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职业化发展背景下的社会工作者角色分析

作 者: 陈一佳
导 师: 吕晓俊
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专 业: 公共管理
关键词: 社会工作者 职业化 角色分析
分类号: C91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8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带给中国经济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一些潜藏在飞速发展背后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显性化,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逐渐积累和升级。在此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工作在中国悄然起步,在不断探索成熟的过程中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但相比西方百余年的社会工作发展历史,我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发展尚属于初级阶段,离社会工作者职业化发展目标仍有很大的距离,许多根本性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突破、探索和解决,而检验社会工作发展成熟度最好的衡量标准即为人民群众对社会工作的认可程度,要提高人民群众认可度首先要从实施社会工作的主体——社会工作者这支队伍抓起。为使社会工作者队伍不断走向职业化发展目标,我国各地区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上海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较快并较为成熟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工队伍建设,把社会工作作为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软抓手。为推进社工队伍职业化发展,上海实施了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制度,每年都鼓励和引导社工参与专业化培训,各区县也分别建立了有利于本地区社工队伍发展的薪资福利机制,多方面推动社工队伍的发展。但社工队伍在向职业化方向迈进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方方面面的阻力。本文认为,社会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对其所从事的工作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角色呈现的是一个个体所处的地位和形势,它反映出个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变化,更折射出个体及其行为的社会价值。在我国,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尚不清晰,行政化的色彩过浓导致社会工作者自身认知存在偏差,从而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无法全身心的投入。这些个体角色上的问题,使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进程受到一定阻碍。鉴于以上情况,本文以当前我国社会工作者角色为主题,采取比较研究和实例研究的方法,一是通过中外社会工作者角色的比较分析,明确我国社会工作者角色定位的现状,学习和汲取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历程中已得到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和价值经验;二是通过在上海市卢湾区居民中抽取部分人员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当前我国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现状,从而发现我国社会工作者队伍发展中的亮点和不足,找寻提升社会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发展水平的关键点和突破点。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9
第一章 绪论  9-13
  第一节 研究目的  9-10
  第二节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0-13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13-26
  第一节 关键概念的界定  13-20
    一、社会工作的定义  13-15
    二、社会工作者的界定  15-17
    三、对职业化的理解  17-19
    四、角色理论的精髓  19-20
  第二节 社会工作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  20-26
    一、对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理论研究  20-22
    二、对社会工作者角色的诠释  22-26
第三章 中西方社会工作者角色比较  26-30
  第一节 中西方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起源区分  26-27
  第二节 中西方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区分  27-28
  第三节 中西方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区分  28-30
    一、社区概念的不同导致社会工作者扮演角色的不同  29
    二、专业化程度的不同导致社会工作者扮演角色的不同  29
    三、工作性质的不同导致社会工作者扮演角色不同  29-30
第四章 实证研究社会工作者角色现状的调查——以卢湾区为例  30-43
  第一节 研究方法和过程  30-32
  第二节 研究结果  32-39
  第三节 当前社工角色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39-43
    一、“社工”名词的知晓度越来越高,但职能的多样化导致社工角色混淆  39-40
    二、群众对社工工作基本认可,但“服务者”的角色意识仍有待提升  40-41
    三、社工的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但专业技能的缺失,导致社工“问题解决者、矛盾化解者”的角色扮演不到位  41-43
第五章 对策和建议  43-50
  第一节 优化专业教育,强调“志愿助人”价值观理念的培育  43-45
    一、培养社会工作者正确的职业动机  43-44
    二、学会建立主客体交互的工作态度  44
    三、在丰富的实践中树立“助人”意识  44-45
  第二节 强调全过程渗透,注重培养社会工作者良好的职业素养  45-47
    一、把好进口关,建立社会工作者招录中的职业素养考评机制  45-46
    二、注重日常培养,加强社会工作者职业素养的标准化建设  46
    三、建立服务对象评价机制,在社工年度考核中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  46-47
  第三节 搭建多元激励平台,大力培养社会工作者的事业成就感  47-50
    一、建立完善的社会工作者队伍管理机制和薪酬体系是帮助社工建立事业成就感的外在机制手段  47-48
    二、建立评先推优的选拔表彰机制是助推优秀社工树立事业成就感的重要支撑  48
    三、加快“名社工工作室”建设是帮助社工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事业成就感的重要平台  48-50
第六章 结论  50-51
参考文献  51-53
附录  53-57
致谢  57-5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8-60

相似论文

  1.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战略构想,G641
  2.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研究,G711
  3. 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D669
  4. 试论中国的法律技能教育,D90-4
  5.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建设研究,G641
  6. 南京市体育运动学校管理模式的探析,G807.3
  7. 律师执业中的民事责任研究,D926.5
  8. 我国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有效路径,D926.2
  9. 制约我国足球职业化发展水平的研究,G843
  10. 社会工作发展中的青年社工队伍建设,C916
  11. 一汽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研究,F426.471
  12. 论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的完善,D926.2
  13. 高校职员制研究,G647
  14. 高校辅导员心理状况调查研究,G641
  15. 社会工作者与义务工作者的良性互动机制研究,C916
  16. 服务型政府社会工作者的培育与发展研究,C916
  17. 群体事件传播中我国媒体角色分析,G206
  18. 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与职业化人才培养研究,F721
  19. 医院院长职业化管理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R197.3
  20. 试论公众情感的刑法意义,D924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