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道路交通眩目规律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

作 者: 宋洪飞
导 师: 牟瑞芳
学 校: 西南交通大学
专 业: 安全技术及工程
关键词: 眩光 发光强度 道路照明 防眩目
分类号: U491.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夜间交通量的增大,人们对防眩光的安全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本文综合了国内外汽车设计上和道路交通方面的的防眩技术,基于人眼的防眩原理分析了夜间公路路面亮度以及当时行车环境亮度背景下能使驾驶员眩目的光线强度的临界值。研究不同车流量和不同车速时眩光对驾驶员造成眩目的时间长短。针对前照灯的眩目问题,对偏离焦点光线追踪原理进行理论分析,探讨前照灯配光计算和配光设计基本方法。本论文根据Krebs提出的眩光恢复时间计算公式,计算出低强度眩光情况下的人眼恢复时间。分析出驾驶员眩目后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时段和危险路段。推导出夜间行车安全行驶速度。利用光学原理分析公路不同线形路段处夜间行驶车辆会车时眩光原因引起可能出现的行车事故。根据公路的不同路段的地理条件、不同车流量、不同车流速度,在不同线形路段会车时眩光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提出安全行驶车速。本文分析了可眩光源的形成以及造成人眼眩目的不同等级。本文对国外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道路照明设计技术进行了比较,讨论了我国在不同级别道路上的照明设计的要求。根据光学原理和防眩目的遮光原理提出不同路段处的防眩设施的设置。本论文的一些道路防眩设施的设置原理也为高速公路放选设施的设置提供了参考依据。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1
第1章 绪论  11-16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其实际研究意义  11-12
  1.2 国内外车载防眩的技术方法  12-14
    1.2.1 采用手动操作切换近光灯和远光灯防止眩目  12-13
    1.2.2 脉冲照明防眩  13
    1.2.3 汽车防眩薄膜  13-14
    1.2.4 采用液晶变光装置防眩目  14
    1.2.5 采用单色光防眩目  14
  1.3 路面设置上的防眩技术  14-15
    1.3.1 防眩板  14
    1.3.2 植树防眩  14-15
    1.3.3 防眩网  15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15-16
第2章 光线传播规律  16-26
  2.1 光线传播的基本定律  16-19
    2.1.1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16
    2.1.2 光的独特传播定律  16-17
    2.1.3 光的反射定律  17
    2.1.4 光的折射定律  17
    2.1.5 光在球面上的的反射定律  17-19
  2.2 汽车前照灯光、量的计算  19-22
    2.2.1 辐射能通量、光通量  19
    2.2.2 光线追踪原理  19-22
  2.3 光能量的分析与计算  22-25
  2.4 小结  25-26
第3章 基于人眼防眩理论基础和眩目光阀值的研究  26-35
  3.1 基于人眼睛基本功能的防眩研究  26-29
    3.1.1 根据人眼睛功能防眩的理论基础  26-27
    3.1.2 眩光持续时间的研究  27-29
  3.2 人眼视觉特性  29-33
    3.2.1 人眼的视觉阀值  29
    3.2.2 眩光造成人眩目程度的研究  29-31
    3.2.3 动态视觉特性及眼动模式  31-32
    3.2.4 驾驶员动态视觉特性  32-33
  3.3 眩光恢复时间的计算  33-34
  3.4 小结  34-35
第4章 不同级别道路照明技术研究  35-44
  4.1 夜间行车道路照明的重要性  35
  4.2 城市道路的分类  35-37
    4.2.1 我国的城市道路分类  35-37
    4.2.2 国外的城市道路分类  37
  4.3 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  37-43
    4.3.1 道路照明质量的评价内容  37-39
    4.3.2 国外的道路照明评价标准  39-41
    4.3.3 我国的道路照明标准  41-43
  4.4 小结  43-44
第5章 眩光控制技术  44-60
  5.1 眩光形成的分析  44-46
    5.1.1 眩光源与视角夹角对视觉功能的影响  44
    5.1.2 造成人眼炫目的眩光源分析  44-46
  5.2 驾驶员受眩光影响后危险时段和危险地段的分析  46-47
    5.2.1 车速为50km/h时危险时段和危险地段的确定  46-47
    5.2.2 车速为90km/h时危险时段和危险地段的确定  47
  5.3 眩光控制理论分析  47-48
    5.3.1 遮光防眩的理论分析  47
    5.3.2 提高环境亮度控制眩光的理论分析  47-48
  5.4 眩光控制措施  48-54
    5.4.1 遮光控制眩光的措施  48-51
    5.4.2 提高环境亮度控制眩光  51-52
    5.4.3 增加道路交通环境亮度的灯具布置方法  52-53
    5.4.4 灯具安装高度、间距、悬挑长度和仰角  53-54
  5.5 夜间驾驶员受眩光影响后安全行驶车速的确定  54-58
    5.5.1 安全行驶条件  54-57
    5.5.2 驾驶员眩目后的安全行车限速  57-58
  5.6 许漯高速公路防眩设施的设计实例分析  58-59
    5.6.1 许漯高速公路的防眩方法  58
    5.6.2 许漯高速公路的防眩设施的综合性比较  58-59
  5.7 小结  59-60
结论和展望  60-61
致谢  61-62
参考文献  62-65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5-66

相似论文

  1. 激光干扰下红外成像系统性能预测研究,TN219
  2. 路灯控制相关技术的研究,TM923.5
  3. 北方城市——天津的居住建筑天然采光研究,TU113.5
  4. 增强现实中虚实融合光照一致性研究,TP391.41
  5. 稀土/过渡金属掺杂铝酸盐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O482.31
  6. 大功率LED灯具散热系统的设计和研究,TM923.34
  7. 介孔复合发光材料制备及影响发光强度的因素研究,TB34
  8. 近视眼对比敏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R778
  9. 大功率白光LED道路照明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M923.34
  10. 立体光源对道路多层空间的照明研究,U491.53
  11. 亲水性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应用,TB383.1
  12. 中低度近视眼患者LASIK和LASEK术前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对比研究,R779.63
  13. Epi-LASIK术后高阶像差和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R779.63
  14. 人居室内空间中自然光的利用与控制,TU238
  15. 药物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及其应用研究,TQ460.7
  16. 防眩光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B383.2
  17. 蓝光滤过型及非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CSF和GSF的研究,R779.66
  18. 三维成像亮度测量和灯具眩光评价方法研究,TM923.01
  19. 玻璃幕墙建筑的室内外天然光环境研究,TU113
  20. 道路照明测量方法研究,U418.7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公路运输 > 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 > 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 > 线路交通安全设施 > 其他交通安全防护设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