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纳米薄膜非平衡热导率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作 者: 王向宁
导 师: 马连湘
学 校: 青岛科技大学
专 业: 化工过程机械
关键词: 纳米薄膜 热导率 非平衡 3ω方法
分类号: TB38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MEMS和微电子器件中,由于加工工艺和材料本身的光、热、声、机、电等特性,各种金属、非金属薄膜被广泛使用。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进步以及电子器械的微型化进展,纳米薄膜的传热研究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以往对薄膜材料热传导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平衡条件基础上的。在实际的纳米薄膜热传导中声子的平均自由程大于薄膜的结构尺寸,这不满足平衡热传导的条件,因此研究薄膜的非平衡热导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薄膜的非平衡热导率的理论求解过程非常复杂,结果受到的影响因素众多,准确度低。因此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对纳米薄膜的热导率进行测量。比较了四种常用薄膜热导率测量方法的优缺点,由于3ω是瞬态电加热法,测量值也是瞬间完成而不是一个持久稳态的过程,因此可用来测量纳米薄膜的非平衡热导率。为确保实验样品的质量,用PECVD方法制备了SiO2薄膜和Si3 N 4薄膜。首先测量SiO2薄膜的热导率,对自行搭建的3ω实验台进行了检测。之后用3ω实验方法对Si3 N 4纳米薄膜进行了热导率的测量,分别测量了不同频率下、不同温度下Si3 N 4薄膜的热导率,以及不同加热器尺寸的加热膜的热导率。最后确定了测量Si3 N 4薄膜热导率的最佳微加热器尺寸及适合频率段。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薄膜的热导率具有极度非平衡性,薄膜热导率的非平衡性与声子的平均自由程有重要联系。Si3 N 4薄膜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微加热器的尺寸在20μm和24μm时,实验结果最佳,同时样品的微结构品质及微加热器的材质对实验结果有重要影响。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1 绪论 10-25 1.1 课题背景 10-12 1.2 纳米薄膜综述 12-17 1.2.1 纳米薄膜分类 12-13 1.2.2 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 13-15 1.2.3 纳米薄膜的特性及应用 15-17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7-22 1.3.1 薄膜热传导 18-21 1.3.2 非平衡态薄膜热传导 21-22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22-25 1.4.1 研究内容 22-23 1.4.2 课题意义 23-25 2 纳米薄膜结构的非平衡热传导理论 25-37 2.1 纳米粒子周围的非平衡热传导 25-28 2.1.1 纳米粒子热通量 25-28 2.1.2 纳米粒子等效热导率 28 2.2 声子在纳米结构中的传输 28-36 2.2.1 界面的声子非平衡运输 29-33 2.2.2 纳米薄膜的非平衡传热 33-36 2.3 本章小结 36-37 3 热导率实验方案 37-57 3.1 实验方法选择 37-42 3.1.1 稳态光加热法 37-39 3.1.2 瞬态光加热法 39-40 3.1.3 稳态电加热法 40-41 3.1.4 瞬态电加热法 41-42 3.2 3ω方法实验原理 42-45 3.3 样品标准及加热器的选择 45-48 3.3.1 实验样品的选择标准 45 3.3.2 微加热器材料的选择 45-46 3.3.3 微加热器的制作 46-48 3.5 实验台搭建要求 48-50 3.6 实验台的标定 50-55 3.6.1 SiO_2 薄膜制备 50-52 3.6.2 测试 52-55 3.7 本章小结 55-57 4 Si_3N_4薄膜非平衡热导率实验 57-74 4.1 选材原因 57 4.2 Si_3N_4 薄膜性能及应用 57-61 4.2.1 光学性能及应用 58 4.2.2 钝化性能及应用 58-59 4.2.3 其它性能及应用 59-61 4.3 Si_3N_4 薄膜制备 61-64 4.3.1 实验设备 61-62 4.3.2 制备过程 62-63 4.3.3 性能检测 63-64 4.4 实验样品加工 64-66 4.5 实验 66-73 4.5.1 实验步骤 66 4.5.2 低频段实验 66-71 4.5.3 高频段实验 71-73 4.6 本章小结 73-74 5. 结果分析 74-90 5.1 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74-75 5.2 热导率与频率的关系 75-77 5.3 热导率与加热器尺寸关系 77-83 5.3.1 无限窄线热源加热半无限大样品 77-79 5.3.2 有限宽线热源加热半无限大样品 79-83 5.4 热导率与声子平均自由程的关系 83-84 5.5 误差分析 84-89 5.5.1 随机误差 84-86 5.5.2 系统误差 86-87 5.5.3 黑体辐射对结果影响 87-88 5.5.4 热导率的尺寸效应影响 88-89 5.6 本章小结 89-90 6 结论与展望 90-92 6.1 结论 90-91 6.2 展望 91-92 参考文献 92-98 致谢 98-9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9-100
|
相似论文
- 凝胶—发泡法制备多孔氧化铝隔热材料的研究,TQ174.1
- 稀疏数据矩阵条件下应用公式法估计方差分量的影响因素研究,O212.1
- 基于数据分布特征的文本分类研究,TP391.1
- 非平衡数据集分类方法研究及其在电信行业中的应用,TP311.13
- 纳米尺度金属薄膜拉伸分叉问题数值分析研究,O484.2
- 纳米ZnO、TiO_2改性竹材的防护性能研究,TS652
-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分析,TB331
- 新型电子封装用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研制,TB331
- 高导热绝缘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TB332
- SiO_2和Au纳米粒子界面自组装及电催化活性的研究,TB383.1
- 散热器用石墨基复合材料的研究,TB332
- 环氧塑封材料的导热通道构造和性能研究,TQ174.1
- 非制冷红外微测辐射热计多孔硅绝热层热学与力学研究,TN215
- 双针热脉冲式海底原位热流测量技术研究,P714.8
- 特种涂层在热电锅炉保护中的应用研究,TG174.442
- 难混溶Al-Pb系纳米薄膜材料的界面、结构及光学性能研究,TB383.1
- 保温隔热材料热扩散率和热导率测试技术的研究,TB34
- 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导热改性研究,TB332
- DBD下甲烷燃烧强化的实验研究,TQ517.5
- 铁基超导122体系极低温电、热输运性质研究,O511.4
- 薄膜材料热性能研究与测试,O484.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 工程材料学 > 特种结构材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