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向形心收缩的变距偏置填充算法
作 者: 熊文骏
导 师: 叶春生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数字化材料成形
关键词: FDM 路径填充 偏置算法 等距线 形心收缩 凹多边形分解
分类号: TP391.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49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FDM系统中的路径规划与扫描策略等相关问题。在论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填充算法,对该算法的原理、效率、适用范围做了详细讨论。并在Visual C++平台下开发了演示该算法的仿真程序。填充(扫描)处理是快速成型工艺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道处理工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扫描加工的质量和效率的高低。在FDM快速成型技术中,零件是靠喷头逐层喷丝成型的,最基本的操作就是扫描零件的切片层。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二维到三维的逐层累积过程中,喷头要做大量的扫描运动,因此合理的扫描路径对成型加工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论文所提出的算法——“向形心收缩的变距偏置填充”算法为一种偏置算法,它较之传统的分区扫描有断丝次数少、加工零件的热力学性能好等特点。同时,由于采用了变距偏置填充,使的轮廓多边形的各边向形心收缩,它又避免了偏置算法中易出现的“环自交”情况。在扩大“向形心收缩的变距偏置填充”算法适用范围的研究中,本文还提出了一种针对凹多边形的快速凸分解算法。该算法能快速判断凹点,并将凹多边形分解为凸多边形。这种算法可以避免大量的求交运算,在时间及计算复杂度方面较传统算法有优势。另外,针对轮廓存在内环时的情况,本文给出了加工区域重定义算法。通过将加工区域划分为为若干个子区,对每个子区实施变距偏置填充算法。该算法成功的扩大了“向形心收缩的变距偏置填充”算法的适用范围。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1 绪论 7-13 1.1 FDM 快速成型概况 7-8 1.2 FDM 工艺软件系统 8-10 1.3 课题来源及意义 10-11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2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2 1.6 本章小结 12-13 2 FDM 工艺中几种填充算法的介绍与比较 13-24 2.1 引言 13 2.2 FDM 工艺中对扫描策略的总体要求 13-14 2.3 FDM 工艺中几种扫描方式 14-18 2.4 一种传统的直线扫描算法 18-23 2.5 本章小节 23-24 3 向形心收缩的变距偏置填充算法 24-65 3.1 引言 24-25 3.2 等距偏置扫描算法 25-40 3.3 向形心收缩的变距偏置填充算法 40-52 3.4 任意多边形的快速凸分解算法 52-62 3.5 轮廓含有内环时的处理 62-64 3.6 本章小结 64-65 4 算法在实际加工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65-68 4.1 引言 65 4.2 实验设备及相关参数 65-66 4.3 实验结果 66-67 4.4 综合分析 67 4.5 本章小结 67-68 5 结论与展望 68-70 5.1 全文总结 68-69 5.2 研究展望 69-70 致谢 70-71 参考文献 71-73
|
相似论文
- 基于CAN总线的FDM网络化控制系统设计及G代码实现,TP273
- FDM快速成形机的结构设计及优化研究,TH16
- 网格曲面求交及其交线的等距线构造,TP391.72
- 基于反求工程的快速成型技术应用,TB47
- 基于ADAMS仿真新型滚子链链轮齿形的研究,TH132.45
- 凝固模拟CAE系统若干接口的研究与开发,TG244.3
- 中轴变换的几何学原理及其在2.5D型腔数控加工中的应用,TP391.41
- 关于铸件冷却与数值模拟的研究,TG245
- FDM快速成形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TH16
- 曲线曲面的光顺算法研究及其计算机实现,TP391.41
- 基于填充曲线的曲面数控刀具轨迹自动生成算法研究,TG659
- 基于CORBA的分布式关联规则挖掘系统的研究和实现,TP311.52
- 二维数控刀具轨迹自动生成软件系统,TP319
- CLI文件正确性检验与支撑设计系统研究,TP391.7
- 带补偿的快速分布式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研究,TP311.13
- 具有多维限定性约束条件的交易规则模型及采掘算法研究,F224
- 基于CAZAC码的LTE上行导频结构的研究,TN929.5
- 基于STL的CutCell笛卡尔网格生成算法及应用,TG244.3
- CAGD中Offset和RMF的有理变换研究,TP391.41
- 基于FPGA的数字图像处理基本算法研究与实现,TP391.41
- 基于FPGA的高速图像预处理技术的研究,TP391.4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机的应用 > 信息处理(信息加工) > 模式识别与装置 > 图像识别及其装置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