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温烧结X9R陶瓷材料研究
作 者: 王新儒
导 师: 吴顺华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关键词: BaTiO3 粒度 介电性能 居里峰 X9R
分类号: TQ17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电子信息终端设备在高温极端环境下的应用,能适应于高温条件下工作的MLCC成为迫切需要。BaTiO3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陶瓷介电材料,宽温型BaTiO3基介质陶瓷电容器是当前陶瓷电容的研究方向之一。钛酸钡是一种重要的铁电相晶体材料,但纯BaTiO3在130℃附近存在着介电常数异常的居里峰,使得介电性能急剧恶化,制约着其在高温介质陶瓷中的应用。通过适当的掺杂及控制工艺条件可以获得介电性能优良的BaTiO3基介电材料,本文重点讨论了掺杂介质粉体初始粒度及烧结制度对BaTiO3基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根据所制备的介质陶瓷样片的T-C曲线及SEM形貌图,深入分析了粉体粒度和烧结制度对BaTiO3基介质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并制备出了符合EIA X9R标准的介质陶瓷。介质粉体的初始粒度对介质陶瓷的介电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论文中通过采用不同粒径的球磨介质和球磨不同的时间,制备出了不同粒度的初始粉体。实验表明,初始粉体粒度对系统最终的介电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当粉体粒度减小,将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原子数急剧增多,这些表面原子由于原子配位不足和高表面能而具有高活性。在同样的烧结温度下,粉体粒度更小和比表面积更大,能更有效地抑制BaTiO3晶粒生长并产生细晶效应。掺杂元素对BaTiO3颗粒进行均匀的包裹形成更多的壳-芯晶粒,即铁电相BaTiO3晶核的比例减小,而顺电相晶壳的体积比增大,使得居里峰压平展宽,介电常数变化率趋于平缓,提高掺杂BaTiO3陶瓷的介电-温度性能。同时,BaTiO3粒度的减小导致晶粒中壳/芯体积比增大,壳芯之间失配产生的内应力随之增加,BaTiO3陶瓷由四方相转变为赝立方相,使居里点Tc提高。烧结制度对电子陶瓷的物理和电学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烧结温度对晶粒的生长、空洞的密度、杂质离子的扩散分布、晶相的组成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对介质陶瓷最终的介电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控制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文中制备了符合EIA X9R标准的介质陶瓷,主要性能指标:室温介电常数ε25oC>1820,tanδ≈1.6%,在-55℃~200℃最大介电常数变化率不超过±15%。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绪论 8-18 1.1 功能陶瓷材料 8 1.2 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 8-15 1.2.1 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简介 8-10 1.2.2 MLCC的发展趋势 10-13 1.2.3 高介电常数MLCC分类 13-15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其当下的发展趋势 15-18 1.3.1 国内外的发展趋势 15-17 1.3.2 选题内容 17-18 第二章 BaTi0_3的微观结构与改性机理 18-27 2.1 BaTi0_3的微观结构 18-20 2.1.1 BaTi0_3的晶体结构 18-19 2.1.2 钛酸钡晶体的铁电畴 19-20 2.2 BaTi0_3陶瓷的介电性能 20-21 2.3 钛酸钡的核-壳结构 21-22 2.4 钛酸钡陶瓷的改性机理 22-27 2.4.1 细晶理论 22-23 2.4.2 相变扩散效应 23-24 2.4.3 展宽效应 24-26 2.4.4 离子掺杂改性效应 26 2.4.5 居里峰的移动效应 26-27 第三章 介质陶瓷材料的工艺流程及测试 27-31 3.1 介质陶瓷试验工艺过程 27-28 3.2 本实验的工艺流程 28-29 3.3 性能测试与分析 29-31 3.3.1 测试和分析仪器 29 3.3.2 样品参数的测定及计算 29-30 3.3.3 介质陶瓷的微观分析 30-31 第四章 粒度对BaTiO_3基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 31-45 4.1 磨球粒径对BaTiO_3基介质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 31-34 4.2 粉料初始粒度对系统介电性能的影响 34-41 4.2.1 磨球粒径和球磨时间对粉体粒度的影响 34-36 4.2.2 粉体粒度对系统介电-温度特性的影响 36-40 4.2.3 粉体粒度对系统居里温度的影响 40-41 4.2.4 粉体粒度与系统介电性能的关系总结 41 4.3 不同粒度的粉料混合后的介电性能 41-43 4.4 合成BaTiO_3对系统介电性能的影响 43-45 第五章 烧结温度对BaTiO_3基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 45-52 5.1 烧结温度对系统介电性能的影响 45-48 5.2 保温时间对BaTiO_3基陶瓷系统介电性能的影响 48-50 5.3 X9R型介质陶瓷的制备 50-52 第六章 结论 52-53 参考文献 53-56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56-57 致谢 57
|
相似论文
- 微粉的粒度组合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TU528.041
- 昆山绰墩农业遗址中存在古水稻土层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证据,S-09
- 知识粒度的计算及其在属性约简中的应用研究,TP18
- 高性能液晶环氧树脂改性热固性树脂的研究,TQ323.5
- 支持流量疏导的多粒度光网络生存性研究,TN929.1
- 3G移动通信基站用高Q值微波介质谐振器陶瓷研究,TQ174.756
- 燃油喷雾粒度分布测量及其信息熵分析,TK407.9
- 正钛酸镁基微波介质陶瓷的制备和性能研究,TN04
- Ni电极浆料性能的研究及在叠层片式PTCR中的应用,TN04
- LTCC玻璃添加剂和流延工艺的研究,TN405
- 细粒度NAND Flash编程器的设计,TP333
- 基于统计过程图的自动累加表查询优化技术研究,TP311.13
- 氮化硼纤维增强陶瓷基透波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B332
- 高导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TB332
- 废弃电路板破碎分级系统优化与控制,X76
- 基于SOA的4PL服务的划分和编排,TP393.09
- 医院信息系统中单点登录与授权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TP311.52
- 基于本体的细粒度知识管理研究,TP391.1
- 波浪作用下海滩沉积物的动力学行为,P736.21
-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底质沉积物沉积特征与物源分析,P736.21
- 梯度应变对钛酸钡薄膜介电行为的影响与量子操作的实现,O484.4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硅酸盐工业 > 陶瓷工业 > 基础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