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杂交兰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研究

作 者: 梁芳
导 师: 崔波;叶永忠
学 校: 河南农业大学
专 业: 植物资源学
关键词: 杂交兰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PLB
分类号: S682.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5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花蕙兰植株潇洒,花朵硕大,花形端庄,花期特长,加上植株外观和花形与传统国兰相似,又栽培简便,因而颇得我国园艺界的推崇。但由于以往杂交育种所选用的亲本缺少香味遗传因素,所以育成的大花蕙兰往往没有香味。这对习惯于欣赏传统国兰“色、香、韵”的国人而言,难免感到美中不足。杂交兰(Cymbidium hybridum×faberi)是蕙兰与大花蕙兰交配育出的新品种,是具有芳香味的大花蕙兰。它具有大花蕙兰的大花、色艳及国兰的清香味,弥补了大花蕙兰没有香味的缺点,因而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市场前景。兰花的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繁殖困难,且实生苗难以保持其父本的优良性状特征。传统栽培靠分株繁殖,繁殖周期长,且繁殖率低,难以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因此,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由杂交兰茎尖诱导出原球茎,再由原球茎大量增殖,从而可得到大量性状一致的种苗,是商业化生产杂交兰的最佳途径。但杂交兰不同于大花蕙兰和国兰,加之国内还无人对此杂交兰进行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为探索杂交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杂交兰的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原球茎增殖分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培养程序,建立了杂交兰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研究结果如下:(1)杂交兰组织培养适宜条件为昼温26℃,夜温24℃,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2000lx,相对湿度为75%。(2) PLB诱导: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mg·L-1+IBA0.5mg·L-1+AC3.0g·L-1,30天后诱导率可达100%。(3) PLB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mg·L-1+IBA 0.1mg·L-1+AC 1.0g·L-1时增殖倍数最高,平均每外植体半个月可增殖3.4倍。(4) PLB分化:培养基为1/2MS+6-BA 1.5mg·L-1+NAA 0.5mg·L-1时分化率最高,平均每外植体可分化出3.2个芽。(5) PLB增殖的优化条件:AC浓度为1.0g·L-1,糖浓度为30g·L-1,外植体大小为0.3cm×0.3cm,接种密度为相隔约2.0cm时增殖倍数最高。(6)成苗阶段:促进苗生长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1.5mg·L-1+IBA0.05mg·L-1+AC0.2 g·L-1;促进根生长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0.5mg·L-1+IBA0.05mg·L-1+AC1.0g·L-1。(7) AC对防止外植体褐变有一定作用,浓度为3.0g·L-1诱导培养效果最好,在PLB增殖阶段则以1.0g·L-1浓度效果较优。(8)小苗在苔藓中生长良好,成活率可达100%。

全文目录


致谢  4-8
摘要  8-9
1 文献综述  9-15
  1.1 兰花概述  9
  1.2 大花蕙兰组织培养研究概况  9-12
    1.2.1 大花蕙兰的生物学特性  10
    1.2.2 大花蕙兰育种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0-12
  1.3 国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2-13
    1.3.1 组织培养中的形态建成  12
    1.3.2 不同外植体的培养  12-13
    1.3.3 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3
  1.4 蕙兰的生物学特性及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13-14
  1.5 杂交兰研究概况  14-15
2 引言  15-16
3 材料与方法  16-22
  3.1 试验材料  16
  3.2 试验整体技术路线  16
  3.3 试验准备  16-18
    3.3.1 主要试剂与仪器  16
    3.3.2 各种激素的配置  16
    3.3.3 MS 及 KC 培养基配方  16
    3.3.4 MS 及 KC 培养基母液的配置  16-17
    3.3.5 培养基的制备  17-18
  3.4 试验方案  18-22
    3.4.1 初代培养试验方案  18
    3.4.2 继代培养试验方案  18-20
      3.4.2.1 原球茎( Protocorm-Like Bodies 简称 PLB)继代增殖试验方案  18-19
      3.4.2.2 PLB 芽分化试验方案  19
      3.4.2.3 生根壮苗试验方案  19-20
    3.4.3 PLB 增殖培养基的优化  20
      3.4.3.1 AC 最佳浓度的筛选  20
      3.4.3.2 糖最佳浓度的筛选  20
      3.4.3.3 适宜外植体大小的筛选  20
      3.4.3.4 接种密度的筛选  20
    3.4.4 选择试管苗不同部位进行试验  20-21
    3.4.5 炼苗移栽  21
    3.4.6 试验结果观测  21
    3.4.7 数据统计方法  21-22
4 结果与分析  22-31
  4.1 初代培养  22
  4.2 继代培养  22-25
    4.2.1 PLB 增殖  22-23
    4.2.2 PLB 分化  23-24
    4.2.3 再生苗的生根壮苗  24-25
  4.3 PLB 增殖培养的优化  25-26
    4.3.1 AC 最佳浓度的筛选  25
    4.3.2 糖最佳浓度的筛选  25-26
    4.3.3 适宜外植体大小的筛选  26
    4.3.4 接种密度的筛选  26
  4.4 成苗培养  26-30
  4.5 取生根试管苗各部位为外植体的试验  30
  4.6 炼苗移栽  30-31
5 结论与讨论  31-35
  5.1 结论  31
  5.2 讨论  31-35
    5.2.1 外植体褐变及各种处理措施  31-32
    5.2.2 活性炭(AC)的作用  32
    5.2.3 一次性成苗的可能性  32-33
    5.2.4 不同外植体的影响  33
    5.2.5 接种密度的影响  33
    5.2.6 原球茎增殖系数的计算  33-34
    5.2.7 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34-35
参考文献  35-39
英文摘要  39-41
附图  41-42

相似论文

  1. 光调控对花烛组织培养及试管苗光合特性的影响,S682.14
  2. 能源植物绿玉树快速繁殖研究,Q949.93
  3. 蝴蝶兰新品种‘恒巨双龙’花梗离体培养技术的研究,S682.31
  4. 豆梨组织培养过程中玻璃化形成机制及其恢复技术研究,S661.2
  5. 高效节能组培系统的研发及在园林植物组培中的应用,S688
  6. 大豆花叶病毒保存方法及安徽省大豆主产区SMV株系动态变化的研究,S435.651
  7. 高丛蓝莓组培体系及种子萌发率的建模研究,S663.9
  8. 光环境调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Q945
  9. 大花萱草杂交亲和性及快繁技术研究,S682.19
  10. 滨梅繁殖技术初步研究,S685.99
  11. 秋水仙素诱导杂交兰四倍体及倍性鉴定,S682.31
  12. 低能N~+离子注入诱变的凤仙花突变体组织培养及其诱变机制分析,S681.1
  13. 地被植物勋章菊在苏州地区的引种及应用研究,S688.4
  14. 山核桃合子胚发育、体胚再生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S664.1
  15. 早春短命植物绵果荠植株再生体系建立,S567.239
  16. RNA干扰抑制草鱼呼肠孤病毒复制的细胞模型,S941
  17. 篦子三尖杉的组织培养及生物碱检测,S791
  18. 两种观赏竹的组织培养研究,S795
  19. 马尾松幼苗茎段和春梢茎段组织培养,S791.248
  20. 油茶组织培养初步研究,S794.4
  21. 毛背桂樱的繁育技术研究,S792.99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园艺 > 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 > 多年生花卉类 > 其他花卉类 > 兰科植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