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同入口截面角旋风分离器分离特性的研究
作 者: 黄星玮
导 师: 钱付平
学 校: 安徽工业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入口截面角 数值模拟 实验 分离效率模型
分类号: TQ051.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旋风分离器作为一种重要的气固分离设备,因其具有结构简单、高效、耐高温高压等优点,在能源、化工、冶金、环保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旋风分离器比较成功的应用是PFBC(增压流化床燃烧)、IGCC(整体气化联合循环)、CFBC(循环流化床燃烧)以及FCC(催化裂化)等装置。在这些严苛的运行条件下,旋风分离器是唯一一种可以投入商业应用的除尘和分离设备。然而,旋风分离器的主要缺点是对于粒径小于5μm的颗粒除尘效率较低。为了有效地提高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本文从结构改进的角度出发,先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详细地分析了入口截面角分别为0°、30°和45°的旋风分离器内部的三维两相湍流流场,又通过实验和建立数学模型两种途径针对这三种旋风分离器对颗粒的分离性能做更进一步的研究。在数值模拟过程中,气相场采用能反映各向异性湍流的雷诺应力输运模型(RSTM),各方程对流项采用具有二阶精度的QUICK差分格式。而对颗粒相的计算则采用了离散相模型,并控制三种情况下的入口风速和颗粒浓度均相同。这样更利于对比旋风分离器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而只改变入口截面角的情况下其内部流场的变化情况。另外,本文还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实验台,制作了三个与模拟中所用尺寸完全相同的旋风分离器模型,通过使用控制入口颗粒浓度不变、只改变入口风速的方法,对三种入口截面角的旋风分离器在不同工况下的分离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入口角度的增加,其效率可提高5%以上,而本体的阻力损失则可降低10%以上。最后,本文基于响应曲面法建立了不同入口截面角时芯管底部的短路流量模型,在此基础上并基于边界层分离理论建立了一个针对不同入口截面角旋风分离器分级效率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反映了入口角度,芯管插入深度及芯管直径三者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对于进一步研究不同入口角度及结构尺寸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上是本文中所采用的关于研究不同入口截面角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三种途径,通过对比其结果,基本达到了该课题提出时的预期目的:与传统的切向入口的旋风分离器相比,具有一定入口截面角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其芯管底部的短路流量和本体阻力损失则有所降低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绪论 10-26 1.1 课题背景 10-11 1.2 旋风分离器的的工作原理 11-13 1.2.1 传统旋风分离器的除尘机理 11 1.2.2 旋风分离器内的流场分析 11-13 1.3 旋风分离器结构优化的研究现状 13-22 1.3.1 旋风分离器进口结构的研究现状 13-14 1.3.2 旋风分离器出口结构的研究现状 14-17 1.3.3 旋风分离器锥体结构的研究现状 17-19 1.3.4 旋风分离器排尘结构的研究现状 19-22 1.4 旋风分离器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22-23 1.5 存在的问题 23 1.6 课题的提出 23-24 1.7 论文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与创新点 24-26 1.7.1 研究内容和目标 24-25 1.7.2 创新点 25-26 第二章 不同入口截面角旋风分离器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26-45 2.1 计算模型 26-34 2.1.1 湍流模型 26-28 2.1.2 离散相受力分析 28-30 2.1.3 颗粒的湍流扩散 30 2.1.4 网格划分 30-32 2.1.5 边界条件及相关设置 32-33 2.1.6 计算工况 33-34 2.2 气相流场计算结果与分析 34-42 2.2.1 模拟方法的准确性验证 34-36 2.2.2 不同入口截面角的旋风分离器内切向速度和轴向速度的流场分析 36-39 2.2.3 不同入口截面角的旋风分离器内压力损失的比较 39-40 2.2.4 不同入口截面角的旋风分离器内短路流发生率的比较 40-42 2.3 气固两相流模拟结果的分析 42-44 2.4 本章小结 44-45 第三章 不同入口截面角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实验研究 45-58 3.1 实验目的 45 3.2 旋风分离器实验台的改造、安装、调试及使用 45-47 3.2.1 旋风分离器实验台的介绍 45-46 3.2.2 系统检漏 46-47 3.2.3 系统处理风量的标定 47 3.3 实验原理与方法 47-50 3.4 试验用粉尘 50-51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55 3.5.1 总效率的结果与分析 51-52 3.5.2 分级效率的结果与分析 52-53 3.5.3 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53-54 3.5.4 增效的原因分析 54-55 3.6 旋风分离器压降的实验研究 55-57 3.6.1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56 3.6.2 减阻机理的分析 56-57 3.7 本章小结 57-58 第四章 不同入口截面角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模型 58-70 4.1 旋风分离器分离理论 58-61 4.2 模型理论 61-67 4.2.1 停留时间 61-62 4.2.2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短路流模型 62-64 4.2.3 颗粒运动 64-67 4.2.4 分级效率 67 4.3 不同入口截面角旋风分离器分级效率模型的验证 67-69 4.4 本章小结 69-70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70-72 5.1 全文总结 70 5.2 展望 70-72 参考文献 72-77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77-78 致谢 78
|
相似论文
-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 煤制液体燃料过程中可弃型催化剂的设计与实验研究,TQ529.1
- 煤制油连续性模型系统的实现及其液化实验研究,TQ529.1
- 高强度钢板冲压件回弹的研究,TG386
- 筒形件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TG386
- 硬质合金与钢连接工艺及机理研究,TG454
- 永磁磁力耦合器结构与特性研究,TH139
- 具有非对称端壁的涡轮叶栅气膜冷却数值研究,V231.3
- 复杂形体的高速气动对流及耦合换热研究,V215.4
-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 循环流化床内颗粒聚团的传热特性研究,TK124
- Hall推进器寿命预测和壁面侵蚀加速实验研究,V439.2
- 生物质直接再燃的数值模拟,TK16
- 670t/h四角切圆锅炉炉内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 1000MW超超临界褐煤锅炉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 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TK173
- 周向浓淡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场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TK223.23
- 中心回燃式燃烧室燃烧特性研究,TK223.21
- 迷宫式汽封和薄叶式汽封的数值模拟与对比分析,TK263.2
- HID灯整流效应的研究,TM923.32
- 基于细胞电生理模型的膜片钳实验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R318.0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化工机械与仪器、设备 > 化工过程用机械与设备 > 物质分离机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