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审视——兼谈“人类中心主义”与当代环境问题

作 者: 王云霞
导 师: 江秀乐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人与自然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危机
分类号: N0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72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凭借科学技术魔术般的神奇力量,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与此同时,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也日益彰显:人口爆炸、植被破坏、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等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使人类在地球上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问题。这一切都迫使人们重新关注、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我国,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集中表现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理论观点的交锋。本文没有局限于泛泛讨论“人类中心主义”究竟该不该为生态危机负责这一为上述两派所争论不休的难题,而是从更为现实、深刻的角度透视了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源,并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主要勾勒出目前学术界关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研究的现状,即“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思想观点的交锋,并评析了二者的得与失。“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并试图通过赋予自然以“内在价值”、“权利”、“利益”等主体资格将大自然从人类的“奴役”中提升、解放出来;而赞成“人类中心主义”的学者却认为,“人类中心主义”不仅不会造成生态破坏,相反,只有“践行”或“走人”人类中心主义才能真正使大自然得到保护。在阐述二者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评析了它们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哲学、价值论原则,是永远都无法“超越”、“走出”的。因此,它反而成了一个“不重要”的原则,重要的是人类该如何或以怎样的方式去实践。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指出,虽然学术界这两派之争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作了有益的探索,但仅仅局限于争论“人类中心主义”的“走入”还是“走出”不足以真正审视人与自然之关系,也无法触及到生态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源。这些根源是多方面的,在认识论根源上,本文指出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发展观以及对“生产力”内涵理解的缺陷和机械性造成了人们对自然的简单、机械处理;在社会根源上,指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的存在以及人们不可持续的生产、消费方式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另外,在文化、价值观层面,本文从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对抗、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以及传统的价值观等角度透视了生态危机的根源。 在第三部分中,本文针对第二部分指出的造成人与自然关系之困境的根源,提出并 二展望了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路。这些思路得益于马恩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以及学术界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论述。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性,“两个身体”的辩证统一性以及人对自然改造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在发展观层面,文章指出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不同于传统的、片面的发展观的一种思想,内在地要求人们在消费方式、消费观上进行一场变革,并注意实践的受动性和对自然潜在的负面影响以及重新诠释“生产力”的内涵等。最后本文指出,人与自然关系的解抉不是一淑而就的,特别是在当今东西方冲突、南北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面前,生态破坏不仅没有得到很好解抉,反而有恶化趋势,进而得出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使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得到真正统一的结论。 本文在写作上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思路新颖。本文突破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理论观点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探讨上的局限性,而以更为现实、独特的视角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更为)“掏的探索领域。 二、联系实际。在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的今无,重新关注、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寻造成生态破坏的根源就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本文着重指出了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中思想的片面性以及行为的偏狭性,并试着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的思路,使得人与自然之协调发展成为可能。 三、较多关注马恩经典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审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参阅了马恩的经典著作,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观点的深刻性。

全文目录


  3-4
  4-5
  5
  5-7
引 言  7
一、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  7-22
  (一)对“人类中心主义”含义的考察  7-9
  (二)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立论基础及概念框架  9-11
  (三)人类中心主义的立论基础及概念框架  11-12
  (四)评析二者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12-20
  (五)人类中心主义究竟该不该为当代生态问题负责  20-22
二、生态危机的根源透视  22-33
  (一)认识论根源  22-25
  (二)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  25-29
  (三)文化、价值观根源  29-33
三、解铃还须系铃人:谋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路  33-43
  (一)从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向辨证唯物的大自然观转变  33-37
  (二)用可持续发展观代替现代片面的发展观  37-41
  (三)人与自然关系的最终解决  41-43
致 谢  43-44
  44

相似论文

  1. 词义消歧语料库自动获取方法研究,TP391.1
  2. 增强自然复氧—有效容积土壤渗滤系统脱氮的研究,X703
  3.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4.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5. 云南省开展电矿结合研究,F426.61
  6. 棉铃虫与烟夜蛾寄主选择机制的比较研究,S435.622.3
  7.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大豆自然居群的遗传特征、群体分化及其与栽培大豆遗传关系研究,S565.1
  8. 仿真平台中基于游戏引擎的展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TP391.41
  9. 薇尔·普鲁姆德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评析,B82-05
  10. 论中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G623.71
  11. 热管自然制冰技术研究,TD727
  12. 鄱阳湖区耕化与生态环境变迁(1840-2010),X171
  13.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评估与论证研究,S759.9
  14. 论马克·吐温的人文主义观,I712.06
  15. 宋代易学阴阳自然观视域下乾坤卦义考,B221
  16. 周礼全意义理论研究,B812
  17. 硬件描述语言的哲学分析,N02
  18. 威廉·莱斯生态批判理论诠解,X2
  19. 全阴囊Ⅲ°烧伤的不同修复方式对猪生精细胞Bcl-2、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R644
  20. 面向领域的数据库问答系统关键技术研究,TP311.13
  21. 斯坦贝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I712.074

中图分类: > 自然科学总论 >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 科学的方法论 > 自然辩证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