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法史视角下的道不拾遗

作 者: 王瑞婷
导 师: 方潇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法治模式 道不拾遗 探析
分类号: D9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道不拾遗,一般被认为是盛世太平年间的社会现象。普遍情况下,人们对道不拾遗的理解,都停留在表面。笔者尝试以法制史的角度,来客观的看待这一现象,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挖掘现象与当时法律制度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相关评论。本文中将道不拾遗依据不同的法制模式分为轻法和酷法。酷法血腥野蛮地镇压百姓的反抗,在强制和暴力的统治下,社会呈现出道不拾遗的现象。相对于酷法而言,轻法重视德治教化,有力推动了百姓道德水平的提高。这时期,固然也出现了众多的道不拾遗,但是深层原因是捡起遗失物,一方面受到道德的谴责,另一方面,汉唐时期法律明文规定,不保护遗失物拾得人的利益。无论轻法还是酷法,道不拾遗都是统治者追求的目标。第一部分,对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的道不拾遗现象的描述和记载,收集整理并做出相关评价;第二部分,阐述了酷法和轻法形态下的道不拾遗。从酷法和轻法两方面进行说明,道不拾遗源于酷法对拾遗的严惩。笔者分析了道不拾遗严惩的原因。轻法中儒家思想的道德教育与道不拾遗有着密切的关系。轻法促进道不拾遗现象的出现,道不拾遗反过来,对轻法的制定和完善有推动作用。明清时期,出现了奖励拾遗人的法律规定,说明道不拾遗的现象,对拾遗类轻法的价值取向有很大的影响;第三部分,道不拾遗与法制的关联。文章对道不拾遗这个社会现象做出历史评价,指出中国古代道上拾遗的相关法律规定,对现今社会立法有一些借鉴意义。

全文目录


中文提要  4-5
Abstract  5-8
引言  8-10
一、历史上道不拾遗现象的简述  10-13
二、酷法形态下的道不拾遗  13-18
  (一) 一些道不拾遗的现象源于酷法对拾遗的严惩  13-14
  (二) 对道上拾遗予以严惩的原因分析  14-18
    1. 维护统治者财产权的需要  14-15
    2. 受法家思想中人性论的影响  15-16
    3. 个别统治者性格暴戾推动  16-17
    4. 某些野蛮民族的习惯影响  17-18
三、轻法形态下的道不拾遗  18-25
  (一) 轻法与道不拾遗的关系  18-21
    1. 轻法推动了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造就了道不拾遗  18-20
    2. 自觉性道不拾遗反过来加强了轻法的制定与扩张  20-21
  (二) 拾遗类轻法与道不拾遗的关系  21-25
    1. 拾遗类轻法并不必然导致道上拾遗  21-22
    2. 道不拾遗对拾遗类轻法的价值取向有重大影响  22-25
四、道不拾遗与法制之间的关联  25-31
  (一) 历史评价  25-26
  (二) 当代思考  26-31
    1. 我们当前是否应把道不拾遗视为法律的追求  26-27
    2. 如何看待制度供应不足情况下的道不拾遗  27-31
结语  31-32
参考文献  32-3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34-35
致谢  35-36

相似论文

  1.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探析,F127
  2. 清末民初女伶的崛起谫论,J809.2
  3. 当代汉语流行语语义语境问题探析,H136
  4. 公文的修辞审美艺术探析,H15
  5. 新疆曲子的流变与发展,J825
  6. 浙南闽南方言语汇研究,H17
  7. 陈铁健与瞿秋白研究探析,D231
  8. 芗剧传统剧目研究,J825
  9. 农村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模式探析,D267.2
  10. 马克思主义法制思想视域下中国法治建设思想探析,D920.0
  11. 中国体育史学发展历程研究,G812.9
  12. 民族地区的民生建设探析,D633
  13. 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探析,H193.6
  14. 莫扎特《D大调长笛协奏曲》演奏探析,J624.1
  15. 高职院校工会工作评估探析,D412.6
  16. 门德尔松《无词歌》音乐风格探析,J605
  17. 新疆“察布查尔县”锡伯族民歌演唱风格探析,J616.2
  18. 奈曼女性传统服饰探析,J523.5
  19. 流动劳动力养老保险之路径探析,F842.6
  20.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探析,G633.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中国法制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