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历史深处的记忆

作 者: 李向平
导 师: 周海波
学 校: 青岛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历史意识 历史叙事 重构历史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6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抗日战争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战争,它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宣告结束。几十年来,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创作一直在作家的笔下延伸,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进入新时期,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抗战小说以全新的面貌重现文坛,引起广泛注目,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1990年代抗战小说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历史意识。这种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人”的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为对人的悲悯关怀和对人性复杂性的探索两个方面;二.人物的“非英雄化”。1990年代抗战小说中极少有传统抗战作品中那样的英雄形象,他们大多是普通人,但同样表现出了令人感动的人间正气和英雄主义精神。三.历史偶然性的凸现。1990年代抗战小说在叙事中加入许多偶然性事件,凸现了偶然性因素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小说所体现出的历史意识需要靠叙事去实现。1990年代抗战小说在叙事方面较十七年抗战小说有很多变化和突破。它的叙事呈现出个人化、边缘化倾向,战争隐退为背景,战争状态下人的经历和命运成为作品表现的主题。同时,基于对既定历史的质疑态度,1990年代抗战小说对历史进行了另一种书写,向读者展现了一种文本化的历史真实。1990年代抗战小说依靠历史意识和历史叙事的变化重构了历史。它以“个体生存史”代替了“阶级斗争史”,并对一些人事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和评价。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5
引言  5-7
第一章 历史意识的新变化  7-18
  一、"人"的意识的觉醒  7-13
    1、对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同情  8-10
    2、对人性的探索  10-13
  二、人物的"非英雄化"  13-14
  三、历史偶然性的凸现  14-18
第二章 历史叙事的新突破  18-26
  一、个人化的历史叙事  19-22
  二、文本化的历史真实  22-26
第三章 重构的历史  26-34
  一、"阶级斗争史"到"个体生存史"  27-30
  二、对一些人事的重新认识和评价  30-34
结语  34-35
注释  35-37
参考文献  37-38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8-39
致谢  39-40

相似论文

  1. 从《苔丝》看哈代的历史书写,I561.074
  2. 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读J.M.库切的《耻》,I478.074
  3. 茨威格传记作品研究,I521
  4. 哈尼族原始历史意识,K28
  5. 革命历史小说论,I207.42
  6. 新世纪文学的历史性问题研究,I207.42
  7. 王琦瑶们的弄堂人生,I207.42
  8. 艺术处境与历史意识,J01
  9. 论姜文导演电影的历史叙事,J905
  10. 新课改下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G633.51
  11. 历史叙事的重生,I207.42
  12.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高建群小说创作意识研究,I207.42
  13. 场面描写与太史公历史叙事的戏剧性,I206.2
  14. 个人化叙事的公共表意问题,I206.7
  15.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G633.51
  16. 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历史意识与道德意识,B234.5
  17. 黑泽明美学世界中的莎士比亚,J905
  18. 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终结,B03
  19. 在真实与虚构、隐秘与公开之间,I106.4
  20. 试论中国现代历史意识及其与日韩学界的差异,K092
  21. 李锐论,I207.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