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胡承珙和《毛诗后笺》

作 者: 王竹君
导 师: 刘晓东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
关键词: 胡承琪 《毛诗后笺》 训话 校勘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9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胡承珙是清代著名的《诗经》专家,他的《毛诗后笺》与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奂《诗毛氏传疏》鼎足而立,成为清代中期重要的传疏体《诗经》著作,在《诗经》研究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胡氏治《诗》受到马瑞辰和陈奂两个人的影响,同时也反过来影响了马、陈二人。可以说,胡、马、陈及其著作在《诗经》研究史上都有着不可抹杀的贡献。但是,后代的学者读《诗》,更多地参照马、陈的著述,对它们的研究也相对较多,《后笺》则显得有点没落。这种研究现状显然与《毛诗后笺》应有的地位不符。因此,本文本着客观求是的态度探求胡承珙学术思想渊源,对《毛诗后笺》的得失作出公允的梳理和评价,希望其功不被埋没,其过也得以公正评判。胡承珙最大的成就在于训诂,他不满于郑《笺》申述毛义却不得要旨,更对孔《疏》的错误百出颇有微词。因此,他做《毛诗后笺》以发明毛旨。同时,他对郑《笺》、孔《疏》并不排斥,而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分析,也有以郑义孔义正《毛传》失误之处。这显示了其学术思想圆通的一面。更能显示其圆通的是他对宋学的吸收。在王念孙、王引之、段玉裁等人的努力下,考据学理论与方法日臻成熟,各种训诂学专著更是汗牛充栋。胡氏充分吸收了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研究成果,在写作《毛诗后笺》时采用了先进的训诂方法。前人多把《毛诗后笺》当作训诂学著作,很少有人提及其在校勘学上的成就。而胡承珙浸淫朴学数十年,博闻强记,学艺精湛,《后笺》在训诂的同时,恰有很多校勘之处。他的校勘虽仍是为训诂服务,但常有令人耳目一新之处。乾嘉时期许多古文学家专以名物训诂、校雠考据为务,对所谓“经言大义”往往重视不够,如段玉裁、王念孙等人,他们解释经典往往从字词入手,在语言文字学方面成绩斐然。但胡承珙在释经时,兼顾名物训诂与义理研究,因此其《后笺》有较强的经学意味。总而言之,胡承珙的《毛诗后笺》是《诗经》清学史上不可回避的重要著作,同时,在使用该书时,应避免受其经学思想影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9
绪论  9-11
一、《毛诗后笺》对前人著述的继承创新  11-28
  (一) 对《毛序》的遵循  11-15
  (二) 对《毛传》的发明  15-18
  (三) 对郑《笺》的取舍  18-21
  (四) 对各家学说的态度  21-28
    1、对《毛诗正义》的纠正  21-23
    2、对宋人及《三家诗》的采纳  23-25
    3、对各家新说的吸收  25-28
二、《毛诗后笺》的经学立场  28-31
三、《毛诗后笺》的训诂方法  31-37
四、《毛诗后笺》的校勘学成就  37-42
五、结语  42-45
参考文献  45-46
致谢  46-4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7-48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8

相似论文

  1. 《金楼子》词汇研究,H13
  2. 《傅与砺诗集》校注,G256.2
  3. 毕沅与孙诒让《墨子》校勘比较研究,G256.3
  4. 《魏书》殿本考证研究,K239.21
  5. 《笔法记》校笺与研究,G256.3
  6. 王利器的文献学思想研究,I206.2
  7. 马瑞辰及其《毛诗传笺通释》研究,I207.22
  8. 张煌言生平及诗歌考论,I207.22
  9. 《吴绛雪诗集》研究与整理,I207.22
  10. 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校读札记,G256.3
  11. 中华书局标点本十七史礼志部分校读札记,G256.3
  12. 《史记正義》稱引《括地志》考校,G256
  13. 《汉书》颜注引经考校,G256
  14. 敦煌变文语词校释补正,H121
  15. 论王念孙《墨子杂志》的研究方法及其成就,G256
  16. 胡承珙《小尔雅义证》训诂研究,G256
  17. 彭叔夏及其《文苑英华辨证》,G256.3
  18. 《仪礼》郑注考,G256
  19. 《册府元龟》中的《三国志》异文研究,K236
  20. 敦煌契约文书词语考释,H134
  21. 《徐孝穆集》研究,G256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