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肌萎缩侧索硬化(痿证)五脏相关辨治的古今文献初步整理及分析

作 者: 余乐端
导 师: 卢明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痿证 五脏相关 中药治疗 文献
分类号: R277.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运动神经元变性疾病,是运动神经元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运动神经元病的80%。对该病的治疗,西医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方法。根据其临床证候特点,大多将其归为中医“痿证”的范畴。中医学对痿证的认识源远流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有效的方药,并已具备了从五脏论痿的雏形。邓铁涛1988年发表论文“略论五脏相关取代五行学说”,认为在人体五脏与其相应的组织器官分别组成五个脏腑系统,在生理情况下五脏之间互相促进与制约,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协调机体的正常活动;在病理情况下,五脏系统又相互影响,简而言之,曰“五脏相关”。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结合五脏相关性,治疗痿证有其独特优势。我国古今文献通过脏腑辨证治疗痿证的记载较多,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且关于该病系统的中医文献整理分析的报道为数不多。研究目的以《中华医典》及现有现代文献检索系统为基础,运用“五脏相关”的思想,初步整理、分析、归纳出肌萎缩侧索硬化(痿证)与五脏(六腑)相关的病机、病位、中药使用概况等,期望为指导肌萎缩侧索硬化(痿证)的中医药(五脏)辨治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研究方法对于古代文献的整理,通过在电子光盘《中华医典》中检索记录“痿”、“萎”“委”证的相关文献,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痿病”的诊断依据(详见附录),弃除与诊断标准不一致的文献,提取文献中与脏腑有关的内容;对于现代文献的整理,通过在VIP、CBM、CNKI等期刊数据库中查找历年来正式发表在国内期刊的与ALS相关的中医文献,将筛选后的文献按病机、病位、方药条目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设计调查问卷,由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脑病方向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生填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通过对我国古代痿证的文献初步整理及分析,提示其病机主要包括:湿热浸淫、阴亏津耗,肝肾阴亏、骨枯髓减,脾胃虚弱、精微不布,肺热叶焦、灼伤阴津等;其病位主要在脏腑,经络也有所涉及,与五脏均有关系,其中以肾、脾胃、肝、肺为主;所收集的方剂主要集中在宋金元时期和清代,这两个时期所录方剂占所得全部方剂的73.43%,剂型以丸丹剂最为常用、其次是汤剂;用药方面以补虚药为主,同时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等使用也较为常见;常用药物的归经以归肾、肝、脾、肺、胃经为主;在药物聚类中,聚为三类较为合适,第一类为健脾益气养血或补益肝肾等扶正一类的药物,第二类为祛风除湿、理气活血或涤痰通络等祛邪一类的药物,第三类包括了清热等祛邪之品及养阴等扶正之品。2.通过对ALS中医药治疗的现代文献初步整理及分析,可见90年代以前的临床报道及个案报道很少,90年代以后文献逐渐增多,主要增长的文献为临床报道,所报道的病例数也较前明显增多,并见文中说明为随机或半随机临床试验的报道,诊断依据趋向规范化;而在收集文献中与脏腑相关的病机主要包括脾肾两虚、津精匮乏,脾胃亏虚、精微不布,肝肾亏虚、髓枯筋痿,肝脾肾亏虚、筋肌失养,肝风内动等;病位分布主要集中在肾、脾、肝三脏;所收集的方剂以自拟方居多,剂型以汤剂为主;所用药物以补虚药为主,而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收涩药亦被较多使用;在常用药物的归经中,以归肝、肾、脾、肺、心、胃经为主;在药物的聚类分析中,聚为四类较为合适,第一类为健脾益气涤痰之品,第二类为补益肝肾一类的药物,第三类为活血通络之品,第四类为清热养阴之品。研究结论肌萎缩侧索硬化(痿证)在病机发展中多与脾、肾、肝等脏腑虚衰关系较密切,而在此基础上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导致痰、湿、瘀、热内生,或是在脏腑虚损的基础上感受邪气而为病;若后期出现呼吸衰竭,则表明已累及心肺。故对于该病的中医药治疗,当以补益脏腑为要,其中又以温补脾肾气阳为主,可选用人参、白术、黄芪、杜仲、附子等药物;若兼见阴血不足表现者,可选用当归、熟地、白芍、麦冬等养血滋阴之品;同时,可酌情选用具有涤痰(如石菖蒲、胆星、法夏等)、祛湿(如茯苓、苍术等)、活血化瘀(如牛膝、川芎等)、清热(如黄柏、知母等)等功效的药物。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1
引言  11-13
第一部分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研究现状  13-16
  一、发病机制  13-14
    (一) 分子遗传机制  13
    (二) 氧化应激机制  13
    (三) 兴奋性氨基酸(EAA)介导的神经毒性机制  13
    (四) 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机制  13
    (五) 中毒机制  13-14
    (六) 免疫机制  14
    (七) 其他机制  14
  二、西医治疗  14-15
    (一) 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治疗  14
    (二) 抗氧化治疗  14
    (三) 神经保护性治疗  14
    (四) 免疫治疗  14
    (五) 基因治疗  14
    (六) 干细胞治疗  14-15
  三、中医病名归属  15-16
第二部分 五脏相关学说的起源及内涵  16-18
  一、"五脏相关"学说的起源  16
  二、"五脏相关"学说的内涵  16-17
  三、"五脏相关"学说与肌萎缩侧索硬化  17-18
第三部分 痿证五脏相关辨治的古代文献整理分析  18-34
  一、"痿证"的病名概述  18
  二、"痿证"的病因概述  18-19
  三、"痿证"病机、病位、治疗方药的古代文献整理及分析  19-34
    (一) 研究目的  19
    (二) 研究方法  19
    (三) 确定研究对象  19-21
    (四) 数据规范化与数据库的建立  21
    (五) 结果及统计分析  21-34
第四部分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五脏相关辨治现代文献整理分析  34-48
  一、ALS的中医病因病机概述  34-35
    (一) 肝脾肾三脏亏损  34
    (二) 肝风内动  34
    (三) 阴阳俱虚  34
    (四) 奇经亏损,八脉失养  34
    (五) 毒邪侵犯,瘀血阻滞  34
    (六) 络病是本病缠绵难愈的主要机制  34-35
  二、ALS病机、病位、治疗方药的现代中医文献整理及分析  35-48
    (一) 研究目的  35
    (二) 研究方法  35
    (三) 确定研究对象  35-36
    (四) 统计方法  36
    (五) 结果及统计分析  36-48
第五部分 肌萎缩侧索硬化中医辨证方法的临床调查  48-52
  一、研究目的  48
  二、研究方法  48
  三、统计方法  48
  四、结果及分析  48-52
    (一) 调查对象  48
    (二) 对于ALS中医辨治方法的选择  48
    (三) 对于ALS中医辨证方法的选择  48-49
    (四) 与ALS有关的脏腑分布及常见证型  49-51
    (五) 分析及讨论  51-52
第六部分 古代痿证及现代ALS五脏相关辨治之异同  52-54
  一、病名内涵的关系  52
  二、病因病机、病位之异同及五脏相关性  52
  三、五脏相关辨治的异同  52-54
结语  54-55
参考文献  55-61
附录  61-65
致谢  65

