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叶色倒置小麦的一些生物学特征研究

作 者: 姚有华
导 师: 王长发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植物资源学
关键词: 小麦 叶色 叶片衰老 冠层温度
分类号: S51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顶三叶是小麦籽粒灌浆期最主要的光合器官,其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对产量至关重要。小麦籽粒产量的形成和高低主要来自顶三叶的光合同化产物,旗叶对小麦籽粒产量的贡献最大,但是,小麦籽粒的灌浆时期伴随着叶片的衰老过程,叶片的衰老缩短了有效的光合作用持续期进而导致了产量的下降。因此,小麦顶三叶在衰老期间的生理特性变化以及如何延缓叶片在灌浆期的衰老始终是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从顶三叶叶片的颜色变化着手,以具有叶色倒置现象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叶色倒置小麦植株叶色倒置茎和非倒置茎顶三叶叶色、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净光合速率及千粒重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籽粒灌浆期绿叶数、冠层温度的遗传变异动态,结果表明:1.自然界有少数小麦出现了叶色倒置现象,倒置茎上旗叶的衰老比倒二叶早,且这种现象发生在同一株小麦材料内部;在同一株小麦中并不是所有茎生叶的叶色都呈倒置状态,同时着生着叶色呈倒置状态的倒置茎和叶色呈不倒置状态的非倒置茎。2.叶色倒置小麦由于倒置茎上旗叶的衰老比倒二叶早,导致与此现象有关的一些生物学参数发生了异常变化。3.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叶色倒置小麦顶三叶的叶色发生了变化,在接近乳熟后期时,出现了旗叶叶色等级大于倒二叶的现象,即叶色一反前段旗叶绿色最重、倒二叶次之、倒三叶最轻的次序,变成倒二叶最重、旗叶次之、倒三叶最轻,持续到小麦成熟。4.叶色倒置小麦非倒置茎顶三叶源活性指标的变化规律与叶色非倒置小麦相似,各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叶片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倒置茎顶三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表现为倒二叶>旗叶>倒三叶,并持续到小麦成熟。5.叶色倒置小麦从灌浆期的冠层温度表现看,都属于冠层温度中间型小麦的多态性表现,在灌浆后期冠层温度明显降低且都表现为冷尾态。6.叶色倒置小麦从开花开始,其灌浆期绿叶数多于叶色非倒置小麦,并持续到小麦成熟。7.叶色倒置小麦倒置茎籽粒的千粒重均较非倒置茎高,平均增幅为6.52%,最高的材料达到18.66%。利用各参试小麦的千粒重计算灌浆速率,得出从开花到面团期,全部参试材料叶色倒置茎平均为1.11 g·1000粒-1·d-1,非倒置茎平均为1.08 g·1000粒-1·d-1;从面团到成熟,全部参试材料叶色倒置茎平均为0.94 g·1000粒-1·d-1,非倒置茎平均为0.71 g·1000粒-1·d-1,倒置茎的平均灌浆速率均较非倒置茎高。这些具有新意的研究结果深化了对小麦叶片衰老进程及其与籽粒灌浆关系的认识,叶色倒置小麦的发现为小麦早衰问题的解决、冷型小麦的培育以及小麦产量的提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26
  1.1 小麦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及我国小麦生产概况  12-13
    1.1.1 小麦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2
    1.1.2 我国小麦生产概况  12-13
  1.2 小麦叶片的衰老生理特性研究  13-18
    1.2.1 小麦叶片衰老的外部形态变化  14
    1.2.2 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的内部生理变化  14-18
    1.2.3 小麦顶三叶的衰老变化研究  18
  1.3 小麦顶三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18-19
    1.3.1 小麦顶三叶对籽粒灌浆的重要性  18-19
    1.3.2 小麦顶三叶与千粒重关系  19
  1.4 小麦的源库平衡特征、同步特征及产量性状的研究  19-21
    1.4.1 小麦的源库平衡特征  19-20
    1.4.2 小麦的同步特征  20
    1.4.3 小麦产量性状的研究  20-21
  1.5 小麦冠层温度研究进展  21-24
    1.5.1 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的关系  21-22
    1.5.2 小麦温度型概念的提出  22
    1.5.3 小麦冷暖有别原因  22-23
    1.5.4 小麦冠层温度与籽粒充实程度的关系  23
    1.5.5 小麦绿叶数与冠层温度的关系研究  23-24
  1.6 小麦叶色倒置现象的发现  24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4-26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6-28
  2.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26
    2.1.1 试验材料  26
    2.1.2 试验设计  26
  2.2 观测项目及测定方法  26-27
    2.2.1 田间观测  26-27
    2.2.2 实验室测定  27
  2.3 数据分析方法  27-28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28-38
  3.1 叶色倒置小麦叶色的变化  28-29
  3.2 叶色倒置小麦一些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29-33
    3.2.1 叶绿素含量变化  29-30
    3.2.2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  30-32
    3.2.3 净光合速率变化  32-33
  3.3 叶色倒置小麦冠层温度的变化  33-34
  3.4 叶色倒置小麦绿叶数的变化  34-35
  3.5 叶色倒置小麦千粒重的变化  35-38
第四章 结论  38-39
第五章 讨论  39-41
参考文献  41-45
附表  45-47
致谢  47-48
作者简介  48

相似论文

  1.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2.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3.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4.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5.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6. 10t/hm~2冬小麦氮素营养特性及诊断和氮肥运筹研究,S512.1
  7. 重组脂肪氧合酶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在小麦粉中的应用,TS201.25
  8. 麦胚多糖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10.1
  9.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10. 小麦群体生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512.1
  11.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12. 豫、鄂、渝三省(市)小麦白粉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S435.121
  13. 新疆小麦1Dx5基因的分离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S512.1
  14.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15.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积累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16. 花前干旱锻炼对花后干旱逆境下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S512.1
  17. 小麦主茎和分蘖根系发育的差异及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贡献,S512.1
  18. 两类不同小麦品种花后群体生理特性和物质积累运转规律的研究,S512.1
  19. 涉及大赖草7Lr染色体的普通小麦—大赖草易位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S512.1
  20. 一个新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的发现与分子标记定位,S512.1
  21. 小麦品质性状的环境效应和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研究,S5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小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