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传统公私观念与现代公民社会的构建

作 者: 张夺
导 师: 李晓
学 校: 青海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公私观念 公平正义 自由平等 民主法治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深化,以及民主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着“中国公民社会”这一命题而进行的理论探讨也越来越多。但总体来说,争执多余一致。公民社会显然不是中国社会内生的一个概念,而是从英文“Civil Society”翻译得来。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时期,原是“城邦”之义,其必然有着复杂的发展历程。发展到今天,“公民社会”这一概念在有着递进关系的三个层次上被使用:第一个层次,即体现着自由秩序的法制、文明社会;第二个层次是指与公共性政府相对应的保护个体、保护私权的体制、制度等;而第三个层次就是指政府、企业、社会三部门中的“第三部门”——非盈利性社会组织。三个层次之间有着分明的递进关系,前一层次是后一层次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前两个层次,第三个层次意义上的公民社会概念就只有表象性。笔者认为,中国社会虽然有着众多的第三部门,但第三层次意义的中国公民社会,只具有表象意义。从作为前提和基础的第一、二层次体现的公民社会的价值理念和体制、制度上看,中国的公民社会才刚刚起步。而公与私是一对非常重要的政治哲学范畴,在现代公民社会的理念中,无不渗透着公私之辩,在现代公民社会的体制、制度中,无不体现着公与私的博弈。本文从梳理传统公私观念的发展、演变的进程入手,探析传统公私观念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进而揭示传统公私观念的现实与理论价值。以“立公去私”为基本特征的传统公私观念,必然反映出农耕、专制社会的政治价值诉求。而与之相对应的现代文明社会,即以市场经济、民主法治为前提的公民社会,必然有着新的、与之相应的公私之义,体现着公平正义,自由平等。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现代公民社会的构建必然体现在与公民参与,公共精神、公民的民主权利、公私领域、以及法治建设等领域上。通过对传统公私观念的探讨,为我们在公民社会理论,以及公民社会的构建实践上,都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思考。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绪论  7-11
  一、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7-8
  二、论文的基本内容和选题意义  8-11
第一章 传统公私观念的源流  11-22
  第一节 传统公私观念的缘起  11-15
    一、“公”、“私”本义之探究  11-12
    二、春秋战国,以“崇公抑私”为特征的传统公私观念成型期  12-15
  第二节 传统公私观念的发展与演变  15-18
    一、由汉到唐,“崇公抑私”体现君臣秩序与君民秩序的政治理念  15-17
    二、宋明时期,“存天理、灭人欲”体现道德专制与政治专制相结合  17-18
  第三节 传统公私观念的变革与转型  18-22
    一、明清之际,“私”本位观念的出现  18-19
    二、近代中国,“合私为公”对传统公私观念的巨大变革  19-22
第二章 传统公私观念的总体价值评判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2-33
  第一节 传统公私观念的价值评判  22-25
    一、传统公私观念内涵尊卑关系  22
    二、传统公私价值绝对对立  22-23
    三、传统公私观念的内在悖论  23-24
    四、传统的公私观念,不具有现代政治价值意义  24-25
  第二节 传统公私观念影响下的中国社会  25-33
    一、只重义务不重权利的单向性社会结构  25-27
    二、公私领域截然不分的一体化社会  27-29
    三、重德治,轻法治的泛伦理化社会  29-31
    四、偏私德,无公德的国民特性  31-33
第三章 传统公私观念对构建现代公民社会的启示  33-45
  第一节 现代公民社会的基本理论  33-40
    一、公民社会理论的内涵  33-34
    二、现代公民社会的基本特征  34-36
    三、现代公民社会的公私观念的应有之义  36-40
  第二节 传统公私观念对构建现代公民社会的启思  40-45
    一、权利本位,规范利益分配原则  40-41
    二、契约本位,尊重法律,注重法治  41-42
    三、引入公共领域,构建公共性社会  42-43
    四、培育公共精神,实现政治参与理性化  43-45
结论  45-46
参考文献  46-49
致谢  49-50
个人简历  50

相似论文

  1. 民主法治视域下网络监督问题研究,D630.9
  2. 互联网组织的公民行动与积极行动者,G206
  3.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平正义研究,D61
  4. “中国NGO”的发展现状研究,D632.9
  5.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6. 论马克·吐温的人文主义观,I712.06
  7. 当代中国政治社团发展研究,D665
  8. 群体性事件与公民政治参与有序化问题研究,D631.4
  9. 传统与嬗变:乡村日常生活实践中的权威与秩序,C912.8
  10. 网络民意的法理学透视,G206
  11. 阿马蒂亚·森经济伦理思想述评,B82-053
  12. 行政问责制的法理基础及制度构建,D922.1
  13. 马克思与罗尔斯的自由平等观的比较及当代启示,A811
  14. 论佛山“民主法治村”工程助推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之途径,D927
  15. 构建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支持体系研究,D432.6
  16. 公共治理视野下的民办高校管理,G648.7
  17. 试论公民社会参与全球环境治理,X2
  18. 论詹宁斯的法治观,D909.1
  19. 汉娜·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研究,D09
  20. 中国公私观念发展研究,B82-09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