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北京山区小流域经济开发与管理探讨

作 者: 李妍彬
导 师: 田至美
学 校: 首都师范大学
专 业: 人文地理学
关键词: 小流域 小流域经济开发 小流域管理 北京山区
分类号: S15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0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中国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近10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引入,山区小流域治理与经济开发、资源保护相结合的战略思想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小流域治理活动的准则。目前,对小流域的研究偏重于综合治理方面,侧重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对小流域经济开发与管理的研究较少。只是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典型小流域经济发展有一些案例分析,但把小流域作为一个区域经济系统进行全面研究,仍然不全面。本选题选取北京山区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域,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探索山区小流域的结构、功能及其治理与优化开发措施,并进行相应的管理措施分析。从北京市具体情况来看,山区总面积10418km~2,占全市面积的62%,且多为石质山地,水士流失面积6640km~2,占山区面积的62%,虽经50多年的治理,目前仍有4089km~2的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仍很严重,山区人民生活水平仍不富裕,相对贫困的乡镇全在边远山区。本文正是针对上述问题,选择李家峪小流域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小流域经济开发与管理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分为八章:绪论、小流域经济开发的理论基础、小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人口分布和居民点布局、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产业链、小流域管理、实证研究(李家峪小流域经济开发方向与途径)、结论。得出的主要成果有:生态环境治理可分为两大类: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居民点调整模式主要有迁移合并模式、内部改造模式、积极发展模式。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主要从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区、坡改梯经济林果区、平缓坡耕地农业耕作区不同的功能区提出不同的结构调整。为了持续获取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布设综合治理措施,对水土资源及其它再生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主要通过拍卖“四荒”使用权、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治理开发形式促进农民参与小流域管理。

