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北京城区大气颗粒物污染特性的研究

作 者: 张慧峰
导 师: 钱枫
学 校: 北京工商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质量浓度 重金属 形态 分布
分类号: X5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5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气颗粒物污染是当前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问题。大气颗粒物成分复杂、性质多样且危害较大,颗粒物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城市大气污染控制的重要研究领域。以北京城区大气颗粒物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大气TSP与PM10的主要污染特性,包括颗粒物浓度及粒度分布、颗粒物形貌及组成特性、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及其随时间和季节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城区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具有明显的时间和季节分布特征,大气PM1.0、PM2.5和PM10质量浓度在每天24小时呈周期性变化,最高峰值出现在20:00~21:00,最低谷值出现在5:00~6:00;通过监测大气中粒径小于20μm颗粒物,发现粒径在0.52~1.04μm之间的颗粒物无论在质量浓度还是数量浓度分布上,都占有主导地位;5月大气TSP与PM10质量浓度高于6月、7月,且6月PM10在TSP中的比重明显低于5月。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颗粒物的形貌及组成特性进行分析表明,大气颗粒物主要由矿物颗粒、烟尘集合体、飞灰、生物颗粒等其它颗粒构成,其中矿物颗粒是最主要的构成颗粒;矿物颗粒主要来源于风起扬尘、道路扬尘、建筑扬尘、工业扬尘和二次大气化学反应产物;烟尘集合体主要来自于机动车尾气和燃煤;飞灰主要来自于燃煤;生物颗粒主要来自于自然植物。利用ICP-MS法对大气TSP与PM10中重金属元素Cr、Ni、Cu、Zn、Cd、Pb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季各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普遍高于其它季节,夏季稍高于秋季;运用富集因子法对重金属元素来源进一步分析表明,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Cu、Zn、Cd和Pb被富集,主要来自于人为源;Cr、Ni没有被富集,主要来自于自然源。更深入的研究发现,重金属元素来源不同,其形态分布也不相同,运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将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存在形态分为酸可提取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大气TSP与PM10中重金属元素Cr、Ni主要以有机物结合态存在,Cu、Zn、Cd主要以酸可提取态存在,Pb主要以酸可提取态存在,其次以氧化物结合态存在;对土壤中相应重金属元素做了分析并与颗粒物对比发现,Cu、Pb在颗粒物和土壤中形态分布存在较大差别,土壤中Cu主要以残渣态存在,Pb主要以氧化物结合态存在;Cr、Ni主要以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 Zn、Cd形态分布差别较小,主要以酸可提取态存在。对大气颗粒物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进行评价认为, Zn、Cd的生物有效性最高,对环境的危害最大; Pb、Cu生物有效性居中;Ni、Cr的生物有效性最小,对环境危害相对较小。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绪论  8-23
  1.1 研究背景  8-12
    1.1.1 大气颗粒物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8-9
    1.1.2 我国城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现状及趋势  9-11
    1.1.3 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复合型  11-1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1
    1.2.1 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与来源  12-15
    1.2.2 大气颗粒物浓度的研究现状  15-16
    1.2.3 大气颗粒物重金属元素的研究现状  16-19
    1.2.4 大气颗粒物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  19-21
  1.3 本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21-23
第二章 大气颗粒物浓度及粒度分布  23-33
  2.1 实验方法  23-24
    2.1.1 静态采样法  23
    2.1.2 动态采样法  23-24
    2.1.3 采样地点  24
  2.2 数据结果与讨论  24-32
    2.2.1 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分布  24-28
    2.2.2 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28-30
    2.2.3 大气颗粒物粒度分布  30-32
  2.3 小结  32-33
第三章 大气TSP 与PM_(10)源解析  33-53
  3.1 实验方法  33-36
    3.1.1 源解析的方法及理论依据  33-34
    3.1.2 样品采集  34
    3.1.3 分析方法  34-36
  3.2 数据结果与讨论  36-51
    3.2.1 主要颗粒物形貌及来源分析  36-50
    3.2.2 不同季节大气TSP 与PM_(10) 形貌及其构成颗粒特征  50-51
  3.3 小结  51-53
第四章 大气TSP 与PM_(10)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性  53-69
  4.1 实验方法  53-55
    4.1.1 重金属元素总量的测定方法  53-54
    4.1.2 重金属元素形态分布的测定方法  54-55
  4.2 数据结果与讨论  55-68
    4.2.1 大气TSP 与PM_(10) 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  55-60
    4.2.2 大气TSP 与PM_(10) 重金属元素形态分布的分析  60-65
    4.2.3 大气TSP 与PM_(10) 中重金属元素来源分析  65-68
  4.3 小结  68-69
第五章 结论  69-70
参考文献  70-74
附录A  74-75
附录B  75-78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8-79
致谢  79

相似论文

  1.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创作的艺术化技术理念研究,TU-86
  2. 吉林市城市意象解析,TU984
  3.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4. Ad-Hoc网络多信道MAC层协议的信道分配问题的研究,TN929.5
  5. 海杂波建模及其对ISAR成像的影响,TN957.54
  6. 分布式系统的故障注入方法研究,TP338.8
  7. 并行分布式网络模拟器PDNS容错技术的研究,TP302.8
  8. 舌体特征的提取及融合分类方法研究,TP391.41
  9. 二维粗糙表面光散射特性模拟与实验研究,TP391.41
  10. 医学超声图像的三维可视化研究,TP391.41
  11. 基于测量的Internet链路延迟建模,TP393.4
  12. 面向海量邮件的检索系统研究与实现,TP393.098
  13.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14. 基于数学形态学分析的激光散斑特性研究,O29
  15. 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入侵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S451
  16. 江蓠为基质的双齿围沙蚕亲体培育及个体早期发育研究,S968.9
  17. 江蓠残渣高活性膳食纤维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S254.9
  18. 复合污染下大薸和凤眼莲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特征,X173
  19. 低温胁迫对荷那龙罗非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S917.4
  20. 政党意识形态研究,D05
  21.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及构建途径研究,D630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 粒状污染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