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温州方言语音研究
作 者: 叶晓锋
导 师: 潘悟云
学 校: 上海师范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温州方言 语音演变 腭化 介音脱落
分类号: H1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554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运用历史音韵学和拉波夫的语音演变理论对温州各个地区方言的声韵进行了全面的比较。与以往的温州方言研究相比,本文首先系统分析现阶段温州各地方言的语音,并努力与历史音韵学结合,以揭示各地在温州方言演变中所处的阶段。其次还尝试将温州方言中的音变与语音演变理论相结合考察,以期验证和补充语音演变的普遍性的规律。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温州方言的地域分布以及发展历史,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写作体例。第二章主要对温州地区的声母进行比较。根据温州方言中f和h相混现象,得出汉语方言中合口一二等字中f和h相混主要可能跟后面的元音只有一套合口介音u有关系,而f、h不混的地区合口介音则其实有两套u,一套圆唇,一套不圆唇,而且这两套是互补的。第二章还通过各地的比较,得到了前高元音影响腭化的规律,即(1)韵母y比以y为介音的韵母更容易引起声母腭化。(2)以y为介音的韵母比以i为介音的韵母更容易引起声母腭化。? (3)以i为介音的韵母比韵母i更容易引起声母腭化。此外,第二章还就温州各地的腭化程度做了比较。第三章系统比较了整个温州方言的韵母,理清了现阶段不同地区的音在温州方言整体语音演变中所处的位置,并且通过归纳,总体上印证了拉伯夫的元音链移三条原则即长元音高化、短元音低化、后元音前化。第四章主要讨论温州地区一二等字合口介音脱落的问题。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声母抗脱落的能力,即唇音>喉音>舌根音>舌尖音。接着分析了背后潜在的原因,也是和温州地区合口介音不圆唇的性质有关。舌根音和喉音距离嘴唇较远,所以中间有较大的空间来保证完成发音,特别是喉音,位置离唇部很远。所以相对来喉音和舌根音说比较容易保存u介音;而唇音则天然具有合口性质,所以发u也没有问题。但是舌尖前的音则会出现问题,因为本身舌尖已经发音部位已经够靠前了,而这时候u还是非圆唇的有摩擦性质。这会造成发音的空间极度狭小,不仅发音吃力,而且很难发出完整的音。所以舌尖音最容易脱落u介音。而现在温州话见组字的脱落则可能属于类推行为。最后考察合口字脱落的地区地理分布,得出音变通常是由市区发动的,并向四郊扩散。
|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5 第一章 概论 5-9 第一节 温州方言的地理范围及其发展历史 5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5-8 第三节 选题的目的、意义、材料和体例 8-9 第二章 声母 9-22 第一节 帮组、端组、泥母、来母、日母 9 第二节 非组 9-11 第三节 精组 11-14 第四节 知组 14 第五节 庄组 14-15 第六节 章组 15-17 第七节 见系 17-19 第八节 小结 19-22 第三章 韵母 22-50 第一节 果摄 22-23 第二节 假摄 23-24 第三节 遇摄 24-27 第四节 蟹摄 27-29 第五节 止摄 29-30 第六节 效摄 30-32 第七节 流摄 32-34 第八节 咸摄 34-37 第九节 深摄 37-38 第十节 山摄 38-41 第十一节 臻摄 41-43 第十二节 宕摄 43-44 第十三节 曾摄 44-46 第十四节 梗摄 46-47 第十五节 通摄 47-49 第十六节 小结 49-50 第四章 u 介音脱落问题 50-53 参考文献 53-55 后记 55-56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56-58
|
相似论文
-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多音字研究,H131
- 宋元时期徽州文人用韵研究,I207.22
- 宋代温州籍文士诗文用韵研究,I207.22
- 汉藏语系鼻辅音的类型及历史演变,H4
- 《台湾十五音字母》音系研究,H177
- 灵宝方言研究,H172
- 贵阳花溪区汉语方言语音地图及语音演变研究,H17
- 王十朋诗文用韵研究,I207.22
- 东安土话语音层次研究,H17
- 綦江方言音系调查研究,H17
- 论东家话在苗语川黔滇方言中的地位,H216
- 大同方音百年来的演变,H172
- 中阳方言语音演变的几个特点,H172
- 盐阜地区方言语音的调查研究,H172.4
- 最新派上海市区方言语音的调查分析,H17
- 休宁(溪口)方言语音研究,H17
- 《类篇》重音字声类研究,H11
- 文水方音百年来的演变,H17
- 天津市区方言的几个语音问题研究,H172.1
- 溧阳方言语音研究,H17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方言 > 吴语(江浙话)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