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铋掺杂纳米NaTaO_3的结构和电子特性研究

作 者: 白红亮
导 师: 王晓晶
学 校: 内蒙古大学
专 业: 物理化学
关键词: 纳米NaTaO3  掺杂 结构特性 电子特性
分类号: O614.5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48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氢能作为无污染的生态清洁能源,一直倍受各国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半导体光催化制氢是实现工业化、廉价制备氢气的重要手段,利用太阳能光解水制氢,则是一种“阳光经济”的理想方案。为了降低能耗,研究和开发高催化制氢活性半导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NaTaO3体系具有ABO3的钙钛矿结构,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氢及氧,是良好的光催化剂材料,因而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热点研究领域之一。纵观目前NaTaO3光催化研究,绝大多数的研究重点放在光催化剂改性,提高其使用性能和光利用效率上,导致重复性研究十分严重,而对其影响机制的研究也是猜想多于证据,对光催化剂性能起决定作用的结构和电子特性研究显得尤为不足。为此,本文围绕掺杂纳米NaTaO3结构特性、光学特性、光催化和理论研究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获得了以下重要结论:1、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铋掺杂纳米NaTaO3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铋掺杂使NaTaO3的XRD(110)与(112)衍射峰向2θ小角度方向移动并出现宽化现象,导致NaTaO3发生晶格畸变,并对NaTaO3晶粒长大有抑制作用。基于XRD与HRTEM分析和理论模型的结构优化结果认为,铋掺杂离子在NaTaO3基体中存在如下两种形式:取代Ta5+离子进入NaTaO3晶格之中和以氧化物形式局部集聚在NaTaO3晶格内。2、采用UV-VIS和PL对铋掺杂纳米NaTaO3测定了其光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铋掺杂纳米NaTaO3的UV-VIS吸收边发生了红移,带隙变小,并且随着Bi掺杂浓度的增加能隙逐渐变小。Bi掺杂在荧光光谱中没有引起新的发射峰,但影响钽酸钠的发光强度。3、对NaTaO3和不同浓度Bi掺杂NaTaO3进行光降解实验,我们发现制备的纳米NaTaO3具有很高的光催化活性,同时随着Bi掺杂浓度的增加,NaTaO3的光催化活性受到影响。4、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量化软件计算了铋掺杂纳米NaTaO3的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铋的掺入使晶体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电子性质都发生了变化。比较铋掺杂和纯NaTaO3晶体,发现导带下移,带隙变窄。同时,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带隙越小。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钛酸盐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分解水性能,O643.36
  2. 稀土元素掺杂Ca3Co4O9与Ag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TQ174.1
  3. 静电纺丝法制备TiO2及其光催化行为的研究,O614.411
  4. 铋掺杂硅磷酸盐玻璃近红外发光性质及机理研究,TQ171.1
  5. 钛酸钡基NTC热敏陶瓷电阻的制备与研究,TQ174.1
  6. 掺杂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O643.36
  7. Bi、N共掺杂TiO2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O614.411
  8. 功能化纳米二氧化钛多孔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TB383.1
  9. 有序多孔TiO2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TB383.2
  10. 一维纳米TiO2的制备及染料废水脱色研究,TB383.1
  11. 锂离子层状正极材料LiMO2(M=Co,Ni,Mn)的第一性原理的研究,TM912
  12. 铁、镧掺杂纳米TiO2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O614.411
  13. CuO-Bi2O3/MgO-SiO2催化甲醛、乙炔合成1,4-丁炔二醇,TQ223.162
  14. 石墨烯制备及其缺陷研究,O613.71
  15. 钛酸锶钡钙基铁电陶瓷的介电性能研究,TQ174.1
  16. 基片参数对微带带通滤波器传输特性影响研究,TN713.5
  17. 多维电荷传输基团修饰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光电特性,O627.8
  18. ZnO掺杂效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O614.241
  19. 复合纤维BiVO4的制备及其对印染废水的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X791
  20. Tm和Dy掺杂的YSZ涂层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TG174.442
  21. TiO2光催化剂的掺杂改性及应用,O643.36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 第Ⅴ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 钒副族(ⅤB族金属元素) > 钽Ta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