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Jabber协议的安全即时通信系统客户端的研究和实现

作 者: 陈鹏路
导 师: 余胜生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计算机系统结构
关键词: 即时通信 Jabber协议 XML解析 传输层安全协议 简单认证和安全层
分类号: TP311.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9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即时通信实时、多样化的服务特点使它逐渐替代电子邮件的地位,成为互联网用户日常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开放的互联网上传递消息,安全性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对用户之间发送的数据进行加密可以保证信息不易被窃取。当前的即时通信系统中Jabber协议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有望成为即时通信技术的统一标准,研究Jabber协议及其系统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在分析Jabber协议的开源、互联互通、扩展性强等技术优势和它基于简单、灵活、跨平台的XML特性的基础上,参考电子邮件系统中常用的TLS加SASL的安全机制,探讨了安全即时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基于事件的XML解析机制和使用TLS加密XML流,使用SASL验证XML流的安全策略。Jabber采用类似电子邮件系统的分布式网络体系结构,客户端之间的消息都是服务器转发的。客户端包括XML解析器、Jabber控制器、TLS/SASL安全模块。其中XML解析器将从服务器收到的XML流进行解析;Jabber控制器将待发送的数据封装成XML节,通过XML流的形式与服务器端进行通信;TLS/SASL安全模块则通过使用TLS同时加密SASL认证信息和XML数据流,避免了连接发起时密码以明文的形式传输,同时也保证了通信过程中XML流不被篡改和窃听。通过使用TLS加SASL的安全机制,有效地保证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在连接发起时认证信息的安全性,并且在认证结束之后,提供了与其他用户进行安全的即时通信通道。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绪论  9-14
  1.1 课题背景  9-10
  1.2 国内外即时通信发展现状  10-12
  1.3 关键技术  12-13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13-14
2 相关理论研究  14-30
  2.1 Jabber 即时通信服务框架  14-19
    2.1.1 基于XML 流的服务机制  15-16
    2.1.2 即时消息服务  16-17
    2.1.3 出席信息服务  17-18
    2.1.4 查询服务  18-19
  2.2 XML 的解析技术  19-23
    2.2.1 可扩展标记语言  19-21
    2.2.2 基于文档对象模型的解析方式  21-22
    2.2.3 基于事件API 的解析方式  22-23
  2.3 SASL 身份认证技术  23-25
    2.3.1 SASL 认证机制  24-25
    2.3.2 认证过程  25
  2.4 网络安全传输技术  25-29
    2.4.1 TLS 协议  26-27
    2.4.2 TLS 记录层协议  27-28
    2.4.3 TLS 握手协议  28-29
  2.5 本章小结  29-30
3 Jabber 安全即时通信系统框架设计  30-40
  3.1 Jabber 即时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  30-31
  3.2 Jabber 服务器设计  31-36
    3.2.1 模块化的Jabber 服务器  31-32
    3.2.2 服务器端基本消息流程  32-33
    3.2.3 认证模块  33-35
    3.2.4 会话管理器  35-36
  3.3 服务器之间的安全机制  36-37
    3.3.1 服务器回拨  36-37
    3.3.2 服务器之间使用TLS 和SASL  37
  3.4 服务器设计方案  37-38
  3.5 即时通信客户端设计  38-39
  3.6 本章小结  39-40
4 Jabber 安全即时通信系统客户端的设计和实现  40-59
  4.1 客户端模块设计  40-41
  4.2 网络模块的设计  41-43
  4.3 Jabber 控制器的设计  43-45
  4.4 XML 解析器的设计  45-47
  4.5 安全模块的设计  47-57
    4.5.1 TLS 加密模块  48-50
    4.5.2 TLS 握手过程  50-52
    4.5.3 SASL 认证模块  52-53
    4.5.4 SASL 握手过程  53-57
  4.6 性能测试  57-58
    4.6.1 测试一  57
    4.6.2 测试二  57-58
  4.7 本章小结  58-59
5 全文总结  59-61
  5.1 总结  59-60
  5.2 后续工作  60-61
致谢  61-62
参考文献  62-64

相似论文

  1. 企业事务日历即时管理系统,TP311.52
  2. 基于Winsock的C/S模式即时通信系统的设计及实现,TN914
  3. 基于DPI的即时通信软件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TN915.09
  4. 移动终端上一种基于身份数字签名方案的研究,TN918.1
  5. 电子政务内网中安全即时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93.08
  6. 基于P2P的即时通信服务器设计与实现,TP393.05
  7. 手机统一通信平台Gtalk客户端实现,TP311.52
  8. 基于NAT穿透的P2P即时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93.09
  9. 论个人即时通信产品交互设计中的矛盾性,TB472
  10. 基于虚拟机上的手机游戏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1. 基于XMPP的企业版IM系统及其在手机端实现的研究,TN929.53
  12. 即时通信信息检测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实现,TN915.09
  13. 基于CDMA网络的即时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N929.533
  14. 基于XMPP协议的即时通信系统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TP393.09
  15. 基于Web和移动终端的即时通信研究,TP393.09
  16. 基于校园网的综合通信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7. 某省电信运营商点对点短信业务营销策略研究,F626
  18. 一种快速的非提取式XML解析器的设计与实现,TP311.10
  19. 双边市场视角下移动即时通信行业互联互通问题研究,F626
  20. 基于移动平台的社交网络的设计与实现,O157.5
  21. 基于即时通信的物流管理系统设计,TP311.5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机软件 > 程序设计、软件工程 > 软件工程 > 软件开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