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戊唑醇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研究与推广

作 者: 宋文勇
导 师: 王开运;闫新华
学 校: 山东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推广
关键词: 戊唑醇 禾谷丝核菌 小麦 市场调研 层次分析法(AHP)
分类号: S435.12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采用一系列药剂毒力、安全性和防效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合用于小麦纹枯病防治的几种药剂。同时在鲁中、冀中、河西走廊三个小麦集中种植区开展市场调研,研究了当地气象、水文、农民收入、购买力、文化程度、产品价格、品牌、群众口碑、经销商推广意愿等一系列市场制约因素对麦田杀菌剂销售的影响。最后,根据以上研究内容的重要结论,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严格的数学推导对几种麦田杀菌剂的推广前景做出客观的评价。本研究所开展试验项目、调研过程、综合分析方法等内容可以作为新农药品种推广或形成产品之前的科学评价体系。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戊唑醇等多种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菌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毒力较高的四种药剂,其中戊唑醇毒力最高,其EC50值为0.0210/μg/mL;其次为氟咯菌腈(0.1410μg/mL);丙环唑(0.1583μg/mL)、井冈霉素(0.4365μg/mL)。2、戊唑醇、福美双和多菌灵对小麦纹枯病菌进行联合毒力测定,提出两个杀菌剂复配配伍:戊唑醇+福美双1:3混用,戊唑醇+多菌灵1:1混用,两者共毒系数分别高达151.9和125.5,增效作用均十分明显。3、戊唑醇对河北省两个小麦主栽品种进行浸种包衣。确定了25%戊唑醇WP包衣用量(每kg种子有效物含量)不大于0.3g的浓度时,对小麦不同品种种子发芽率、百株湿重、干重无明显影响,否则将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一影响作用在小麦不同品种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4、戊唑醇浸种包衣发现:经不同浓度戊唑醇处理的不同品种小麦种子,其胚乳中α-淀粉酶活性都在第6d达到峰值。但从萌发第1d开始酶活就受到抑制,均低于对照。第14d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以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这一系列影响作用在小麦不同品种上表现出差异性。5、河北省主栽小麦品种“石新733”经5%腈菌唑WP、12.5%烯唑醇WP、25%戊唑醇WP、20%戊唑·多菌灵WP、40%戊唑·福美双WP拌种,各药剂及浓度梯度对小麦的出苗和根系生长都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对麦苗分蘖有微弱的刺激作用。其中尤以12.5%烯唑醇60g/100kg种子拌种后影响最明显,且呈现明显的品种间差异。但与对照相比未达到显著差异。6、田间拌种试验证明,每100kg麦种用25%戊唑醇WP12g-15g和用12.5%烯唑醇WP60g对小麦前期保护作用明显,但中后期防效下降显著。7、小麦中后期喷雾防效表明:25%腈菌唑WP5000倍防效突出,但后期防效下降明显;12.5%烯唑醇WP2000倍、25%戊唑醇WP4000倍、3000倍防效明显,较其它药剂达到极显著水平;20%戊唑·多菌灵WP3000倍、2000倍首次用药防效一般,但后期防效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经第二次喷雾巩固,后期防效突出;40%戊唑·福美双WP3000倍、2000倍处理首次用药防效一般,第二次用药巩固,中期后期防效保持在较高水平。8、市场调研中发现,北方三地麦区用药既存在相似之处,也存在明显差异。麦田杀菌剂在推广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水文、品种差异,区别对待麦区农户对药效、价格、适用度、品牌、包装等因素的不同需求。通过层次结构模型对不同的麦田杀菌剂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了25%戊唑醇WP最适宜在北方几大小麦种植区推广,40%戊唑·福美双WP次之,2%戊唑醇SD、20%戊唑·多菌灵WP作为有机补充推广销售的分析结论。利用层次分析方法不仅能对拟推广的杀菌剂直观、定量地从数据上做出客观评价,而且突破了仅利用实验方法解决植保专业问题的传统思维模式。将农药这一特殊商品从其药剂属性和商品属性两方面同时进行研究,具有鲜明的创新性。本研究所采用试验和调研方法具有一定通用性和现实意义,是一次运用多学科知识将新农药产品推广工作体系化的有益探索。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1
1 引言  11-19
  1.1 戊唑醇的结构及理化性质  11-12
  1.2 小麦纹枯病的发病及防治  12-13
    1.2.1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和分布情况  12-13
    1.2.2 三唑类杀菌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的作用机理  13
  1.3 麦田杀菌剂用药现状  13-15
    1.3.1 戊唑醇在麦田的应用现状  14
    1.3.2 戊唑醇与有机硫类配伍在麦田的应用现状  14
    1.3.3 戊唑醇与苯并咪唑类配伍在麦田的应用现状  14-15
    1.3.4 小麦纹枯病防治用药现状  15
  1.4 农药产品推广过程中的市场调研  15-19
    1.4.1 科学合理的市场调研  16
    1.4.2 层次分析模型及应用  16-17
      1.4.2.1 层次分析模型原理  16-17
      1.4.2.2 层次分析法计算过程  17
    1.4.3 农药行业市场调研活动开展现状  17
    1.4.4 开展科学合理的市场调研的意义  17-18
    1.4.5 在调研中运用社会学方法和决策分析模型的必要性  18-19
2 材料与方法  19-28
  2.1 试验材料  19-20
    2.1.1 供试药剂  19
    2.1.2 供试菌株  19
    2.1.3 试剂与仪器  19-20
    2.1.4 供试品种  20
  2.2 试验方法  20-28
    2.2.1 戊唑醇等杀菌剂对小麦纹枯菌的联合毒力测定  20-21
      2.2.1.1 培养基配制  20-21
      2.2.1.2 室内毒力测定  21
    2.2.2 戊唑醇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21-23
      2.2.2.1 药剂配制  21
      2.2.2.2 种子处理  21-22
      2.2.2.3 盆栽处理  22
      2.2.2.4 胚乳α-淀粉酶粗酶液的提取及酶活测定  22
      2.2.2.5 叶绿素测定  22
      2.2.2.6 可溶性蛋白质的测定  22
