  20-23
    2.2.1 平台服务功能  20
    2.2.2 层次结构划分  20-22
    2.2.3 逻辑结构  22-23
  2.3 网络结构  23-26
  2.4 模块划分  26-28
    2.4.1 对等网络架构层  26-27
    2.4.2 逻辑应用层  27-28
第三章 底层网络架构  28-41
  3.1 功能要求  28
  3.2 网络模型  28-29
  3.3 TCP/UDP协议——内部通信机制的底层协议  29-30
  3.4 协议设计  30-37
    3.4.1 协议定义  31
    3.4.2 消息传输的类型  31-32
    3.4.3 消息头部定义  32-33
    3.4.4 消息定义  33-37
  3.5 路由算法以及路由优化  37-41
    3.5.1 路由算法设计  37-40
    3.5.2 路由优化算法设计  40-41
第四章 对等节点管理  41-51
  4.1 账号管理  41-43
    4.1.1 账号管理的重要性  41
    4.1.2 对等网络引发的问题  41-42
    4.1.3 实现技术  42-43
  4.2 节点认证机制  43-48
    4.2.1 认证的原理  43-45
    4.2.2 实际使用中的安全  45-47
    4.2.3 实现技术  47-48
  4.3 服务器登记机制  48-51
    4.3.1 问题的产生  48-49
    4.3.2 解决方案  49-51
第五章 HTTP代理的设计与实现  51-59
  5.1 HTTP协议  51-56
    5.1.1 HTTP1.0的主要特征  52-53
    5.1.2 HTTP1.0存在的问题  53
    5.1.3 HTTP的新发展HTTP1.1  53-56
  5.2 HTTP代理的实现  56-59
    5.2.1 HTTP的消息结构  56-57
    5.2.2 代理服务器的工作原理  57-58
    5.2.3 代理机制的实现  58-59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59-61
参考文献  61-62
致谢  62

相似论文

  1. 宽带卫星网络中的TCP拥塞控制机制的研究,TN927.2
  2. 基于OLSR的Ad Hoc网络功率意识路由协议,TN929.5
  3. Windows内核态密码服务接口设计与实现,TP309.7
  4. JPEG图像的透明安全性研究,TP391.41
  5. 基于测量的Internet链路延迟建模,TP393.4
  6. 基于LEACH的安全建簇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TP212.9
  7. 车载CAN网络的网关设计方法研究,TP273
  8. 基于距离映射码的安全指纹认证研究,TP391.4
  9. “社会代理人”:于有为和无为之间,D625
  10. 基于地理位置的WSNs路由算法研究与改进,TN929.5
  11. 福建佛学院女众部的办学之路,B947
  12. 私募基金的最优投资规模,O224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的研究,TN929.5
  14. 随机路由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研究与应用,TN929.5
  15.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煤矿瓦斯监测系统的研究,TN929.5
  16.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环境监测系统路由协议的研究,TN915.04
  17. 青光眼视路改变应用磁共振成像评估的临床研究,R775
  18. 无线网状网认证协议ETAM研究,TN929.5
  19. 基于多层WSN结构的非均匀簇路由协议研究,TP212.9
  20. 天津中远物流(天荣)公司业务流程优化与对策分析,F552
  21. 大岛野路菊CcSOS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S682.1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机的应用 > 计算机网络 > 一般性问题 > 计算机网络结构与设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