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水稻FIS类多梳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相关突变体研究

作 者: 胡勇
导 师: 姚家玲
学 校: 华中农业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FIS基因 多梳蛋白 胚乳 T-DNA插入突变体
分类号: S5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水稻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单子叶模式植物,其主要食用部分胚乳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拟南芥FIS(FIE、FIS2、MEA)基因编码一类与胚乳发育密切相关的PcG蛋白,玉米中的PcG类基因(FIE1、FIE2、Mez1、Mez2)也参与胚乳发育的调控。对水稻中PcG类基因的研究,将有助于认识禾谷类作物胚乳发育的机制,并有潜在的育种价值。本试验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检索拟南芥FIS类基因在水稻中的同源序列,通过分析水稻FIS类基因的序列信息、编码蛋白的结构及与其他植物同源蛋白的相似性和进化树,推测它们的起源,并预测其功能。本研究还采用反向遗传学方法,观察了水稻PcG类基因OsEz1、OsEz3和OsEMF2B突变体的表型,利用RT-PCR技术结合芯片数据,分析水稻PcG类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水稻核酸数据库中进行TBLASTN检索,分别得到两个与拟南芥MEA、FIS2、FIE匹配的同源的基因OsEz1(E值为3e-100)与OsEz3(E值为1e-91)、OsEMF2A(E值为5e-36)与OsEMF2B(E值为2e-30)、OsFIE2A(E值为7e-157)与OsFIE2B(E值为3e-148)。拟南芥FIS类基因在水稻中均有两个同源基因,但是这两个同源基因的起源都不相同。2.用Clustalw2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用MEGA 4.0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水稻中的OsEz1和OsEz3蛋白分别与玉米Mez1和Mez3进化关系比它们之间更近:OsEMF2B与玉米ZmEMF2蛋白的进化关系最近,隶属于第Ⅰ类的单子叶植物分支,但是OsEMF2A蛋白却属于第Ⅱ类,表明两个EMF基因在水稻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3.OsFIE2A与OsFIE2B、OsEMF2A与OsEMF2B、OsEz1与OsEz3的内含子及上游序列没有明显的相似性,意味着它们的表达模式可能不同。芯片数据及RT-PCR结果证实这些基因在水稻中的表达模式有所不同。其中OsFIE2B只在种子中表达,在散粉后7天(7 DAP)达到最大值。其他几个基因存水稻发育的各个阶段都有表达。OsEz1、OsFIE2B和OsEMF的表达在3-7 DAP的胚乳中逐渐增强,在7 DAP表达量达到最大值。OsEz3和OsFIE2A在胚乳中的表达在4-5 DAP达到最大值。芯片数据还显示,OsFIE2A和OsEMF2A在花药中的表达最强。4.Newcpgreport和cpgplot程序分析显示,OsEz1和OsFIE2A基因及其上游有3个CpG岛,暗示它们可能属于印记基因。5.Osemf2b突变体表型:经基因型鉴定,Osemf2b杂合突变体植株小穗枝梗分支少、小花数量少,部分花序的顶端小花萎缩发白;小花形态异常,雌蕊含有多个心皮,散粉前子房膨大。Osemf2b纯合突变体植株不孕穗,不结实。因此,OsEMF2B基因可能影响水稻花器官的发育,导致突变体不结实或结实率下降。6.Osez1突变体表型:经基因型鉴定,Osez1杂合突变体的小花表现出多稃片、多心皮等异常形态;不同稻穗出现开花前子房膨大的比例从3%到47%不等,且膨大的子房内有胚乳游离核的发育;花药形态变异且花粉囊发育不完善,花粉碘染率低于野生型;突变体田间平均结实率为53%。白花授粉后,突变体的胚乳过度增殖,胚发育不良、停滞在梨形胚时期,最后种子败育。由此推测OsEz1基因可能参与水稻生殖的多个过程,影响小花的发育、调控水稻胚和胚乳的发育,可能还参与维持水稻花药的正常发育。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0
缩略词表  10-11
1 文献综述  11-20
  1.1 植物胚乳研究概述  11-13
    1.1.1 被子植物胚乳的发育与功能  11-12
    1.1.2 胚乳的起源与进化  12
    1.1.3 亲本基因组对胚乳发育的影响  12-13
  1.2 多梳蛋白研究概述  13-15
  1.3 拟南芥PcG蛋白对种子发育的调控  15-18
    1.3.1 拟南芥PcG蛋白组成  15-16
    1.3.2 FIS类基因突变致拟南芥胚乳自主发育  16-17
    1.3.3 胚乳的基因组印记  17
    1.3.4 印记基因的调控机制  17-18
  1.4 水稻PcG蛋白研究现状  18-19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20
2 材料和方法  20-24
  2.1 材料  20
  2.2 实验方法  20-24
    2.2.1 水稻PcG同源序列检索  20-21
    2.2.2 PcG基因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  21
    2.2.3 进化树分析  21
    2.2.4 CpG岛分析  21
    2.2.5 突变体的基因型检测  21
    2.2.6 RT-PCR检测  21-23
    2.2.7 突变体植株表型和细胞学观察  23-24
3 结果与分析  24-43
  3.1 水稻中E(z)同源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24-29
    3.1.1 水稻中E(z)同源基因序列分析  24-27
    3.1.2 OsEzl与OsEz3结构域及进化树分析  27-28
    3.1.3 OsEzl和OsEz3的CpG岛分析  28-29
  3.2 水稻中ESC同源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29-33
  3.3 水稻中S(u)12同源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33-36
  3.4 水稻FIS类基因的表达分析  36-39
  3.5 T-DNA插入突变体基因型检测  39
  3.6 水稻Osemf26突变体的表型  39-41
  3.7 水稻Osezl突变体的表型  41-43
    3.7.1 Osezl突变对花发育形态的影响  41
    3.7.2 OsEzl突变体的细胞学观察  41-43
4 讨论  43-48
  4.1 水稻FIS类同源基因的起源  43-44
  4.2 水稻FIS类基因的表达  44-46
  4.3 水稻OsEMF基因的功能  46
  4.4 Osezl突变对水稻发育的影响  46-48
参考文献  48-59
致谢  59-60
附录Ⅰ  60-62