      2.2.2.7 可溶性糖的测定  22-23
    2.2.3 小麦种子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  23-24
      2.2.3.1 供试处理  23
      2.2.3.2 试验设计  23
      2.2.3.3 苗情考查  23
      2.2.3.4 病害调查  23-24
    2.2.4 小麦中后期喷雾防治纹枯病试验  24
      2.2.4.1 供试处理  24
      2.2.4.2 试验设计  24
      2.2.4.3 病害调查  24
    2.2.5 三省小麦种植区市场调研  24-26
      2.2.5.1 麦区概况调查  24-25
      2.2.5.2 麦区农户调查  25
      2.2.5.3 麦区农药经销商调查  25-26
    2.2.6 层次分析法对麦田杀菌剂的综合筛选  26-28
      2.2.6.1 麦田杀菌剂市场推广层次模型的建立  26
      2.2.6.2 麦田杀菌剂市场推广层次模型的求算  26-28
3 结果与分析  28-49
  3.1 室内毒力测定  28-30
    3.1.1 多种药剂的单一毒力测定  28-29
    3.1.2 多种药剂的联合毒力测定  29-30
  3.2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30-32
    3.2.1 不同浓度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30-31
    3.2.2 药剂对小麦胚乳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31
    3.2.3 药剂对小麦幼苗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1-32
  3.3 药剂拌种试验结果  32-35
    3.3.1 对作物的影响  33-34
      3.3.1.1 出苗数  33
      3.3.1.2 分蘖数  33
      3.3.1.3 根鲜重与地上部鲜重之比  33-34
    3.3.2 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作用  34-35
  3.4 小麦中后期药剂喷雾试验结果  35-36
  3.5 三省麦区市场调研  36-45
    3.5.1 各小麦主产区概况  36-37
      3.5.1.1 山东省中西部麦区概况  36
      3.5.1.2 河北中南部麦区概况  36-37
      3.5.1.3 甘肃省河西走廊麦区概况  37
    3.5.2 各地种植习惯及用药情况  37-38
      3.5.2.1 鲁中麦区品种结构及用药特点  37-38
      3.5.2.2 冀中麦区品种结构及用药特点  38
      3.5.2.3 河西走廊麦区品种结构及用药特点  38
    3.5.3 农户麦田收支分析  38-41
      3.5.3.1 农民收入水平及农资消费投入测算  39
      3.5.3.2 农民年收入及亩投入对比分析  39-41
    3.5.4 农户购买成因分析  41-44
      3.5.4.1 农户基本情况  41-42
      3.5.4.2 农户购买动机  42-43
      3.5.4.3 产品价格因素  43-44
    3.5.5 经销商推广信心指数分析  44-45
      3.5.5.1 鲁中麦区经销商推广信心分析  45
      3.5.5.2 冀中麦区经销商推广信心分析  45
      3.5.5.3 河西走廊麦区经销商推广信心分析  45
  3.6 层次分析法对麦田杀菌剂的综合筛选  45-49
    3.6.1 判断矩阵的确定及各层单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47-48
    3.6.2 总排序和总一致性检验  48
    3.6.3 对四种麦田杀菌剂的总体评价结果  48-49
4 讨论  49-51
参考文献  51-60
致谢  60

相似论文

  1.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2.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3.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4.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5.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6. 10t/hm~2冬小麦氮素营养特性及诊断和氮肥运筹研究,S512.1
  7. 重组脂肪氧合酶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在小麦粉中的应用,TS201.25
  8. 麦胚多糖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10.1
  9.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10. 小麦群体生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512.1
  11.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12. 豫、鄂、渝三省(市)小麦白粉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S435.121
  13. 新疆小麦1Dx5基因的分离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S512.1
  14.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15.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积累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16. 花前干旱锻炼对花后干旱逆境下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S512.1
  17. 小麦主茎和分蘖根系发育的差异及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贡献,S512.1
  18. 两类不同小麦品种花后群体生理特性和物质积累运转规律的研究,S512.1
  19. 涉及大赖草7Lr染色体的普通小麦—大赖草易位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S512.1
  20. 一个新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的发现与分子标记定位,S512.1
  21. 小麦品质性状的环境效应和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研究,S5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禾谷类作物病虫害 > 麦类病虫害 > 病害 > 侵(传)染性病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