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全球化视野下国家形象的传播研究

作 者: 张筱雯
导 师: 敖依昌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传播学
关键词: 国家形象 议程设置 公共关系 媒体外交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872次
引 用: 9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政府已经有了越来越强的国家形象意识,各种形式的对外传播活动也相继展开。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是,对中国而言,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毕竟是一个全新的实践领域,许多规律性的东西我们还没有把握好,一些观念与思路也没有调整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效果。对于中国,扑面而来的全球化浪潮,使得我们必须考虑如何将自己融入进当前的国际体系,如何在世界舞台上找到有利自己的发声渠道。经济的全球化和传播的现代化,促使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急剧转变,使得形象作为信息的载体大幅增殖。人们对形象的自觉关注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形象问题常常被提到一种战略的高度来讨论。这为形象学的确立提供了契机和深厚的现实基础。国家形象研究正是在此形势下应运而生。国家形象属于传播学和公共关系学的双重范畴,因此本文试图以国家形象相关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对国家形象的几种不同理解的基础上,科学运用公共关系学、传播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独辟蹊径,从“如何塑造”以及“如何传播”国家形象的区分比较中展开研究,并进一步运用议程设置理论,以中美两国国家形象在相互自塑和他塑的历史进程中的演变为例证,进而试图寻找一个全新的切入点来探讨大众媒介如何在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过程中具有战略性眼光和战术性步骤。最后阐述强力公关是对国家形象塑造的媒体策略的必要补充。本文主要从六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在综合国内若干学者对国家形象概念的陈述后,为国家形象的定义做了一个界定并进一步探讨国家形象的文化内核和构成要素。第二部分主要就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分别展开论述,从传播的过程到塑造的方法,并强调了国家形象在塑造和传播上的区别。第三部分重点探讨媒体在介入国家形象后如何通过议程设置对国家形象产生影响的,并佐以例证。第四和第五部分分别阐述美、中两国在国家形象构建中自塑和他塑的过程,透过现象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未来我国国家形象构建中的媒体策略。最后一部分引入公共关系学的相关理念,补充论证了媒介在国家形象构建中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对外传播在中国形象遭到歪曲的声浪中力所不及的窘境的基础上,试图运用传播学、政治学、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构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与时俱进的课题“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意在通过信息,特别是真实信息的传播,探讨我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理论与对策,从而充分发挥我国媒介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绪论  10-14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1
  1.3 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内容  11-14
    1.3.1 研究的目的  11-12
    1.3.2 研究的内容  12-14
2 国家形象的内涵与外延  14-16
  2.1 国家形象的涵义  14
  2.2 国家形象的内容  14-16
3 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16-22
  3.1 国家形象的塑造  16-20
    3.1.1 国家形象塑造的基本内涵  16-17
    3.1.2 国家形象塑造的方法  17-20
  3.2 国家形象的传播  20-22
4 大众媒介与国家形象塑造  22-28
  4.1 媒体对国家形象的介入  22-23
  4.2 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条件  23-24
  4.3 媒体的议程设置对国家形象塑造的影响  24-28
    4.3.1 议程设置的涵义  24-25
    4.3.2 议程设置对国家决策的影响  25-28
5 公共关系与国家形象塑造  28-30
  5.1 媒体外交的涵义  28
  5.2 媒体外交对国家形象的影响  28-30
6 美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媒体策略  30-36
  6.1 议程设置下的美国梦  30-33
    6.1.1 美国梦的内涵  30
    6.1.2 美国梦的历史沿革  30-33
  6.2 公关游说与媒体二元互动下的美国形象  33-36
7 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媒体策略  36-48
  7.1 中国媒体上美国形象的演变  36-38
  7.2 强力公关下的文化大国形象  38-40
  7.3 我国国家形象自塑的媒体策略  40-42
  7.4 公共关系在媒介架构中的运用  42-48
8 结论  48-49
9 展望  49-50
致谢  50-51
参考文献  51-55
附录  55-57

相似论文

  1. 传统媒体议程与网络议程的对比研究,G206
  2.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策略研究,G206
  3. 上海世博会期间《纽约时报》涉华报道分析,G206
  4. 麦当劳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公关策略对比,F719.3
  5. 作为公共外交全新形式的新媒体外交,D80
  6. 互联网时代的媒体议程设置理论研究,G206
  7. 广州亚运会报道与国家形象传播,G212
  8. 政府调控新媒体的公共关系理论模型建构,G206
  9. 整合营销传播视角下的品牌传播研究,G206-F
  10. 网络群体事件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初探,G206
  11. 微博对中国舆论生态的影响研究,G206
  12. 《人民日报》镜像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G212
  13. 危机传播中媒体议程设置的作用,G206
  14. 从“祥云小屋中国故事”看国家形象塑造,G206
  15. 上海大学生对法国的刻板印象研究,G206
  16. 我国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研究,G206
  17. 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及其当下建构,I206.7
  18. 议程设置下农民工媒介形象的建构,G206
  19. 政府形象与外国媒体公共关系之研究,G219.1
  20. 中国国家新形象的柔性塑造及其对外传播战略研究,G206
  21. 2010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G20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