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审视传统武术中的古典美学元素

作 者: 邱伟
导 师: 吉灿忠
学 校: 河南师范大学
专 业: 民族传统体育学
关键词: 武术 美学 意象 审美
分类号: G8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汲取了我国古典哲学、古典美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精华。这就促使武术与戏曲、书法、舞蹈等传统文化之间具备了相通的审美特质。纵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要义,大多彰显于舞蹈、书法、绘画之中,受到古今学者的争相追逐。而对具有中国传统优秀气质的传统武术美学,还处于发展研究阶段,实质性的成果尚不多见,这不失为传统审美文化的憾事。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传统美学所特有的美学元素进行审视。在此基础上寻求与武术美学相关的美学特质,以此探求武术与美学的契合点,丰富武术学知识理论体系的同时为武术美学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武术美学源于古代生产劳动,体现于古代武舞,为部落氏族间娱乐、祭祀所承载;武术孕育于传统文化,深受传统美学的浸润。本研究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四个角度梳理传统美学中抽象的单字意蕴,借以表达武术审美元素中的传统成分,从而唤起人们对武术美学的深刻认识。武术之所以有别于其它传统体育项目,是因为其拳法拳理是建立在传统哲学、传统美学之上,蕴含了丰富的哲人理念,背离于利益、目的,涵养于仁爱、贵和、尚清的美学思想当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武术直观的显现为肢体的空间运动,它的美存在于肢体语言和人们的内心世界中。通常由单一的运动方式转为复合的多元表达方式。武术动作将身体运动表现为隐喻、转喻,指向一个“意在言外”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世界。透过武术动作的技击性,所传达的是“言不尽意,立象尽之”。所以对武术中“意象”的审美意识形态的构建是武术美学之必须。武术与现代影视、舞台艺术的相互促进是武术审美意识走向大众审美文化自觉的重要路径。对于武打影视的幻化,应当是一分为二的看待。一方面拓宽了武术审美意识的传播途径。同时,更要看清过分追求动作扩大化后,观众对武术本来面目的曲解。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前言  10-18
  1.1 文献综述  11-15
    1.1.1 有关武术中传统美学特征总述  11-12
    1.1.2 有关武术“意象”的研究  12-13
    1.1.3 有关武术承载传统“美育”价值研究现状  13-14
    1.1.4 有关影视、舞台艺术与武术美学的相关研究  14-15
  1.2 研究的目的任务  15-18
    1.2.1 研究目的  15-16
    1.2.2 研究任务  16
    1.2.3 研究意义  16-18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8-20
  2.1 研究对象  18
  2.2 研究方法  18-20
    2.2.1 文献资料法  18
    2.2.2 专家访谈法  18
    2.2.3 对比分析法  18
    2.2.4 逻辑分析法  18-20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20-50
  3.1 审美意识形态中武术美学  20-22
    3.1.1 美的历史寻绎  20-21
    3.1.2 艺术符号论视角下的武术审美  21-22
    3.1.3 武术动作的美学构型  22
  3.2 武术美学特征溯源  22-25
    3.2.1 原始武术之美的产生:巫术与祭祀  22-23
    3.2.2 舞武,武术美学的初始表现形式  23-25
  3.3 审视武术中的古典“美”学  25-29
    3.3.1 视觉发生—“秀”、“壮”  25-26
    3.3.2 听觉发生—“音”、“韵”  26-27
    3.3.3 触觉发生—“风”、“气”  27-28
    3.3.4 味觉发生—“淡”、“清”  28-29
  3.4 韵律之美:武术的外在表现  29-33
    3.4.1 武术的劲力之美  30
    3.4.2 武术的形神之美  30-31
    3.4.3 武术的阴阳之美  31-32
    3.4.4 武术的结构之美  32-33
  3.5 意蕴之美:武术的内在感悟  33-38
    3.5.1 武术“贵和尚中”之美,尽显传统文化的和谐特质  33-35
    3.5.2 武术“天人合一”之美,孕育自然与精神的统一  35-37
    3.5.3 武术“德行化育”之美,化育习武修文的理想人格  37-38
  3.6 美学“意象”视角下的武术“意象”之美  38-44
    3.6.1 肢体行为的“意象”与“意境”  39
    3.6.2 武术动作之“行”:由“观物取象”到“观境取象”  39-41
    3.6.3 武术动作之“意”:“观象之象”到“象外之象”  41-43
    3.6.4 武术技术与内涵的“形意合壁”  43-44
  3.7 武术之美的现代表现  44-50
    3.7.1 影视与武术联袂——武术美学外在表象得以升华  44-46
    3.7.2 舞剧与武术相容——武术美学艺术涵养得以丰富  46-50
第四章 结论  50-52
  4.1 结论  50-52
参考文献  52-55
附录  55-56
致谢  56-5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7-58

相似论文

  1. 吉林市城市意象解析,TU984
  2. 中国当代汉语诗歌阐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I207.25
  3.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4. “体系即历史”——达尔豪斯音乐美学治学观蠡测,J601
  5.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34
  6. 人文视角下福州市普通高校公体武术选项课开展现状调查研究,G807.4
  7. 莲意象与中小学语文教学,G623.2
  8. 从南北方蒙古族服饰差异看环境对审美心理的影响,J523.5
  9. 探究式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选课中的应用研究,G852-4
  10. 阿多诺与现代主义,B83-0
  11. 武术娱乐价值研究,G852
  12. 高中生身体意象的认知干预研究,B842.1
  13. 中职幼师语文教学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G633.3
  14. 初中物理教学人文基础的研究,G633.7
  15. 接受美文学理论在职业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G633.3
  16. 电视传播中的粉丝文化效应,G223
  17. 高中古典文学教学与当代高中生人格培养,G633.3
  18.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内化问题研究,G718.5
  19. 大众传媒对女性身体意象的影响,B842.3
  20. 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武术发展环境特征及对策研究,G852
  21. 父亲意象人格面具结构的实证研究与心理分析,B844.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 > 中国武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