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国资委的“出资人”定位及法律制度完善

作 者: 朱宇
导 师: 周雄文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经济法
关键词: 国资委 出资人 监管者 法律完善
分类号: D922.2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29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国有资产监管法治化的前提,一个运行成熟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对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起着根本性的指引、规范、保障和激励作用。设立专门的机构实现对国有资产的专司监管是国际通行的做法。相对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私有制而言,我国拥有数量远为庞大的经营性国有资产,伴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中国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也屡次变革。2003年随着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的成立,中国终于正式确立起国有资产的专司管理机构。实践中,并不是有了国资委就解决了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所有问题。从2003年国资委设立之日起,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针对国资委法律定位问题的争议与探讨就从未间断过。这表明围绕着国资委相关的一系列法律制度构建尚未完善,或者已经构建正在执行的法律制度存在问题。首先是对国资委性质的理解存在着争议,“直属特设机构”的表述过于笼统,未能从法律的角度解释“特殊法定机构”的本质涵义,而是用一种国家行为模式代替了对国资委机构性质最本质的认识。其次,缺乏法律主体资格的国资委在经济活动诉讼活动中也存在诸多的不便。此外,学界对于国资委出资人监管者的双重身份、职能的认识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争议。从实然的角度分析,国资委身兼出资人、监管者的双重身份在现实中引发了诸多的问题;从应然的角度来看,国资委应该是一个纯粹的“出资人”身份。而且从权利结构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国资委双重职能并存模式,内部存在着明显的法权冲突。面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将国资委设定为“单纯出资人”的设想。认为应当重新定位目前的国资委,提出将国资委定位为出资人,剥离监管者职能,推动国资委向出资人的方向移动,重新界定国资委在法律上的定性、职能,在公司法的框架内重构国资委的“出资人”职能。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除了“单纯出资人”的设想之外,还需要有更具体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的支持。于是笔者又从具体的方面给出了出资人定位下的国资委相关制度构建。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引言  9-11
  1.1 选题意义  9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9-10
  1.3 思路与方法  10
  1.4 文章结构  10-11
第2章 国资委在我国的设立及其历史沿革  11-16
  2.1 国资委设立的必要性  11-13
    2.1.1 国外已有经验的总结  11
    2.1.2 国内现实的要求  11-13
  2.2 国资委的发展历程  13-16
    2.2.1 政企不分的混合管理阶段  13
    2.2.2 国资管理的初步探索阶段  13-14
    2.2.3 深化发展阶段  14-15
    2.2.4 相对完善阶段  15-16
第3章 关于国资委法律定位的争议  16-26
  3.1 对国资委性质的理解  16-18
    3.1.1 对国资委机构性质的理解  16-17
    3.1.2 对国资委法律主体资格的认识  17-18
  3.2 对国资委双重身份、职能的争议  18-20
    3.2.1 出资人身份  18-19
    3.2.2 监管者身份  19-20
  3.3 国资委履行出资人、监管者职能的现状  20-22
  3.4 出资人、监管者双重身份的矛盾  22-24
    3.4.1 导致新的“政企不分”  22-23
    3.4.2 影响企业间的公平竞争  23
    3.4.3 导致两大法权的冲突  23-24
  3.5 国资委身份实然角度的模糊性  24-26
    3.5.1 国资委出资人身份的缺位  24
    3.5.2 国资委出资人身份的越位  24-26
第4章 国资委的准确定位——出资人  26-35
  4.1 剥离监管者职能  26-28
    4.1.1 有利于政企的彻底分离  26
    4.1.2 有利于杜绝行政性垄断的发生  26-27
    4.1.3 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7
    4.1.4 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  27-28
  4.2 明确国资委“出资人”的职能范畴  28
  4.3 在公司法的框架内重构国资委的“出资人”权利体系  28-35
    4.3.1 完善出资人的剩余价值索取权  29-30
    4.3.2 合理规范国企管理者的选拔权  30-32
    4.3.3 适当履行国有股东的重大决策权  32-33
    4.3.4 重构国有企业内部的监督权  33-35
第5章 出资人定位下的国资委相关制度构建  35-41
  5.1 界定国资委的归属  35-36
  5.2 构建合理的监管模式  36-37
    5.2.1 国外的经验  36
    5.2.2 我国应选择的模式  36-37
    5.2.3 三层级模式的具体构架  37
  5.3 强化对国资委的监督  37-39
    5.3.1 监督的依据  37-39
    5.3.2 监督的机制  39
  5.4 承担监管者职能的机构设置  39-41
    5.4.1 设置在现有的国资委内部  39-40
    5.4.2 设置在人大  40
    5.4.3 设置在监察部  40-41
结论  41-42
参考文献  42-45
致谢  45-46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6

相似论文

  1. 股东瑕疵出资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922.291.91
  2.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问题研究,F321.42
  3.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中隐名出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922.291.91
  4. 立案监督实证研究,D926.3
  5. 虚假出资的法律问题研究,D922.291.91
  6. 公司隐名出资人法律问题研究,D922.291.91
  7. 论隐名出资人的股东资格认定,D922.291.91
  8. 论医疗合同中的附随义务,D923.6
  9.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研究,D923.41
  10. 股东实物出资制度研究,D922.291.91
  11. 股东资格确认法律问题研究,D922.291.91
  12. 股东出资瑕疵的法律探讨,D922.291.91
  13. 专利权出资法律问题探究,D922.291.91
  14. 股东抽逃出资的认定及相关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D922.291.91
  15. 我国债权出资的法律规制,D922.291.91
  16. 分期出资股权转让研究,D922.291.91
  17. 公司商誉出资研究,D922.291.91
  18. 论债权出资的风险防控,D922.291.91
  19.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法律建设的启示,D922.28
  20.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探索与研究,R197.1
  21. 从全球金融危机的视角看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D922.28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经济法 >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