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陆地藻类在不同土壤基质中的生长以及土壤结皮的研究

作 者: 张欣
导 师: 王海增;Prof. Dr. Hartmut Koehler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海洋化学
关键词: 防治荒漠化 蓝藻菌 绿藻 土壤结皮 生物碳 保水剂
分类号: S15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丝状绿藻和以蓝藻菌为主的天然野藻在清洗过的普通土壤及沙漠土壤中的生长状况。分别在两种类型的土壤中添加10%和30%粘土,1%保水剂,10%和30%生物碳,10%和30%有机肥料以及配比为粘土:生物碳:有机肥料:保水剂=10:10:10:1的复合肥料,比较它们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种植土壤藻之前,首先测试土壤的性能:土壤保水性和土壤pH值。分析结果表明,沙漠土壤的保水性较好,使用30%有机肥料时,可以大大提高土壤的保水性能。实验中所使用的丝状绿藻来自于德国哥廷根大学EPSAG实验机构,先在培养皿中培养绿藻,使用BBM+V培养液培养,待其繁殖到一定数量,将其转入培养瓶中使用BBM+SE培养液进行大量培养。培养温度25℃,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光照强度5000 lux。绿藻在培养瓶中生长一个月后移植到土壤中。实验中野藻采集于不莱梅大学RevitalTec实验田,野藻主要由蓝藻菌构成,还有少量的丝状绿藻以及单细胞藻类。使用浮力装置将采集到的野藻经行富集,然后种植到不同的土壤中。两种藻在温室中生长3个月,每隔三天浇水一次,最后测量藻类生物量,和土壤结皮,pH等。本实验使用间接计数法测量藻类的生物量:在荧光显微镜下测量藻类在屏幕中的出现频率,从而间接计算出藻类的相对生物量。观察每个载玻片的20个区域,记下每个区域中藻类在荧光屏上的出现概率。用SPSS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进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绿藻的生长状况普遍比野藻要好,而且,藻类在清洗过的普通土壤中生长情况较好。对于绿藻来说,使用生物碳和粘土时,可以大幅度提高其生物量。对于野藻来说,使用保水剂时对其生长最有利。藻类生长前后,两种土壤的pH均有显著性变化。藻类生长前,沙漠土壤与清洗过的普通土壤pH均介于7.3-7.4之间;藻类生长后,沙漠土壤pH为6.7左右,清洗过的普通土壤pH为6.4左右。在土壤结皮分析结果表明,沙漠土壤的结皮效果较好,当添加粘土和生物碳时,可以显著性增大土壤的结皮量。当添加有机肥料时,土壤结皮量小于控制实验,土壤表面松软。用SPSS相关性(correlation)分析土壤结皮,土壤pH与两种藻类生物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绿藻的生物量与土壤结皮以及实验后pH值有相关性,其生物量随结皮量的增多而增大,当pH为6.8-6.9时绿藻生物量达到峰值。而野藻与土壤结皮,pH均无明显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生物碳和粘土作为土壤添加剂可以促进土壤藻类的生长。因此他们在防治沙漠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验中发现,潮湿气候中丝状绿藻的生长状况优于蓝藻菌,但是对于沙漠生态系统中二者生长状况尚未明确。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3
0、前言  13-14
1、文献综述  14-29
  1.1 土地退化及荒漠化  14-16
  1.2 中国土地退化及荒漠化  16-17
  1.3 防治荒漠化  17-18
  1.4 土壤藻类在防治荒漠化中的重要作用  18-25
    1.4.1 藻类  18-19
    1.4.2 土壤藻类  19-22
    1.4.3 土壤藻类和荒漠化  22-24
    1.4.4 土壤藻类研究的重要性  24-25
  1.5 测定藻类生物量的方法  25-26
    1.5.1 计数法  25
    1.5.2 叶绿素提取法  25-26
  1.6 研究目的和内容  26-29
    1.6.1 研究目的  26
    1.6.2 研究内容  26-29
2、实验部分  29-47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9-32
    2.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9
    2.1.2 样品采集  29-32
  2.2 实验方法  32-46
    2.2.1 土壤样品的处理  33
    2.2.2 土壤质地表征  33-34
    2.2.3 不同类型土壤制备  34-36
    2.2.4 土壤性能测试  36-37
    2.2.5 藻类选取与培养  37-43
    2.2.6 藻类种植与生长  43-44
    2.2.7 土壤藻生长比较  44-46
  2.3 数据分析方法  46-47
3、土壤性能  47-55
  3.1. 土壤保水性  47-50
  3.2 土壤pH值  50-54
  3.3 分析与讨论  54
  3.4 本章小结  54-55
4、藻类在不同土壤基质中的生长  55-82
  4.1 藻类生长后土壤pH值  55-59
  4.2 藻类生长前后土壤pH变化  59-63
  4.3 藻类生长后土壤结皮  63-67
  4.4 藻类生物量  67-72
  4.5 藻类生物量,土壤结皮及土壤pH值三者之间的关系  72-80
  4.6 分析与讨论  80-81
    4.6.1 添加剂效果  80
    4.6.2 藻类生物量  80-81
  4.7 本章小结  81-82
5、结论  82-84
  5.1 实验方法  82
  5.2 藻类生长  82-83
  5.3 远景展望  83-84
参考文献  84-91
附录  91-101
致谢  101-102
个人简历  102

相似论文

  1. 无磷保水剂在凡纳滨对虾虾仁冻藏加工中的应用及保水机理研究,TS254.4
  2. 微生物碳酸酐酶在方解石沉积中的作用,P512.5
  3. 我国荒漠化防治法律问题研究,D922.68
  4. 蓝绿藻氯化形成卤乙酸的过程及影响因素,TU991.2
  5.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研究,D996.9
  6. 污泥基生物碳中重金属铬浸出研究,X703
  7. 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土壤抗冲性试验研究,S154
  8. 缙云山黛湖硅藻绿藻的分离培养及其初步鉴定,Q943.1
  9. 生物碳质填料制备及挂膜性能初步研究,X703
  10. 采伐对东北温带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S714
  11. 不同经营模式杨树人工林土壤碳库特征初步研究,S714
  12. 秸秆类生物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溶液中六价铬的吸附性能研究,X703
  13. 小麦秸秆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X703
  14. 陕北黄土区生物土壤结皮形成发育的影响因子研究,S154
  15. 草甘膦与Cu的复合污染及其对土壤酶与微生物碳/氮的影响,X132
  16. 陕北黄土区生物土壤结皮水土保持功能研究,S154
  17. 施用沼渣对不同种植模式土壤中碳、氮形态含量的影响研究,S158
  18. 生物碳固定化白腐真菌修复PAHs污染土壤及作用机理,X172
  19. 内蒙古荒漠生物结皮中细菌群落分析,Q938.1
  20. 铜陵铜尾矿废弃地生物土壤结皮细菌多样性研究,S154.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