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小麦—冰草新种质穗部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作 者: 卢翔
导 师: 王化俊
学 校: 甘肃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遗传育种
关键词: 小麦 穗长 小穗数 小穗粒数 穗粒数 QTL 基因簇
分类号: S51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小麦穗部性状是小麦的重要农艺性状,是小麦产量提高及其品种改良的重要研究方向。同时以远缘杂交为研究材料也是小麦种植创新与育种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从普通小麦Fukuho与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2n=4x=28, PPPP)Z559的衍生系中发现’3558-2’为材料,该材料除了具有控制有效分蘖发育特点外,还携带有穗粒数多的优异性状。为了揭示衍生系’3558-2’优异性状的遗传特征,采用植物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并利用单标记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其与小麦品种’京4841’间的282个F2单株的穗长小穗数小穗粒数、穗粒数等穗部相关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和QTL定位。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有:1.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小麦穗部性状是受多个基因控制的。2.利用单标记分析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小麦的穗部几个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发现在1A染色体上存在与穗长、小穗数、小穗粒数、穗粒数相关的重要QTL各1个,解释变异度分别为14.41%、5.15%、14.84%和10.87%。同时大部分检出的QTL贡献度大于10%,说明这些相关QTL位点是主效位点,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1084,-0.3922,0.2310,1.8184,证实了大部分性状来源于衍生系‘3558-2’。3.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发现在’3558-2’的1AS染色体上分布着涉及穗长、小穗数、小穗粒数、穗粒数以及控制有效分蘖等重要性状的基因簇,这一结果对指导进一步研究与利用’3558-2’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目录


缩略语表  2-3
摘要  3-4
Summary  4-9
第一章 文献综述  9-22
  1.1 引言  9-10
  1.2 作图群体的选择  10-11
    1.2.1 F_2群体  10
    1.2.2 BC(回交)群体  10
    1.2.3 DH(加倍单倍体)群体  10-11
    1.2.4 RIL(重组自交系)群体  11
    1.2.5 NIL(近等基因系)群体  11
  1.3 分子标记的种类和特点  11-13
    1.3.1 RFLP标记  11-12
    1.3.2 RAPD标记  12
    1.3.3 AFLP标记  12-13
    1.3.4 SSR标记  13
    1.3.5 STS标记  13
    1.3.6 SNP标记  13
  1.4 数量性状QTL定位方法  13-16
    1.4.1 单标记分析法  13-14
    1.4.2 区间作图法  14-15
    1.4.3 复合区间作图法  15
    1.4.4 混合显性模型复合区间作图法  15-16
    1.4.5 完备区间作图法  16
  1.5 穗部相关性状QTL定位研究进展  16-20
    1.5.1 小麦遗传连锁图谱的建立  16-18
    1.5.2 小麦穗部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进展  18-19
    1.5.3 小麦-冰草新种质获得进展研究  19-20
  1.6 本研究目的意义  20-21
  1.7 技术路线  21-22
第二章 小麦穗部相关性状基因/QTL定位检测方法的建立  22-30
  2.1 实验材料、设备和主要试剂  22-25
    2.1.1 供试材料  22
    2.1.2 主要实验设备  22-23
    2.1.3 主要药品与试剂  23-24
    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4-25
  2.2 取样和总DNA的提取  25-26
    2.2.1 取样  25
    2.2.2 总DNA的提取  25-26
    2.2.3 基因组DNA纯度的检测  26
  2.3 SSR引物来源  26
  2.4 SSR分析  26-28
    2.4.1 PCR扩增  26
    2.4.2 玻璃板的清洗及制备  26-27
    2.4.3 玻璃板的组装  27
    2.4.4 胶的制备  27
    2.4.5 灌胶  27
    2.4.6 电泳  27-28
    2.4.7 银染显色  28
  2.5 分子标记多态性筛选及群体多态性扩增  28
  2.6 连锁图谱构建  28-29
  2.7 数据统计分析和QTL定位  29-30
第三章 小麦穗长性状的QTL定位  30-34
  3.1 穗长性状在亲本及F_2群体中的表现  30
  3.2 遗传模型的确定  30-31
  3.3 利用单标记分析法定位控制小麦穗长性状的QTL  31-32
  3.4 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定位控制小麦穗长性状的QTL  32-33
  3.5 本章小结  33-34
第四章 小麦小穗数性状的QTL定位  34-38
  4.1 小穗数性状在亲本及F_2群体中的表现  34
  4.2 遗传模型的确定  34-35
  4.3 利用单标记分析法定位控制小麦小穗数性状的QTL  35-36
  4.4 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定位控制小麦小穗数性状的QTL  36-37
  4.5 本章小结  37-38
第五章 小麦穗粒数 的学位论文">小穗粒数性状的QTL定位  38-42
  5.1 小穗粒数性状在亲本及F_2群体中的表现  38
  5.2 遗传模型的确定  38-39
  5.3 利用单标记分析法定位控制小麦小穗粒数性状的QTL  39-40
  5.4 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定位控制小麦小穗粒数性状的QTL  40-41
  5.5 本章小结  41-42
第六章 小麦穗粒数性状的QTL定位  42-46
  6.1 穗粒数性状在亲本及F_2群体中的表现  42
  6.2 遗传模型的确定  42-43
  6.3 利用单标记分析法定位控制小麦穗粒数性状的QTL  43-44
  6.4 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定位控制小麦穗粒数性状的QTL  44-45
  6.5 本章小结  45-46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46-49
  7.1 讨论  46-47
  7.2 结论  47-49
参考文献  49-54
致谢  54-55
导师简介  55-56
作者简介  56-58

相似论文

  1. 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S565.1
  2.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3.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4.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5.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6.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7. 粳稻穗角性状的遗传分离分析和QTL定位及关联分析,S511.22
  8. 10t/hm~2冬小麦氮素营养特性及诊断和氮肥运筹研究,S512.1
  9. 阿特拉津降解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关键降解酶基因克隆及基因簇的构建,X172
  10. 重组脂肪氧合酶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在小麦粉中的应用,TS201.25
  11. 麦胚多糖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10.1
  12.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13. 小麦群体生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512.1
  14.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15. 豫、鄂、渝三省(市)小麦白粉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S435.121
  16. 新疆小麦1Dx5基因的分离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S512.1
  17.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18.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积累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19. 花前干旱锻炼对花后干旱逆境下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S512.1
  20. 小麦主茎和分蘖根系发育的差异及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贡献,S512.1
  21. 两类不同小麦品种花后群体生理特性和物质积累运转规律的研究,S5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小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