相似论文

  1. 稻米外观品质氮素效应的解剖学与生化学分析,S511
  2. 两个玉米转录因子ZmC4HC3和ZmNAC的克隆与表达分析,S513
  3. 温室条件下以生态适合度评估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和油菜分别向杂草稻和野芥菜基因漂移的风险,S451
  4. 感大豆疫霉菌拟南芥突变体的遗传分析,S432.1
  5. 水稻2个叶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的精细定位,S511
  6. 银杏胚珠发育及胚乳细胞形成的机制研究,S792.95
  7. 银杏种实发育过程中淀粉和蛋白质的积累与代谢,S792.95
  8. 水稻白条纹叶突变体gws的遗传分析与Gws基因精细定位,S511
  9. 三种不育胞质粳稻细胞核不育系的特性研究及小粒突变基因的鉴定,S511.22
  10. 花期高温胁迫对水稻育性的影响及生理分析,S511
  11. 水稻导入系中株高超亲变异的遗传基础研究,S511
  12. 水稻黄绿叶基因YGL4的遗传分析和分子定位,S511
  13. 两个水稻株高突变体的遗传与基因定位,S511
  14. 拟南芥atfes1α突变体的研究,Q943
  15. 雄性不育TDR下游基因Os503的筛选验证及其功能研究,S511
  16. 低磷诱导水稻化感作用潜力变化的机理分析,S511
  17. 稻米矿质元素含量的QTL分析,S511
  18. 改良剂对水稻根系锌铬积累及养分吸收的影响,S511
  19. 改良剂对水稻植株锌铬积累及养分吸收的影响,S511
  20. 水稻重组自交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S5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