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企业视角的兰州市制造业地理集中与集聚研究

作 者: 姚康
导 师: 杨永春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城市与区域规划
关键词: 制造业 地区专业化 产业集聚 空间结构 兰州市
分类号: F4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地区专业化产业集聚作为全球或区域范围内产业结构优化配置的表现,已经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这些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也因为其对城市发展的深远影响而越来越受到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关注。Bai、Fan、Scott等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和集聚已经做了大量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多是基于国家年度统计数据或是5年一次的经济普查数据而进行的省区层面的制造业地理集中或集聚分析。而由于微观企业数据获取难度大,目前国内关于城市内部制造业分布特征及其空间结构的研究多是基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与转换为角度进行的工业用地转型及其影响因素、驱动力和形成机制分析,而基于单个企业区位选择视角的城市内部产业地理集中与集聚研究甚少,且主要集中在特定类型的企业,如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的区位研究上。本文采用兰州市2008年所有制造业企业数据,以行政区划中乡镇、街道为空间单元,对兰州市制造业企业空间分布、地区专业化程度与产业集聚进行了研究。首先,从总量分布、行业类型分布、企业规模分布等方面,对兰州市制造业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分别从市域和城区两个层面进行了研究,试图阐明改革开放后中国西部大城市城区制造业空间分布所形成的新格局和新规律;接着,基于两位数和三位数制造业的基尼系数分析结果,研究了兰州市制造业在不同产业尺度和空间尺度上的地理集聚状况,并阐述了不同尺度差异形成的原因;随后,基于乡镇(街道)视角,利用基尼系数这一指标,对兰州市各空间单元的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程度进行测算分析,进而深入探讨了兰州市制造业地理集聚的空间格局;然后,利用区位熵分析的方法,对兰州市制造业的产业集群进行了辨识,分析了这些产业集群的空间特征和企业规模结构特征;最后,对兰州市制造业地理格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7
目录  7-9
第1章 绪论  9-19
  1.1 选题背景  9
  1.2 研究意义  9-10
  1.3 相关理论综述与研究进展  10-15
    1.3.1 相关理论综述  10-13
    1.3.2 国外研究进展  13-14
    1.3.3 国内研究进展  14-15
  1.5 研究框架与内容  15-17
  1.6 研究区概况、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7-19
    1.6.1 研究区概况  17-18
    1.6.2 研究方法  18
    1.6.3 数据来源  18-19
第2章 制造业企业空间分布  19-30
  2.1 市域制造业企业空间分布  19-25
    2.1.1 总量分布特征  19-21
    2.1.2 行业分布特征  21-24
    2.1.3 企业规模的空间分布特征  24-25
  2.2 城区制造业企业空间分布  25-30
    2.2.1 总量分布特征  25-26
    2.2.2 行业类型分布特征  26-27
    2.2.3 企业规模的空间分布特征  27-30
第3章 基于行业视角的制造业地理集中与集聚  30-36
  3.1 测算方法  30-31
  3.2 县区和乡镇尺度的两位数制造业地理集中与集聚  31-33
    3.2.1 测算结果  31-32
    3.2.2 特征分析  32-33
  3.3 县区和乡镇尺度的三位数制造业地理集中与集聚  33-36
    3.3.1 测算结果  33-35
    3.3.2 特征分析  35-36
第4章 基于乡镇(街道)视角的制造业地区专业化分析  36-43
  4.1 测算方法  36
  4.2 总体特征  36-39
  4.3 行业特征  39-43
第5章 基于区位熵的制造业产业集群辨识  43-51
  5.1 产业集群的辨识  44-46
    5.1.1 辨识标准  44-45
    5.1.2 辨识结果  45-46
  5.2 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特征  46-48
  5.3 产业集群的企业规模结构特征  48-51
第6章 城市制造业地理格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51-57
  6.1 自然资源禀赋  51
  6.2 劳动力成本和素质  51-52
  6.3 区位通达性  52
  6.4 历史基础  52-53
  6.5 产业集群与集聚效益  53-54
  6.6 土地管理制度  54-55
  6.7 城市规划  55-56
  6.8 开发区引导  56-57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57-60
  7.1 研究结论  57-59
  7.2 研究创新  59
  7.3 研究不足  59-60
参考文献  60-63
图录  63-64
表录  64-65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情况  65-66
致谢  66

相似论文

  1. 织里童装产业集聚发展研究,F426.86
  2. 基于资源消耗会计的制造业成本管理研究,F406.72
  3. 基于石油开采的大庆市城市空间结构脆弱性研究,TU984.113
  4. 大跨钢结构施工卸载过程力学分析,TU391
  5. 1990年以来吉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F127
  6. 重庆制造业发展研究,F427
  7. 基于制造业集聚视角的吉林省经济增长研究,F427
  8. 基于南昌现有城市空间结构的道路交通优化研究,U491.12
  9. 城市化视角的东乡族流迁人口宗教生活考察,B968
  10. 传统与变迁,TU-0
  11. 贵州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研究,F426.4
  12. 广西金融产业集聚实证研究,F832.7
  13.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及效率评价研究,F426.4;F273.1
  14. 河坊街变迁背景下杭州胡庆余堂建筑演变初探,TU-092
  15. 基于SOA的协同制造异构系统的数据集成研究,TP311.13
  16. 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F273.1;F224
  17. 企业某产品制造执行系统技术应用研究,F273
  18. 大跨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TU399
  19. 西安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空间布局研究,F592.7
  20. 常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F426.4
  21. 多中心组团城市干线道路网布局研究,U412.1

中图分类: > 经济 > 工业经济 > 中国工业经济 > 地方工业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