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湘江三角洲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地球化学特征

作 者: 尹春艳
导 师: 彭渤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沉积物 湘江 污染评价 地累积指数
分类号: X1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67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湘江是我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本次工作在湘江三角洲的河(湖)床采集四个沉积柱芯,得到样品128份,利用等离子质谱(ICP-MS)对其中94份沉积物样品的重金属元素和主量元素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分析,运用传统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每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pH值检测,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综合富集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通过对沉积物主量元素的分析可知,SiO2、TiO2、Al2O3、Fe2O3、MnO、MgO、CaO、Na2O和P2O5的含量在各沉积物样品中变化较大,但K2O的含量在各沉积物样品中变化较小;各主量元素含量在WH、XY、QN沉积柱芯沉积物中变化较大,在QS沉积柱芯沉积物中变化较小,暗示入湖河床沉积柱芯与湖盆沉积柱芯的沉积物物源存在明显差异;沉积物具有较高的风化程度,且入湖河床沉积柱芯比湖盆沉积柱的沉积物的风化程度高。依据各沉积柱芯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可知,重金属元素在入湖三角洲沉积物中明显富集,而在湖盆沉积物中富集程度明显降低,同时,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在河床沉积物中的含量均表现为自上游到下游增高;Cd、Sc、Sn、Sb、Zn、Pb等重金属元素在各沉积柱芯中富集明显;依据各沉积柱芯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系数(EF)可知,Ba、Sc、Mo、Th、U等重金属在河床沉积物(WH、XY、QN)中无明显富集(EF<2),V、Cr、Co、Ni、Cu、Tl等重金属为中等富集(2<EF<5),Zn、Pb、Sn、Sb等重金属达到显著富集程度(5<EF<20),而Bi和Cd等则达显著和极度富集程度(EF甚至大于100)。湖盆沉积物中所有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明显降低;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地累积指数评价显示,湘江河口三角洲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为Cd,其次为Sn、Bi、Sb、Zn、Pb污染;入湖河段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要比湖盆沉积物更为严重。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综合富集指数显示,各沉积柱芯综合污染排序为QN>WH>XY>QS。沉积物重金属与主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显示,赋存于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相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有Ba、Sc、V、Cr、Co、Cu、Zn、Mo、Pb、Tl、U,赋存于沉积物中铁锰氧化物矿物相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有、Sc、V、Cr、Co、Ni、Cu、Zn、Mo、Cd、Pb,赋存在难溶的副矿物相中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有Ba、Sc、V、Cr、Co、Ni、Cu。通过SiO2与其它微量元素的相关分析,暗示入湖河床沉积柱芯(WH、XY、QN)与湖床沉积柱芯(QS)存在明显的物源差异;通过对主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特征分析可知,Bi、Mn、Zn、Cr、Co、Cu、Cd、Sn、Sb、Tl、U等重金属主要受人为活动影响,而Ba、Sc、V、Ni等重金属主要为自然来源。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1 引言  9-16
  1.1 河流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9-13
  1.2 湘江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  13-15
  1.3 本次研究工作概况  15-16
2 研究区地质及自然地理特征  16-18
  2.1 河流基底岩石地层  16-17
  2.2 流域自然地理  17-18
3 材料与方法  18-21
  3.1 野外工作  18-20
  3.2 实验分析  20
  3.3 数据处理方法  20-21
4 沉积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1-29
  4.1 主量元素含量  21-23
  4.2 主量元素空间分布变化特征  23-29
5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地球化学  29-40
  5.1 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析结果  29-33
  5.2 重金属富集特征  33-37
  5.3 重金属污染评价  37-40
6 沉积物重金属元素赋存特征分析  40-47
  6.1 主量元素与重金属元素的相关分析  40-42
  6.2 重金属赋存的矿物相  42-47
7 重金属污染源分析  47-53
  7.1 主量元素特征对源区岩石的指示  47-50
  7.2 微量元素对源区岩石的指示  50-52
  7.3 重金属污染源特征  52-53
8 结论  53-56
参考文献  56-60
附录  60-61
致谢  61-63

相似论文

  1. 污染源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试验,X820.4
  2. 杜塘水库沉积物—水界面氮磷释放通量研究,X524
  3. 东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吸附与释放规律研究,X524
  4. 江苏省典型区域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空间分析及污染评价,S271
  5. 铜在黑土—作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其钝化机理研究,X53
  6. 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脱附机理及处置对策研究,X522
  7. 大同市重金属污染评价与防治对策,X53
  8. 福建省典型菜园土壤重金属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X53
  9. 湘江流域水资源配置研究,TV213.4
  10. 东川因民铜矿区矿坑水水化学特征及资源化利用,P641.55
  11. 水分管理对水稻吸收As的影响及朝天委陵菜对矿冶区污染稻田的修复潜力,X173
  12. 湘江高等水生植物调查与分析,X173
  13. 湖南锡矿山重金属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X50
  14. 洞庭湖平原湖泊群沉积物中污染物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X824
  15. 大环江沿岸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当地植被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X173
  16. 巢湖湿地沉积物中有机碳、氮、磷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X524
  17. 栾树对锰矿区污染土壤抗逆特征研究,X53
  18. 云南兰坪矿区环境重金属污染及其对主要农作物影响的研究,X50
  19. 复合污染条件下湘江沉积物对镉和菲吸附的研究,X522
  20. 冶炼废渣渣场环境危害及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研究,X758
  21. 川产川芎重金属调查与评价,X53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地学 > 环境地球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