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计算机控制宽频带可调谐激光器的研制

作 者: 刘靖
导 师: 黄骝
学 校: 北京工业大学
专 业: 光电子
关键词: 调Q激光器 光参量振荡器 能量/功率转换效率 频率稳定性和复现 性 串口通讯
分类号: TP2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0年
下 载: 9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并初步研制出实验样机两台。光学部分:(1)光学系统的构建;(2)光参量振荡器工作特性的研究;(3)对比实验,晶体、腔型、光学元件等的优化。机械部分:(1)紧凑型/一体化光学平台的设计、加工;(2)机械部件的设计、加工。控制部分:(1)单片机本地测控系统的设计和组建;(2)微机远地测控软件的开发。 设计并研制出了计算机控制下的光参量振荡器实验样机两台,实验样机由以下五部分构成:Nd: YAG泵浦激光器、小型/一体化机械平台、光参量调谐系统、单片机本地驱动控制电路、主控计算机通讯控制软件。 主要技术指标:[调谐范围410~710nm,[高稳定性]不稳定度S≤3%,[低阈值]单脉冲Eth≤15mj,[高转换效率]η晶体≥20%,[高功率]最大峰值功率Pmax≥1MW,[小型化]外置式调谐系统外形尺寸380×260×265mm~3,[一体化]全固态封装(包括泵浦源和参量振荡系统),系统尺寸80×40×20cm~3,[计算机控制]精确定标、自动甄选波长;实现了计算机控制BBO晶体的智能化系统,使得参量光调谐输出具有自动、精确和重复性好的优点。并对未来提高光参量激光器特性的方法作出了设想,提出了三种光参量振荡器的设计方案,对不同腔型结构进行初步实验探索。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5-6
英文摘要  6-7
第一章 发展动态及研究意义  7-10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发展动态  7-9
  第二节 研究意义  9-10
第二章 理论研究  10-25
  第一节 光参量效应概述  10-11
  第二节 光参量过程的工作特性  11-21
    2.1 理论简介  11
    2.2 二阶非线性相互作用耦合波方程的普遍计算方法  11-16
    2.3 光参量振荡耦合波方程通解  16-18
    2.4 光参量增益分析  18-20
    2.5 耦合波方程的数值求解  20-21
  第三节 非线性晶体  21-25
    3.1 非线性光学材料概述  21
    3.2 晶体的选择  21-22
    3.3 晶体的评价  22
    3.4 晶体的使用  22
    3.5 非线性晶体BBO  22-25
第三章 实验研究  25-43
  第一节 系统组建  25-28
    1.1 光学系统的组建  25-26
    1.2 调谐驱动系统的组建  26-27
    1.3 微机测控系统的组建  27-28
  第二节 光学系统的研究内容  28-34
    2.1 光参量振荡器的频率调谐  28
    2.2 晶体长度对能量转换效率的贡献  28
    2.3 泵浦光能量对能量转换频道的影响  28
    2.4 参量光波长对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  28-30
    2.5 位相失配对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  30
    2.6 非线性晶体的高增益系数对参量光线宽的影响  30
    2.7 泵浦光自身线宽对信号光线宽对信号光线宽的影响  30-32
    2.8 泵浦光偏轴泵浦时对信号光线宽的影响  32
    2.9 参量光输出功率及稳定性  32-33
    2.10 泵浦光的空间截面均匀性对转换效率的影响  33
    2.11 提高能量/功率转换效率的根本途径  33-34
  第三节 小型化光学机械系统的设计  34-36
    3.1 光学零件的固紧及其结构  34
    3.2 滑动螺旋结构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34-35
    3.3 锁紧结构  35-36
  第四节 微机测控系统的开发  36-39
    4.1 微机数据采集技术  36-37
    4.2 光学测控软件的设计  37-39
  第五节 研制成果  39-43
    5.1 Ⅰ型(小型化/紧凑型)  39
    5.2 Ⅱ型(一体化)样机  39-40
    附: 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说明  40-43
第四章 专题探讨及方案设计  43
专题一 泵浦源的研究  43-48
  1.1 激光束质量评价标准  43-44
  1.2 激光束参数测量方法  44-45
  1.3 激光光束质量测量系统  45-46
  1.4 激光束质量测量系统的具体应用  46-48
专题二 几种光参量振荡器的设计方案  48-49
专题三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泵浦参量系统,实现宽带可调谐激光输出的设想  49-51
附录1 主要参考文献  51-52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文章  52-53
附录3 主要仪器设备  53-54
附录4 致谢  54

相似论文

  1. 高重复频率电光调Q激光器的研究,TN248
  2. 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方法分析研究,R580
  3. QE65000控制平台开发与功能扩展,P715
  4. 基于DPASV法血铅分析仪的研究与设计,R318.6
  5. 基于PJR-2X型喷浆机器人的开放式算法平台研究与设计,TP242
  6. 1123 nm陶瓷Nd:YAG固体激光器的实验与理论研究,TN248.1
  7. 基于机器视觉的轧钢厂自动分钢系统的研究及应用,TP391.41
  8. 微波暗室运动平台系统设计,TP273
  9. 聚合物一次电池生产线控制及远程监控系统研究,TP277
  10. 气门电镦成型工序机器人与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TP273
  11. 基于Modbus总线车身在线检测站控制系统研究,TP273
  12. 生物发酵式猪舍缓解热应激小气候智能化调控系统的研究,TP273.5
  13. 基于VC++和Virtools的开放式无线通讯数控系统及其仿真研究,TG659
  14. 智能型数字化跑步机控制系统的研究,TP273
  15. 压力传感器混合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与实现,TP212.1
  16. 基于ARM与DSP的纸箱打样机数控平台的开发,TB486
  17. 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装置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TH833
  18. 基于网络的GPS多天线监测系统及动态数据处理方法研究,P228.4
  19. 基于ARM7的无线温度监控系统的上位机开发,TP273.5
  20. 基于PMAC的激光三维堆积层高随动控制研究,TN249
  21. 基于图像处理的台球检测系统,TP274.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 机器人技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