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红山铜矿矿柱回采技术研究
作 者: 刘让
导 师: 侯克鹏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采矿工程
关键词: 矿柱回采 大红山铜矿 采矿方法 数值模拟 有限元
分类号: TD86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矿产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地球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当今亟需解决的问题。在金属矿过去地下开采过程中,采富弃贫,留下一些贫矿;采用空场法采矿的一些矿山,留下了一些矿柱;此外,为保护地表建构筑物、河流和湖泊以及井巷工程,一些矿山还需留保安矿柱。因此,及时而有效地回采矿柱,对充分利用国家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提高矿山经济效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红山铜矿矿柱回采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调查、数值模拟和地压监控措施等研究手段,通过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1、大红山铜矿岩体为层状结构,断层及宏观结构弱面是主要控制因素,但对整体岩石开挖影响不大,整体岩体稳定性较好。在矿柱回采中,可不考虑断层等大的结构体的影响,但应注意结构面的影响。2、大红山铜矿矿柱回采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不会因为矿柱的回采对地压构成严重的威胁,破坏整个开采系统。3、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大红山铜矿矿柱回采不会对整个一期正常生产系统产生安全威胁。模拟表明,大红山铜矿的矿柱回采对整个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通过加强充填、设置中段矿柱等方法可以得到有效控制。4、设计优化了矿柱回采的方案——浅孔留矿法。该方案的采场结构参数为:沿矿柱高度1/3H以下,留2m的矿壁作为保护层厚度,1/3H以上留1m矿壁,矿壁形态呈阶梯型。经过现场工业试验,确定的回采方案获得很好的效果,回采过程中经位移监测,采场变形量小,地压显现不明显。5、创造性的提出了无胶结尾砂充填条件下的矿柱回采工艺和方法。通过研究和工业回采试验,实现回采矿柱0贫化、62%回采率的良好效果。6、解决了无胶结尾砂充填条件下窄矿柱(5~8m)的地压控制、地压显现等问题,实现了矿柱的安全回采,改变了大红山铜矿矿柱不能回采的局面。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绪论 7-15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7 1.2 矿柱回采研究现状 7-13 1.2.1 矿柱类型 7-8 1.2.2 空场法矿柱回采 8-10 1.2.3 充填法矿柱回采 10-11 1.2.4 回采过程的安全措施 11-13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5 1.3.1 研究内容 13-14 1.3.2 技术路线 14-15 第二章 矿体地质概况及开采现状 15-25 2.1 矿区地质概况 15-16 2.2 矿区地质构造 16-17 2.3 矿床地质 17-19 2.4 矿区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 19-21 2.5 开采现状 21-25 2.5.1 采矿方法使用情况 21-23 2.5.2 开采顺序 23 2.5.3 开采充填情况 23 2.5.4 采空区暴露面积统计 23-25 第三章 矿柱回采的可行性研究 25-46 3.1 岩体结构调查及分析 25-29 3.2 结构面空间分布规律及稳定性分析 29-34 3.3 岩体质量分级 34-35 3.4 矿柱回采对一期生产系统的影响研究 35-37 3.4.1 矿柱回采前后顶柱稳定性分析 35-36 3.4.2 矿柱回采前后充填体稳定性分析 36 3.4.3 矿柱回采前后夹层稳定性分析 36 3.4.4 矿柱全采与留部分矿柱两方案对比分析 36-37 3.4.5 矿柱回采对现开采系统的影响 37 3.5 矿体回采过程对矿柱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37-45 3.5.1 矿体开采过程中的地压变化分析 38-42 3.5.2 矿体开采过程的地压变化对矿柱的影响 42-45 3.6 本章小结 45-46 第四章 矿柱回采方法选择及确定 46-56 4.1 首采矿柱概况 46 4.2 回采方案 46-52 4.2.1 方案一 有底柱浅眼留矿法 46-49 4.2.2 方案二 有底柱中深孔崩落法 49-50 4.2.3 方案三 留矿——崩落法 50-52 4.3 各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52-53 4.3.1 回收率与贫化率 52-53 4.3.2 安全性 53 4.3.3 开采效率 53 4.4 本章小结 53-56 第五章 矿柱回采数值模拟研究 56-71 5.1 数值模拟的基本思路 56 5.2 模型的建立及其计算方案 56 5.3 基本假设 56-57 5.4 计算模型 57-60 5.4.1 计算域 57-58 5.4.2 边界约束 58 5.4.3 地应力设置 58 5.4.4 计算方案 58-59 5.4.5 计算采用力学模型 59 5.4.6 计算所采用力学参数 59-60 5.5 计算结果分析 60-70 5.5.1 顶板及充填体稳定性分析 60-66 5.5.2 矿柱回采过程稳定性分析 66-70 5.6 本章小结 70-71 第六章 矿柱回采工业试验 71-73 6.1 试验盘区矿柱回采情况简介 71 6.2 矿柱回采中的地压监控措施 71-72 6.3 矿柱回采后空区的处置措施 72-73 第七章 应用与推广 73-75 7.1 应用 73-74 7.2 推广 74-75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75-77 8.1 结论 75-76 8.2 展望 76-77 致谢 77-78 参考文献 78-80 附录 80
|
相似论文
-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 混粉电火花成型机主机系统及工艺试验的研究,TG661
- 高强度钢板冲压件回弹的研究,TG386
- 筒形件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TG386
- 硬质合金与钢连接工艺及机理研究,TG454
- 电火花加工中的电极损耗机理及控制研究,TG661
- 永磁磁力耦合器结构与特性研究,TH139
- 谐波齿轮传动柔轮应力及轮齿磨损分析,TH132.43
- 常温低温组合密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TH136
- 具有非对称端壁的涡轮叶栅气膜冷却数值研究,V231.3
- 复杂形体的高速气动对流及耦合换热研究,V215.4
-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 碾压混凝土拱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与分缝设计研究,TV642.2
- 竖向荷载作用下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简化分析,TU391
- 带填充墙框架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TU323.5
- 循环流化床内颗粒聚团的传热特性研究,TK124
- 生物质直接再燃的数值模拟,TK16
- 670t/h四角切圆锅炉炉内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 1000MW超超临界褐煤锅炉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 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TK173
- 周向浓淡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场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TK223.2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矿业工程 > 矿山开采 > 金属矿开采 > 有色金属矿开采 > 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