全文目录


摘要  7-8
Abstract  8-10
1 绪论  10-2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0-11
  1.2 既有研究综述  11-17
    1.2.1 国外山区小流域研究综述  11-13
    1.2.2 国内山区小流域研究综述  13-15
    1.2.3 北京山区相关研究综述  15-17
  1.3 研究内容  17-19
    1.3.1 小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规划  17-18
    1.3.2 小流域人口与居民点布局  18
    1.3.3 小流域土地利用与农业产业链  18
    1.3.4 小流域管理  18-19
    1.3.5 小流域开发案例  19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9-21
2 小流域经济开发的理论基础  21-32
  2.1 小流域和小流域经济相关概念  21-26
    2.1.1 小流域概念、类型及划分  21-22
    2.1.2 小流域经济的内涵  22
    2.1.3 小流域经济系统  22-26
  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26-27
    2.2.1 生态经济的内涵  26
    2.2.2 生态经济学与小流域  26-27
  2.3 外部性理论  27-28
    2.3.1 小流域外部性的表现  27
    2.3.2 外部性的克服  27-28
  2.4 产权经济理论  28-29
    2.4.1 产权与交易  28-29
    2.4.2 产权经济理论与小流域治理  29
  2.5 区域经济学理论和产业经济学理论  29-30
  2.6 循环经济理论  30-31
  2.7 小流域系统分析  31-32
3 小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32-44
  3.1 小流域生态系统分析  32-33
    3.1.1 小流域生态系统的组成  32
    3.1.2 小流域生态系统的功能  32-33
  3.2 小流域生态治理规划的含义与意义  33-34
  3.3 小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34-35
    3.3.1 小流域生态治理规划的任务  34
    3.3.2 小流域生态治理规划的内容  34-35
  3.4 小流域生态环境的建设与整治  35-44
    3.4.1 北京山区小流域泥石流的分布  35-37
    3.4.2 北京山区小流域泥石流的分布规律  37-40
    3.4.3 北京山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泥石流的防治与治理  40-44
4 小流域人口分布与居民点布局  44-51
  4.1 影响小流域人口发展与分布的因素  44-45
    4.1.1 自然资源  44
    4.1.2 人口发展与政策  44
    4.1.3 技术经济发展水平  44
    4.1.4 现有人口基础  44-45
    4.1.5 自然灾害  45
  4.2 小流域人口和居民点的分布  45-47
    4.2.1 小流域人口分布  45-46
    4.2.2 村落规模与人均纯收入的关系  46-47
  4.3 未来小流域人口发展预测  47-48
  4.4 居民点布局没置的初步设想与建议  48-51
    4.4.1 小流域居民点整合模式  48-49
    4.4.2 小流域居民点用地整理标准  49-50
    4.4.3 小流域居民点整理的保障措施  50-51
5 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农业产业链  51-58
  5.1 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现状  51-54
    5.1.1 耕地利用  52-53
    5.1.2 山坡地利用  53-54
  5.2 从土地气候生产潜力探讨流域土地利用方向  54-55
    5.2.1 土地气候生产潜力计算  54
    5.2.2 结果分析  54-55
  5.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55-56
    5.3.1 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区  55
    5.3.2 坡改梯经济林果区  55
    5.3.3 平缓坡耕地农业耕作区  55-56
  5.4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  56-58
    5.4.1 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经济系统内部关联  56
    5.4.2 将生态农业系统建设作为发展生态经济的基础  56-57
    5.4.3 延伸生态农业产业链,建立生态产业体系  57-58
6 小流域管理  58-64
  6.1 从小流域治理走向小流域管理势所必然  58
  6.2 我国小流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58-59
    6.2.1 小流域规划监督无力  59
    6.2.2 小流域执法力度不强  59
    6.2.3 小流域治理速度减缓  59
  6.3 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对策  59-60
  6.4 MPAP方法在北京山区小流域管理中的运用  60-64
    6.4.1 MPAP方法简介  60-62
    6.4.2 促进农民参与小流域管理的做法  62-64
7 小流域开发案例:平谷区李家峪小流域  64-75
  7.1 李家峪小流域自然概况  64-66
  7.2 李家峪小流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现状  66-68
    7.2.1 基础设施  66-67
    7.2.2 土地利用现状  67-68
    7.2.3 人口与经济现状  68
  7.3 李家峪小流域治理的现状  68-69
  7.4 李家峪小流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69-75
    7.4.1 小流域治理工程  69-70
    7.4.2 道路建设工程  70-71
    7.4.3 水利建设工程  71
    7.4.4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71-72
    7.4.5 生态农业建设工程  72
    7.4.6 水土流失和水环境监测  72-73
    7.4.7 村民精神文明建设工程  73
    7.4.8 李家峪小流域管理  73-75
8 结论  75-77
参考文献  77-80
致谢  80-81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项目  81

相似论文

  1.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水污染效应评价与预警系统研究,X52
  2. 侵蚀红壤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肥力质量评价,S158
  3. 长乐江流域大气氮、磷沉降及其在区域营养物质循环中的贡献,X131.2
  4. 长三角地区典型稻作流域农田氮平衡及氮负荷研究,S158.3
  5. 集体化时代吕梁山区水土保持工作初探,S157
  6. 西双版纳勐仑地区不同类型小流域氮流失规律分析,X52
  7. 干旱对海河流域典型森林土壤生态系统演变的影响研究,X820.3
  8. AnnAGNPS模型在四岭水库小流域非点源控制中的应用研究,X52
  9. 辽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与分配模式研究,X321
  10.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的应用研究,S157
  11. 清代淮河流域交通路线的布局与变迁,K249
  12. 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研究,TV213.4
  13. 基于SRTM DEM的大中流域地表水文模拟研究,P208
  14. 玛纳斯河流域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响应,Q948
  15. 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及其创新研究,X321
  16. 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研究,X321
  17. 基于流域统一管理的地方政府合作研究,TV213.4
  18. 当代清江流域土家竹枝词研究,I207.23
  19. 构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域污染防治机制,X321
  20. 岗南水库氮磷非点源污染本底值估算研究,X524
  21. 饶河流域典型徽州传统村镇外部空间形态特征与启示,TU982.29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水土保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