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特低渗透油藏产能研究

作 者: 张曙振
导 师: 李明忠
学 校: 中国石油大学
专 业: 油气田开发工程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合理压差 垂直裂缝 水平井
分类号: TE3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556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随着石油地质勘探程度的加深和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开发特低渗透油藏对稳定国内石油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建立符合特低渗透油藏特点的产能公式,做好产能预测,对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以前对特低渗透油藏产能的研究,往往忽略了介质变形的影响,而特低渗透油藏的应力敏感性较强,不考虑介质变形对结果影响较大。为了更好地开发特低渗透油藏,本文总结了低渗透油藏中流体渗流特征及产能变化规律的研究现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的影响,分别建立了特低渗透油藏中直井、水平井、人工裂缝垂直井以及人工裂缝水平井的单相渗流数学模型和一维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分别采用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求解各数学模型,绘制了不同参数下油井产量关系曲线,深入分析了各参数对油井产量的影响。对于直井、水平井和压裂水平井,本文还绘制了不同参数下地层中压力分布曲线和采油指数曲线,深入分析了各参数对压力分布和采油指数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生产压差的确定方法。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一章 绪论  8-15
  1.1 研究的依据及意义  8-9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及现状分析  9-13
    1.2.1 低渗透油藏垂直井的产能及合理井距研究  9-10
    1.2.2 垂直裂缝井的产能研究  10-12
    1.2.3 水平井及压裂水平井产能研究  12-13
    1.2.4 低渗透油藏两相渗流产能研究  13
  1.3 研究内容  13-14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4-15
第二章 特低渗透油藏概述  15-21
  2.1 低渗透油藏划分的方法、标准和依据  15-16
    2.1.1 按渗透率大小划分  15
    2.1.2 按流度大小划分  15-16
  2.2 特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  16-18
    2.2.1 国外特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  16
    2.2.2 国内特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  16-18
  2.3 特低渗透油藏开采过程中的主要特点  18-21
    2.3.1 渗流规律偏离达西定律  18-19
    2.3.2 特低渗透多孔介质存在较强的应力敏感性  19-21
第三章 特低渗透油藏垂直井产能及井网密度研究  21-45
  3.1 实验数据处理  21-26
  3.2 模型的建立  26
  3.3 产能公式的推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6-35
    3.3.1 稳定渗流过程产能公式推导及影响因素分析  26-33
    3.3.2 不稳定渗流过程产能方程推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3-35
  3.4 合理生产压差研究  35-37
  3.5 特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密度研究  37-45
    3.5.1 技术极限井距研究  38-40
    3.5.2 经济极限井距研究  40-45
第四章 特低渗透油藏垂直裂缝井产能变化规律研究  45-58
  4.1 模型的建立  45-46
  4.2 产能公式的推导及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46-52
    4.2.1 公式推导  46-49
    4.2.2 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49-52
  4.3 压力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52-54
  4.4 合理生产压差研究  54-58
第五章 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及压裂水平井产能研究  58-75
  5.1 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产能研究  58-69
    5.1.1 模型的建立  58
    5.1.2 产能公式的推导  58-62
    5.1.3 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62-64
    5.1.4 压力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64-66
    5.1.5 合理生产压差研究  66-69
  5.2 特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产能研究  69-75
    5.2.1 模型的建立  69-70
    5.2.2 产能公式的推导  70-72
    5.2.3 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72-75
第六章 特低渗透油藏两相渗流产能研究  75-85
  6.1 不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一维两相渗流产能研究  75-80
    6.1.1 模型的建立  75
    6.1.2 模型的求解  75-78
    6.1.3 实例分析  78-80
  6.2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一维两相渗流产能研究  80-85
    6.2.1 模型的建立  80
    6.2.2 模型的求解  80-83
    6.2.3 实例分析  83-85
结论  85-86
参考文献  86-89
致谢  89

相似论文

  1. 水平井牵引器机构分析和建模仿真技术研究,P631.83
  2. 长深1气田营城组火山岩气藏评价,P618.13
  3. 间歇井压力动态分析,TE312
  4. 水平井斜度测量方法及仪器研究,P631.81
  5. 榆树林油田CO_2驱非达西渗流数值模拟研究,P618.13
  6. 吉林特低渗透油田合理注采系统研究,P618.13
  7. 悬浮颗粒对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影响研究,P618.13
  8. 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实验研究,P618.13
  9. 压裂直井试井解释理论与方法,TE353
  10. 变形三重介质低渗透油藏垂直裂缝井的非线性流动分析,TE312
  11. 井震结合的窄薄砂岩油藏精细地质建模及水平井设计,P631.4
  12. 水平井射孔密度优化研究,TE257.1
  13. 水平井射孔完井工艺优化设计,TE257.1
  14. 低渗油藏多井型井网优化设计研究,TE348
  15. 低渗透油藏压裂注采井组渗流规律研究,TE348
  16. 土壤解污治理定向水平井完井工艺及管线总成的设计研究,X53
  17. 边底水断块油藏水平井开发技术优化研究,TE355.6
  18. 大庆肇州油田水平井射孔优化技术,TE257.1
  19. 热采水平井完井管柱受力分析及优化技术研究,TE257
  20. 水平井地应力及出砂预测研究,TE358.1
  21. 底水油藏水锥定量描述及水平井井网配置优化研究,TE34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 油田开发(油藏工程) > 低渗透油田开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