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红山铜矿矿柱回采技术研究

作 者: 刘让
导 师: 侯克鹏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采矿工程
关键词: 矿柱回采 大红山铜矿 采矿方法 数值模拟 有限元
分类号: TD86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矿产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地球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当今亟需解决的问题。在金属矿过去地下开采过程中,采富弃贫,留下一些贫矿;采用空场法采矿的一些矿山,留下了一些矿柱;此外,为保护地表建构筑物、河流和湖泊以及井巷工程,一些矿山还需留保安矿柱。因此,及时而有效地回采矿柱,对充分利用国家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提高矿山经济效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红山铜矿矿柱回采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调查、数值模拟和地压监控措施等研究手段,通过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1、大红山铜矿岩体为层状结构,断层及宏观结构弱面是主要控制因素,但对整体岩石开挖影响不大,整体岩体稳定性较好。在矿柱回采中,可不考虑断层等大的结构体的影响,但应注意结构面的影响。2、大红山铜矿矿柱回采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不会因为矿柱的回采对地压构成严重的威胁,破坏整个开采系统。3、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大红山铜矿矿柱回采不会对整个一期正常生产系统产生安全威胁。模拟表明,大红山铜矿的矿柱回采对整个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通过加强充填、设置中段矿柱等方法可以得到有效控制。4、设计优化了矿柱回采的方案——浅孔留矿法。该方案的采场结构参数为:沿矿柱高度1/3H以下,留2m的矿壁作为保护层厚度,1/3H以上留1m矿壁,矿壁形态呈阶梯型。经过现场工业试验,确定的回采方案获得很好的效果,回采过程中经位移监测,采场变形量小,地压显现不明显。5、创造性的提出了无胶结尾砂充填条件下的矿柱回采工艺和方法。通过研究和工业回采试验,实现回采矿柱0贫化、62%回采率的良好效果。6、解决了无胶结尾砂充填条件下窄矿柱(5~8m)的地压控制、地压显现等问题,实现了矿柱的安全回采,改变了大红山铜矿矿柱不能回采的局面。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绪论  7-15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7
  1.2 矿柱回采研究现状  7-13
    1.2.1 矿柱类型  7-8
    1.2.2 空场法矿柱回采  8-10
    1.2.3 充填法矿柱回采  10-11
    1.2.4 回采过程的安全措施  11-13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5
    1.3.1 研究内容  13-14
    1.3.2 技术路线  14-15
第二章 矿体地质概况及开采现状  15-25
  2.1 矿区地质概况  15-16
  2.2 矿区地质构造  16-17
  2.3 矿床地质  17-19
  2.4 矿区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  19-21
  2.5 开采现状  21-25
    2.5.1 采矿方法使用情况  21-23
    2.5.2 开采顺序  23
    2.5.3 开采充填情况  23
    2.5.4 采空区暴露面积统计  23-25
第三章 矿柱回采的可行性研究  25-46
  3.1 岩体结构调查及分析  25-29
  3.2 结构面空间分布规律及稳定性分析  29-34
  3.3 岩体质量分级  34-35
  3.4 矿柱回采对一期生产系统的影响研究  35-37
    3.4.1 矿柱回采前后顶柱稳定性分析  35-36
    3.4.2 矿柱回采前后充填体稳定性分析  36
    3.4.3 矿柱回采前后夹层稳定性分析  36
    3.4.4 矿柱全采与留部分矿柱两方案对比分析  36-37
    3.4.5 矿柱回采对现开采系统的影响  37
  3.5 矿体回采过程对矿柱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37-45
    3.5.1 矿体开采过程中的地压变化分析  38-42
    3.5.2 矿体开采过程的地压变化对矿柱的影响  42-45
  3.6 本章小结  45-46
第四章 矿柱回采方法选择及确定  46-56
  4.1 首采矿柱概况  46
  4.2 回采方案  46-52
    4.2.1 方案一 有底柱浅眼留矿法  46-49
    4.2.2 方案二 有底柱中深孔崩落法  49-50
    4.2.3 方案三 留矿——崩落法  50-52
  4.3 各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52-53
    4.3.1 回收率与贫化率  52-53
    4.3.2 安全性  53
    4.3.3 开采效率  53
  4.4 本章小结  53-56
第五章 矿柱回采数值模拟研究  56-71
  5.1 数值模拟的基本思路  56
  5.2 模型的建立及其计算方案  56
  5.3 基本假设  56-57
  5.4 计算模型  57-60
    5.4.1 计算域  57-58
    5.4.2 边界约束  58
    5.4.3 地应力设置  58
    5.4.4 计算方案  58-59
    5.4.5 计算采用力学模型  59
    5.4.6 计算所采用力学参数  59-60
  5.5 计算结果分析  60-70
    5.5.1 顶板及充填体稳定性分析  60-66
    5.5.2 矿柱回采过程稳定性分析  66-70
  5.6 本章小结  70-71
第六章 矿柱回采工业试验  71-73
  6.1 试验盘区矿柱回采情况简介  71
  6.2 矿柱回采中的地压监控措施  71-72
  6.3 矿柱回采后空区的处置措施  72-73
第七章 应用与推广  73-75
  7.1 应用  73-74
  7.2 推广  74-75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75-77
  8.1 结论  75-76
  8.2 展望  76-77
致谢  77-78
参考文献  78-80
附录  80

相似论文

  1.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2. 混粉电火花成型机主机系统及工艺试验的研究,TG661
  3. 高强度钢板冲压件回弹的研究,TG386
  4. 筒形件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TG386
  5. 硬质合金与钢连接工艺及机理研究,TG454
  6. 电火花加工中的电极损耗机理及控制研究,TG661
  7. 永磁磁力耦合器结构与特性研究,TH139
  8. 谐波齿轮传动柔轮应力及轮齿磨损分析,TH132.43
  9. 常温低温组合密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TH136
  10. 具有非对称端壁的涡轮叶栅气膜冷却数值研究,V231.3
  11. 复杂形体的高速气动对流及耦合换热研究,V215.4
  12.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13. 碾压混凝土拱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与分缝设计研究,TV642.2
  14. 竖向荷载作用下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简化分析,TU391
  15. 带填充墙框架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TU323.5
  16. 循环流化床内颗粒聚团的传热特性研究,TK124
  17. 生物质直接再燃的数值模拟,TK16
  18. 670t/h四角切圆锅炉炉内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9. 1000MW超超临界褐煤锅炉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20. 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TK173
  21. 周向浓淡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场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TK223.2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矿业工程 > 矿山开采 > 金属矿开采 > 有色金属矿开采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