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伦理构建

作 者: 宋华丽
导 师: 杨怀中
学 校: 武汉理工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生态伦理 构建 和谐社会
分类号: X321-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7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了空前的物质资源的同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工业污染、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减少、生物物种锐减、生态失衡等等构成了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正在进行的发展模式,深刻反思现存的生存方式和思想观念,以努力寻找一条既能保证社会发展,又能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的全新发展道路。但是,要摆脱目前的困境,仅靠科学技术的投入、制度法规的建设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通过影响和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来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激发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感,保证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持续生存和发展。生态伦理是一种消除生态危机的价值建构,就是运用伦理道德的力量抑制人过于膨胀的欲望,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重新确立人在自然界面前已迷失的价值尺度,有道德地善待自然。因此,如何在正确的发展模式的指导下构建相应的生态伦理以改变人类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了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文献研究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通过对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的分析,论述了传统发展观的不足,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和必然性。阐述了生态伦理构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述了科学发展观所包涵的生态伦理意蕴以及对构建生态伦理的基本要求,并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合理的生态伦理观念,通过强化政府的生态责任,健全生态伦理的政策法规,改革生产方式,转变消费模式,实现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相互协调。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导论  9-14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0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0-12
    1.2.1 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  10-11
    1.2.2 对生态伦理的研究  11-12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4
    1.3.1 研究内容  12-13
    1.3.2 研究方法  13-14
第2章 生态伦理构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4-27
  2.1 科学发展观和生态伦理的概念界定  14-16
    2.1.1 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14-15
    2.1.2 生态伦理的概念  15-16
  2.2 生态伦理构建的必要性  16-23
    2.2.1 当代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  16-20
    2.2.2 传统发展观的局限性  20-21
    2.2.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生态伦理的必要性  21-23
  2.3 生态伦理构建的重要性  23-27
    2.3.1 生态伦理构建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23-24
    2.3.2 生态伦理构建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4
    2.3.3 生态伦理构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24-25
    2.3.4 生态伦理构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5-27
第3章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生态伦理构建的基本要求  27-36
  3.1 “以人为本”是构建生态伦理的核心  27-30
    3.1.1 “以人为本”的生态伦理意蕴  27-29
    3.1.2 “以人为本”对构建生态伦理的要求  29-30
  3.2 “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构建生态伦理的最终目标  30-33
    3.2.1 “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的生态伦理意蕴  30-32
    3.2.2 “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对构建生态伦理的要求  32-33
  3.3 “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生态伦理的基本要义  33-36
    3.3.1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意蕴  34
    3.3.2 “可持续发展”对构建生态伦理的要求  34-36
第4章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生态伦理构建的运作对策  36-44
  4.1 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树立生态伦理观念  36-37
  4.2 强化政府的生态责任,健全生态伦理的政策法规  37-39
  4.3 改革生产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39-40
  4.4 转变消费模式,实现生态消费  40-41
  4.5 调动民间环保力量,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41-44
结束语  44-45
参考文献  45-47
致谢  47-4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8

相似论文

  1. 面向动态文档集的大规模文本索引构建技术的研究,TP391.3
  2. 上下文相关的词汇复述研究,TP391.1
  3.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4.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5. 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G637
  6.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公共政策研究,G522.3
  7.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8.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9.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10.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11. 党的建设科学发展问题研究,D261
  12.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13. 高校品牌构建策略研究,G647
  14.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鸭源分离株侵袭相关基因致病机理研究,S852.61
  15. 转hrfl基因小麦赤霉病抗性分析与水稻RNA沉默通用载体构建,S512
  16. 栽培花生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遗传分析与QTL定位研究,S565.2
  17. 蝴蝶兰花序分生组织基因LFY表达载体构建及对蝴蝶兰的遗传转化,S682.31
  18.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B222.6
  19.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研究,D61
  20.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人民信访制度的研究,D632.8
  21. 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3.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保护管理 >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 >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