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花鲈(Lateolabrax sp.)耳石形态的地理变异

作 者: 孟晓梦
导 师: 叶振江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渔业资源
关键词: 花鲈 耳石 形态特征 种群鉴别
分类号: S91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鱼类耳石长久已来一直被作为种间形态的分类特征,由于成鱼耳石形态具有种的特征,且具有生长呈明显的季节性、不易受机械损伤、比鳞片更为稳定等特点,正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近十余年来国外学者进一步将耳石形态学分析应用于鱼类种群划分,并逐渐发展成为鱼类种群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花鲈(Lateolabrax sp.)为广盐性、广温性、肉食性、浅海近岸、中下层、高等真骨鱼类,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花鲈属(Lateolabrax),分布于我国沿海各省沿岸,除我国外,还分布于日本和朝鲜半岛沿岸。花鲈幼鱼可沿河口进入内河索饵,故河流下游的一些水系中也有分布。由于具有生长迅速、病害少、适应广、食性广个体大、肉味美等特点,已在我国南北沿海各省广泛开展养殖生产。国内外学者在花鲈属分类问题上作了很多研究工作,过去一直认为该属只有花鲈一种,但随着研究方法的进步和一些新研究方法的使用,近年来中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分布于中日海域的花鲈由于地理隔离而产生了较大的分异。日本学者提出花鲈属存在三个种,即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日本宽花鲈(又称高体鲈)L. latus和中国鲈L. maculates。中外学者已经作了很多中日花鲈的比较研究,但中日花鲈的耳石形态比较未见报道。目前关于中国鲈种群结构的研究较少,尚没有得出十分全面且明晰的结论。从耳石形态学特征来探讨花鲈种群识别,国内外更未见相关报道。本文以耳石宽/耳石长(W/H)、主叶斜长/耳石长(L/H)、侧叶斜长/耳石长(l/H)、核宽/耳石宽(ow/W)、主叶宽/耳石宽(w/W)、主叶长/耳石长(h/H)、侧叶宽/主叶宽(w’/w)、主叶宽/主叶长(w/h)、核宽/核长(ow/oh)、核长/第一龄年轮直径(oh/D)为具体形态学分析参数,比较了日本花鲈、中国鲈的舟山、福州、厦门和广西近海群体,共101尾样本的耳石的形态学特征。并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对性状差异进行系统比较和群体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花鲈与中国鲈耳石形态、耳石重-耳石长的关系、耳石重-体长关系差异显著;聚类分析显示花鲈与中国鲈舟山、福州、厦门、广西群体间的欧氏距离分别为4.538、5.656、5.396、4.670,中国鲈各群体间欧氏距离在2.108—4.566之间。根据耳石形态学分析的结果,中国近海不同海域的中国鲈群体具有明显的地理变异,初步认为前述中国近海的中国鲈群体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地理种群,即中国鲈舟山种群、中国鲈福州-厦门种群和中国鲈广西种群。鱼类分类及种群研究是渔业生物学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合理利用鱼类资源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在资源受到最大限度利用的现代渔业中,确定资源单位,对该渔业的合理经营和利用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耳石形态学分析手段探讨花鲈与中国鲈种间差异及中国鲈几个地方群体间差异水平,以分析中国鲈种群结构,丰富种群划分手段与方法,为中国鲈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基础数据。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认为耳石形态学分析是鉴定中国鲈种群的有效方法。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前言  10-17
  1.1 花鲈及其种群划分的研究进展  10-13
    1.1.1 花鲈属分类研究进展  10-13
    1.1.2 中国近海花鲈种群划分的研究进展  13
  1.2 用耳石形态学方法鉴别种群的研究进展  13-17
2 材料与方法  17-25
  2.1 实验材料  17-18
  2.2 研究方法  18-25
    2.2.1 耳石重量与形态学测定  18-20
    2.2.2 耳石重-耳石长、耳石重与体长的关系  20-22
    2.2.3 差异系数检验  22
    2.2.4 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22-23
    2.2.5 聚类分析  23-25
3 结果  25-38
  3.1 耳石形态特征  25-27
    3.1.1 耳石边缘程光滑度  25-26
    3.1.2 耳石背突形态特征  26
    3.1.3 耳石侧叶形态特征  26-27
  3.2 性状差异比较  27-38
    3.2.1 性状指标均值比较  27-28
    3.2.2 差异系数检验  28-30
    3.2.3 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30-31
    3.2.4 耳石重-耳石长关系及耳石重-体长关系  31-36
    3.2.5 聚类分析  36-38
4 讨论与小结  38-40
致谢  40-41
参考文献  41-44

相似论文

  1.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2. 江蓠为基质的双齿围沙蚕亲体培育及个体早期发育研究,S968.9
  3. 北部湾口四种中上层鱼类耳石形态学、分布、生物学及资源评估,S932.4
  4. 主观视觉水平线在单侧前庭周围病变中的应用研究,R764.04
  5. 中国香青属植物系统分类学初步研究,Q948
  6. 昆明近代城市形态发展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TU984.2
  7. 中、日白姑鱼的形态学和遗传学研究,S917.4
  8. 中国北方真藓科(Bryaceae,Musci)植物分类学研究,Q948
  9. 中国部分地区腐生子囊菌种类与分布的初步研究,Q949.32
  10. 棘头梅童鱼和黑鳃梅童鱼的形态学、遗传学研究,S917.4
  11. 斑尾复鰕虎鱼耳石成分研究,S917.4
  12. 大连城山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滨海岩溶地貌特征及其形成机制,P931.5
  13. 长江刀鲚不同生态型的某些表型差异研究,S917.4
  14. 马绍尔群岛海域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年龄与生长研究,S931.1
  15. 东南太平洋茎柔鱼种群结构及其空间异质性分析,S931.1
  16. 秦岭细鳞鲑仔稚鱼耳石微结构及荧光标记研究,S917.4
  17. 髀骨之杵体相特征的CT值分析,R816.8
  18. 饲料中半乳寡糖和棉子糖对花鲈生长、免疫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S963
  19. 花鲈幼鱼饲料磷需要量研究,S963
  20. 五种野生蕨类植物耐荫性研究,S682.35
  21. 杂交兰‘韩国桃花’与蕙兰种间杂交后代营养生长阶段形态特征及核型分析,S682.3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基础科学 > 水产生物学 > 水产动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