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针刺配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作 者: 李志霞
导 师: 何希俊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针灸推拿学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针刺治疗 经颅多普勒(TCD)超声 阿司匹林
分类号: R74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目的:探讨针刺配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的临床疗效,通过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查观察TIA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微栓子的检测,随访TIA发作次数变化,客观的反映针刺疗效及其作用机制,为针刺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收集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疗程为14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行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查,指标包括微栓子信号、病变侧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流速(Va)、舒张期末峰流速(Vd)、平均峰流速(Vm)以及血管搏动指数(PI)等,以及随访3月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作次数、脑梗塞及死亡终点事件数。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及组间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颈内动脉系统TIA发作时主要以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加速为主,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发作时主要以基底动脉(BA)血流加速为主,治疗组与对照组都能使责任血管血流速度减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治疗前微栓子阳性率为30.0%,治疗后阳性率下降到13.3%,对照组治疗前微栓子阳性率为33.3%,治疗后阳性率下降到20.0%,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TIA每周发作次数都较前减少,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梗塞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TIA患者存在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微栓子等情况。常规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结合针刺治疗组和单纯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组都能够改善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减少TIA发作次数,针刺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组。治疗组在稳定斑块减少微栓子的发生、预防脑梗塞方面也存在优势,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引言  7-8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8-13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评述  8-12
    1、从祖国医学角度探讨针刺防治TIA的机制  8-9
    2、从现代医学角度研究TIA的发病机理  9-10
    3、现代医学角度针刺对TIA的作用机理  10-11
    4、针刺治疗TIA的疗效评价指标  11-12
  二、展望  12-13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3-23
  一、研究目的  13
  二、资料和方法  13-16
    1、对象与方法  13-14
    2、研究方法  14-16
    3、统计方法  16
  三、结果及结论  16-21
    1、统计结果  16-21
    2、结论  21
  四、讨论  21-23
    1、TIA的发病机制及风险评估  21-22
    2、本研究对于防治TIA的优势  22
    3、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22-23
第三部分 结语  23-24
参考文献  24-27
附  27-2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28-29
致谢  29

相似论文

  1.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2. 高糖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趋化因子配体16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及阿司匹林的干预作用,R587.2
  3. 低剂量阿司匹林在辅助生殖技术中不同时期的应用研究,R714.8
  4. 阿司匹林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SW-480中肿瘤干细胞相关标记物的影响,R735.35
  5. ABCD2评分结合MES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R743.3
  6. ABCD~2评分联合DS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近期卒中的临床价值,R743.3
  7. 阿司匹林诱生型脂氧素抑制脂多糖诱发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R965
  8. 阿司匹林诱生型脂氧素对白细胞介素-6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R965
  9. 含钠基膨润土的新方阿司匹林片的研制及其对胃黏膜保护作用研究,R96
  10. 赖氨酸阿司匹林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损伤的干预研究,R595.4
  11. 计算机评价系统评估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可行性研究,R246
  12. 阿司匹林对肠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探讨,R96
  1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研究,R654.2
  14. 增龄对血小板参数及活化指标的影响及干预研究,R543
  15. 温和灸对中风先兆干预效应的临床研究,R246
  16. 生物样品中阿司匹林及其代谢物水杨酸的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及方法验证,R96
  17.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血管疾病的Meta分析,R743.3
  18. 不同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对大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模型的作用比较,R714.8
  19. MnFe_2O_4/羧甲基壳聚糖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载药性能研究,TB383.1
  20.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大鼠胃黏膜的影响及机制研究,R96
  21. 肝药酶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不同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抗血小板药物胃肠道损伤的相关性研究,R595.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神经病学 > 脑血管疾病 >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