相似论文

  1. 2005-2009年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发表科研论文文献计量学分析,G807.4
  2. 墨家文献流变考,B224
  3. 1999-2009年我国15种中文核心期刊体育旅游研究文献计量分析,G80-05
  4. 疏肝健脾活血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干预的临床研究,R259
  5. 26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临床病例分析,R744
  6. 藏文目录学源流研究,H214
  7. 基于文献共被引分析的组织变革的知识图谱研究,F224
  8. 中外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综述(2001-2010),H319
  9. 中国大陆网络广告研究主题的偏向,F713.8
  10. 地域视角下的明代诗话文献考论,I207.22
  11. 科技文翻译之实、准、简—译Harmony有感,H059
  12. 基于文献计量学指标的世界一流学科遴选与分布研究,G256
  13.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肌电图波幅与功能评分的关系,R744
  14. 中药+贴敷治疗对兔腰椎间盘IL-1α、IL-1β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R274.9
  15.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文献研究,R259
  16. 慢性咽炎证治的现代文献研究,R276.1
  17. 针灸治疗不寐的古代文献研究,R246
  18. 疏肝健脾温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经验及证治规律研究,R259
  19. 陈莹教授治疗抗心磷脂抗体所致不孕的经验总结,R271.14
  20. 强筋健骨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274.9
  21. 古代针灸歌赋的文献研究,R24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其他学科 >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