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风险投资体系的问题研究

作 者: 张玲玲
导 师: 殷孟波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风险投资体系 问题研究 风险资本 我国风险投资业 风险企业 创业风险投资 高科技企业 风险投资主体 创业企业 风险投资机构
分类号: F83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15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二十一世纪,技术进步和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经济发展有赖于科技发展提供的技术平台的支持、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技术进步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又依赖于经济发展对于科技发展造成的新的强大需求和可以提供的经济和资金支持。建国以来,我国虽然在科技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不少成果甚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但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使我国的科技部门,大专院校积累的大量科技成果处于闲置状态,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科技向产业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在初创时期的融资困难,没有形成科技转化的良性机制。与此相反,发达国家不仅科技转化率高,而且其从实验室的发明到产品进入市场的周期越来越短,这与风险投资的作用是分不开的。风险投资作为一种资本运作方式,将科技新发明、企业家才能与风险资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市场分析和可行性论证为企业选择技术创新项目并投入风险资本,提高企业生存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风险投资业的有效开展,将不仅加快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也将对当前宏观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买方市场需求不振,传统产业供给过剩,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等产生积极的影响。风险投资不只是一种投融资体系,而且是一种融资金融通、企业管理、科学技术等多种经济因素在内的一个综合经济活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因为其发展需要一种不同于常规的金融制度安排予以支持,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发展以及其产业的形成有其特殊性,在新技术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投资者、资金来源、投资工具及资金的运用均与常规有较大差别。我国目前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首先,高新技术项目来源狭窄,缺少一套主要依赖市场规则来比较、筛选、鉴定高新技术的机制。第二,缺乏真正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第三,缺乏创业风险投资的产权流动机制(或称退出机制)。正是由于存在这样一些制度<WP=3>缺陷,我国的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一直步履维艰。本文的目的主要是研究目前我国风险投资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从风险投资的体系结构出发,结合国外风险投资业较发达的国家的经验,找出我国目前风险投资体系的缺陷,然后提出解决方法,重点放在我国风险投资体系主体、风险投资的法律环境、以及二板市场的建设上。风险投资的主体主要包括:资本供给者、风险投资机构风险企业。目前,我国风险投资来源局限在主要依靠增加财政投资和减免税收的财政政策,以及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扩大对风险投资的贷款额度上,对于广大社会公众投资行为关注不够。而那些风险投资比较成功的国家中风险资本往往主要依靠个体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保险基金、养老基金、银行持股公司、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和大公司资本等综合性资本来源。1998年中创公司因经营不善,严重亏损导致资不抵债,最终被迫关闭的事实证明,由国家承担风险的单一性投资主体进行的脆弱性投资行为,不仅制约着有限的风险资本来源渠道的形成和发展,而且限制了风险资本的风险规避。风险企业是风险投资的对象。如果没有大量的从事高科技产品研究、开发、生产的风险企业的存在,那么风险投资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机会。大量的具有高速成长前景的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存在是风险投资业存在的前提。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科技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是,在我国的科技企业中缺乏真正的风险企业或创新型企业。不少所谓的高科技企业,属于开发生产型的较少,贸易型的较多。一些所谓的高科技企业多半是以高科技产品的代理销售为主要业务,而一些生产型的高科技企业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如产权关系不明确,缺乏有市场前景的产品,缺少高水平的开发人员,创新能力差,缺乏科研开发管理人才等,而且有的生产型高科技企业管理和运作上不规范,随意性大。无疑,风险企业的缺乏、创新不足及管理的不规范又是制约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风险投资业现存的另一重大问题是风险投资缺乏合适的退出机制。追求资本利得而不是财务收益,是创业风险资本区别于一般资本的显著特色。因此为这些资本建立获取资本利得的机制,即建立<WP=4>创业风险资本退出机制,成为整个风险投资体系的核心环节。创业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主要有出售股票、兼并、清算、股权回购等等,其中出售股票是最重要的方式。各国的经验显示,由于风险投资的风险极大,发行股票的企业又大都规模较小,常规的股票市场难以承担为风险资本提供撤出渠道的任务。因此,在常规的股票市场之外设立场外交易机制或者独立第二板(高科技板)股票市场,是各国发展风险投资体系的通行做法。而在法律方面,围绕着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应解决以下问题:风险投资机构的设立和运作;创业企业的设立、评价标准;风险投资的融资制度;风险资本如何进入创业企业及运作;风险资本如何退出创业企业;相关配套法律制度,等等。在这些方面,我国面临着诸多法律问题。缺乏风险投资主体法律制度。根据我国的《公司法》,公司的组织形式只有两种选择: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我国《合伙企业法》未规定有限合?

全文目录


前言  10-12
第一章 、风险投资体系概述  12-22
  一、 风险投资的主体  12-17
  二、 风险投资的运作流程  17-22
第二章 、国外风险投资体系的经验借鉴  22-31
  一、 美国风险投资的体系结构  22-25
  二、 德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措施  25-28
  三、 日本风险投资的官民结合模式  28-31
第三章 、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系的现状分析  31-46
  一、 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历程和回顾  31-34
  二、 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系主体的缺陷分析  34-37
  三、 我国风险投资体系外部环境的障碍分析  37-46
第四章 、关于完善我国风险投资体系的思考  46-65
  一、 如何构建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系  46-54
  二、 在我国设立二板市场的前景探讨  54-59
  三、 建立健全我国的风险投资法律体系  59-65
参考书目  65-66
后记  66

相似论文

  1. 陕西风险投资机构与风险企业共生界面有效性评价研究,F832.48
  2. 黑龙江省风险投资机构联盟合作模式研究,F832.48
  3. 内资风险投资机构项目评估体系的设计与应用,F832.48
  4. 内资风险投资机构项目评估体系的探析,F832.48
  5. 我国政府背景风险投资机构的行为与绩效研究,F832.48
  6. 风险投资回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F832.48
  7. 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研究,F275
  8. 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式的法律问题研究,F832.48
  9. 结合资本杠杆原理谈发展风险投资业,F832.48
  10. 我国券商风险投资研究,F832.48
  11. 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控制问题研究,F830.59
  12. 信息不对称背景下风险投资机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F830.59
  13. 国有风险投资机构对风险企业的监控研究,F832.48
  14. 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式比较研究,F830.59
  15. 论风险投资机构法律组织形式,D912.29
  16. 我国风险投资业法律调控机制展望,D922.29
  17. 风险投资组织形式研究,D912.29
  18. 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应用分析,F832.48
  19. 中国风险投资机构组织模式的创新研究,F832.48
  20. 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竞争力研究,F832.48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信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