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左传》预言研究

作 者: 宗金伟
导 师: 于迎春
学 校: 北京大学
专 业: 古代文学
关键词: 《左传》预言 春秋时代 史官文化 文学
分类号: K20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581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左传》中的预言为研究对象,从《左传》预言产生的时代背景,《左传》预言与史官文化的关系,《左传》预言对文史写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从预言入手,解读春秋时代的精神特质,揭示预言对于史官和史书的意义,以及预言对于文史写作的作用。第一章主要分析《左传》预言产生的时代背景。春秋时代处于新旧文化交替的特殊时期,巫祝占卜的兴盛和人文理性的高涨,这两种相反的文化现象共同建构着反悖的春秋文化,使春秋成了一个独特的先知时代,人们对自己的预言能力极为自信,普遍有一种预言的冲动,因此,《左传》中的预言数量众多。第二章主要分析《左传》预言与礼乐文明的关系。礼乐文明是周代新型文化的代表,诗书礼乐被春秋贵族推向极致,从而代替巫鬼占卜成了预言的依据。礼乐文明所培养出来的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贵族风范也成了神圣的法则,可以据以推断人物的寿夭祸福。《左传》对于礼乐宗法的极力维护使礼乐文化成了一种神秘而诡异的国家宗教。第三章主要分析《左传》预言与史官文化的关系。史官的巫祝出身使他们对预言占卜有一种天然的兴趣,预言作为一种重要的春秋史料被载入《左传》,这是史官的职责所在,史官本人对这些鬼神妖梦则不一定相信。他们对于天道灵异的宣扬往往出自神道设教的考虑,史官用大量的预言建构起一种道德化的历史观,希望以此来实现史书的劝诫作用。第四章主要分析《左传》预言对于文史写作的意义。预言起着整合材料的作用,对于编年纪事的《左传》极为重要。《左传》预言开启了预叙的写法,对后代中国叙事文学影响重大。预言增添了史书的文采,使《左传》全书血脉贯通、气韵生动,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2-3
Abstract  3-6
引言  6-7
第一章 《左传》预言春秋时代  7-18
  第一节 巫祝遗风的承续  7-11
    一、原始宗教的遗留和发展  7-9
    二、巫祝遗风与巫祝预言  9-11
  第二节 人文理性的高涨  11-15
    一、原始宗教的消退  11-13
    二、人文理性和事理预言  13-15
  第三节 反悖的先知时代  15-18
第二章 《左传》预言与礼乐文明  18-30
  第一节 神圣的礼乐政教  18-23
  第二节 神秘的贵族风范  23-27
    一、容仪风度的神秘推导  23-26
    二、春秋风范的极力维护  26-27
  第三节 神异的礼乐文明  27-30
第三章 《左传》预言与史官文化  30-39
  第一节 巫祝与先知的统一  30-32
  第二节 真假信疑之间  32-36
    一、真假之辨  32-34
    二、信疑之间  34-36
  第三节 道德化的历史观  36-39
第四章 《左传》预言与文史写作  39-48
  第一节 材料整合与历史段落  39-42
  第二节 预言与预叙  42-45
  第三节 预言与文采  45-48
结语  48-50
主要参考书目  50-53
后记  53-54

相似论文

  1.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2.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3.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编选研究,G633.3
  4. 幼儿文学的德育功能探析,G611
  5. 高中古典文学教学与当代高中生人格培养,G633.3
  6. 《无名的裘德》中的家庭伦理解读,I561.074
  7. 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研究,H195
  8. 网络文学及其版权保护模式研究,D923.41
  9.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古典文学作品的人文教育探究,G633.3
  10. 杰克·伦敦作品中的意象分析,I712.074
  11. 边缘境遇下的女性书写,I313.06
  12. 从传统乡土写实到现代乡土抒情,I207.42
  13. 面朝黄土,背负青天,I206.6
  14. 伪满时期文学与政治的游移,I206.6
  15.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学文本细读策略研究,G633.3
  16. 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I207.42
  17. 高中文言文教学优化研究,G633.3
  18. 幼儿师范学校中幼儿文学教学方法研究,I207.8-4
  19. 多彩的塞北乡村画卷—何申小说论,I207.42
  20. 从文学到革命—丁玲《北斗》、《解放日报》文艺栏时期心态研究,I206.6
  21. 明清戏曲小说中的严嵩形象研究,I207.419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通史 > 古代史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